浅谈模拟课堂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模拟课堂教学中,结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探讨模拟课堂中教学目的的确定、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模拟课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和谐师生关系 有效融合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59-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全国卷文综历史学科考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突出的导向作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渗透教学,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模拟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贯穿其中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及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这种尝试如果加以推广运用,将有利于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准确把握模拟课堂中的教学目的
  模拟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完成教学的第一步,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目的能否有效完成才是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模拟课堂的设计、实施、评价中要尽善尽美地完成教学目的。例如,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教学中,首先,要确定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进行正确评价的教学目的。其次,才是设计模拟课堂的主要环节也就是再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流程,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最后,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及解决,完成对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正确评价。
  (二)精确展现模拟课堂中的时空观念
  时间、空间对历史学科特别重要,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对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议政的模拟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在课堂参与中,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点,感受到一个开放的、丰满的、富有挑战性的雅典历史时期,进而不断去开拓思维,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在这过程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时空观念逐渐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与情感体验逐渐融合,这是历史学科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在近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对当时时代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屡见不鲜,教学中,要改变陈旧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改精神,通过设置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现象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模拟课堂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中感觉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实,升华历史认识。在这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三)完美诠释模拟课堂中的历史解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雅典民主政治模拟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求知的平台,模拟课堂所创设的时空定位有助于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理解雅典公民参政过程,思考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为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打下基础。离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解释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要用当时的标准来评判,而不是用今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这样,学生才不会苛求雅典民主政治的完美,才会包容其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专政性质,为完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客观评价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新材料、新情境成为基本思路,命题不再单纯依托教材,而是逐渐向课标、考试大纲转向,通过文字、图表、漫画、曲线等形式提供全新材料,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历史学科能力。这种考试方式凸显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特定的思考维度,强调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观察历史,判断不同的历史表达,强调“以史为证,论从史出”的方法。模拟课堂的有效开展就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维空间,通过创设的特定时空,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实,对历史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
  (四)和谐构建模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會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学生密切相关,雅典公民的参政情况在模拟课堂中揭开神秘面纱,如何看清脸庞,分析五官和神情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难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思维,形成对历史的准确认识。在模拟课堂中,学生角色体验后,通过学生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构,探究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比较当代中国与雅典民主政治等相关教学环节,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教师在这过程中,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交给学生,教师适时加以提醒,使学生围绕主要教学目的进行探究,在融洽师生关系的推动下,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拓展训练模拟课堂中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将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以联系,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内涵,进而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模拟课堂中,通过对比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借鉴意义。学生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保障民主措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是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功能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六)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在模拟课堂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方面有待改进,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历史學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努力适应全国课标卷的考查要求。
  1、模拟课堂主题的确定要精准、有效。历史课堂内容繁多、知识体系环环相扣,因此,模拟课堂的主题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通过构建特定时空下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典型情境中感悟历史、认识历史,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在情感体验中确立历史价值观。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近年高考全国卷的考查中早已渗透其中,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这“五项素养”都是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诠释,都不是孤立、界限分明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刻意将其割裂开来。
  在雅典民主政治得与失的模拟课堂中,除了前面分析过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其它两项也是贯穿其中的。历史解释本就是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在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参政议程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解释。同样,在模拟课堂中呈现的雅典史料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史料,也是史料实证的基本素材,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中要加强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掌握相应的方法,学以致用,培养独立的而不是盲从地分析问题的态度及扎实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居于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选拔性测试中灵活应对,全面发展。[2]
  总之,“五项素养”的有机融合才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心。在教学实践中,可进一步明确为“何时何地?——有何证据?——实为何物?——何来何去?——应如何看?”这样,有利于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融合,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3、教师的综合素养要全面提升。传统的“杯桶理论”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提出知识储备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模拟课堂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涉及了不同领域、不拘一格的内容及形式,教师要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紧扣教学目标,创设课堂主题,推动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分析历史,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师要有语文老师的幽默,数学老师的思维,英语老师的国际范,地理老师的时空观,政治老师的辩证观……这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使命,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有利契机。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成为历史的骄傲。
  综上所述,历史模拟课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相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与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林晓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7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观察和实验。实验固然重要,但很多实验要受
期刊
【摘 要】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因人而异、因材而异、指导方法、及时评价这四个方面浅谈了小学生英语预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 预习 方法 习惯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07-01  预习,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学习之前独立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初中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笔者主张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控者。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效益成为我国初中英语课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将简单介绍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27-01  探究目的:  (此环节由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知识储备设计)  课本中学了莫泊桑的《项链》《珠宝》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后,联系读过的《简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试比较四部作品中四位女性形象看她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何不同点,探究她们的生命轨迹,追尋她们的精神家园,从中悟道人生哲理。  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正反对比类议论文的概述,以及其写作提纲、段落语句扩充、写作模板和写作演练等方面以实验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了高中英语观点对比类议论文写作模式,以在高三繁忙的复习备考阶段帮助学生快速的提升英语写作(一)的得分率。最后由经实验具体数据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正反对比类议论文 写作提纲 段落语句扩充 写作模板 写作演练  (本文荣获重庆市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49-01  我们奋强小学是一所建校悠久的学校,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蓬勃开展以来,我校已有四个学年,20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参与到科学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来。此外,我校的两名科学肯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年轻教师,正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之中,与课改同行。在几年的实验中,我校的领导和教师为科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推动中国教育逐步进驻了信息化技术变革中.传统的、以黑板与粉笔为关键的授课方式被改革.尤其是依托互联网搭建的微课步步渗透后,教育开始真正"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为此,文章就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原则、流程以及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中职数学微课教学建设进行了探讨,以增强中职数学课堂的生动性,改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比较被动的局面。  【关键词】微课 中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为例,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必修课《畜牧兽医法规》课程的设立与发展现状,及对授课教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总结了笔者近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职业院校 畜牧兽医法规 课程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还要合理的渗透数学思维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53-02  一、数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56-02  一、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设计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读图进行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举例分析或结合实例分析的能力;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第四,结合乡土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