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课文,揣摩事例蕴涵的意思,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2、选择性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读题质疑,整体感知文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生命生命。
  师:和我们以前学的课题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课题把生命一词反复用了两次。
  师:如果让你替作者在两个生命后加标点,你认为加什么符号合适呢?别急着回答,自由读读课文,也许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会给你的思考提供帮助。(自由读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的思考?
  生:我认为作者会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上“?”,因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她常想,生命是什么,后面2、3、4自然段就用三个事例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第二个生命后加“1”,因为第五自然段是讲作者的决心,要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所以加“!”。
  师:有道理。看来你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沉浸体验文本,感受生命的存在。
  
  师:现在,让我们随着这个“?”一起走进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三个事例。默读2、3、4自然段,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可以用简要的语言在文中作批注。(默读,思考,批注)
  师:谁能说说,文中的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
  生:第一件事主要写了,我捉住了一只飞蛾,但她强烈的求生欲望又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课件出示句子:它挣扎着…-·我忍不住放了它!)生齐读。“忍不住”什么意思?
  生1:“忍不住”是“不由自主”的意思。
  生2:“忍不住”是“情不自禁”,好像不受自己控制,不知不觉就放了飞蛾。
  师:我为什么会“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好像不受自己控制地放了飞蛾呢?再读读这句话,你可以抓住一些重点词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以及当时我的心理活动进行理解。(自由读该句,思考)
  生1:我从“极力鼓动”感受到飞蛾很珍惜它的生命,因为“极力”是“用尽全部力量”的意思,说明飞蛾在用尽它全身的力量想活下来。还有他不用“扇动双翅”而是“鼓动”,感觉力量用得很大,说明飞蛾不管行还是不行,它都要努力一试。因此我想:飞蛾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生命啊,于是就情不自禁地放了它。
  师:看来是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使我忍不住放了它。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2:我觉得是飞蛾这种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自己生命的精神感动了我,所以我放了它。因为课文用了“挣扎着”,看出它在不停地“挣扎”,一次不行再二次,二次不行三次。
  师:继续交流,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
  生:第二件事主要讲一粒香瓜子竟然在没有阳光和泥土的砖缝中长出来了瓜苗。
  师:(板书:生长的瓜苗。)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
  生:香瓜子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的。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它仍然长出了瓜苗,所以,作者不由得感叹到——(课件出示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这里又有一个感叹句,谁想读?(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香瓜子的赞叹。通过朗读,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
  生1:我认为这是一粒“热爱生命”的香瓜子,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它都要长出瓜苗。
  生2:我认为这是一粒“顽强”的香瓜子,因为植物在没有阳光、泥土、水分的情况下本来是不能生长的,可香瓜子不管困难再大,也努力地克服了,所以我觉得它很顽强。
  生3:我认为这是一粒“不屈向上”的香瓜子,因为无论有多大的阻力,它都不屈服,勇敢地向上生长。
  师:“不在乎生命的长度,只在乎生命的宽度”,多有哲理的话呀!是啊,不管能活多久,只要我们拼搏过奋斗过,这样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看来小小的香瓜子竟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和阻力,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对香瓜子表示由衷地赞叹。
  师: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
  生:我从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
  师:(板书:沉稳的心跳)拿好书,齐读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能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
  生:生命是求生的飞蛾,生命是生长的瓜苗,生命是沉稳的心跳。
  师:其实,生命无处不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你还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出示动画:劳作的蜜蜂、飞翔的雄鹰、奔腾的骏马、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孩子的运动等。)
  生1:我从舞蹈《千手观音》里这些聋哑人的优美的舞姿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2:我从飞过雪山的雄鹰感受到了生命能够克服重重困难。
  生3:我从画面上刚出生的婴儿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师: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里,从今天的课堂上,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认识到生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而这些生命现象也引发了作者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三、精读感悟文本:善待生命(让生命光彩有力)
  
  师: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默读,思考)
  生1:作者想: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2:作者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3:作者想,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理解重点句: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师:(课件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句话写出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一起读(齐读)。对待生命,一种态度是——
  生:好好地使用。
  师:另一种态度是——
  生:白白地糟蹋。(课件两个词语变色)
  师:怎样叫“白自地糟蹋”生命?
  生1:那些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费时间的人就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
  生2:那些街上的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的,就是白白地糟蹋生命。
  生3: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自杀,这也叫白自地糟蹋生命。
  师:那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从上文的事例中,你明白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
  生:像飞蛾那样哪怕有一点希望都要为生命抗争,决不能轻易放弃就叫“好好使用生命”,还有像香瓜子一样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勇于克服,就叫好好使用生命。
  师:再联系下文说说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
  生: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叫好好使用生命。
  生: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就叫好好使用生命。
  师:联系生活想想,哪些人是在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呢?
  生1:我认为被称为“乒坛魔女”的邓亚萍是在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她5岁时开始和父亲学打乒乓球,但却因为她个头矮 被省队拒之门外,可她没有气馁,加倍刻苦训练,最后成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世界冠军。
  师:是呀,她让中国国旗多次在赛场上高高升起。所以她让自己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
  生2:我认为张海迪是在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肢,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翻译并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
  生4:我认为警察是在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让人民能够安心地学习和工作。
  师:刚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举例子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再读读这句话,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齐读)
  师:弄明白这个句子了吗?(生点头)可是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曾经觉得写得不太准确,因为作为一名作家,我想在生命的选择上她一定是积极的,所以这句话完全可以这样写:“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一定要好好使用它!”可文中却这样写:
  生齐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师:读出什么来了?
  生:我感觉到作者好像有点犹豫不决,既想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又想白白糟蹋生命。
  师:是啊!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犹豫不决呢?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句子,于是我查找了一些有关作者的资料。(课件出示,抽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看来作者的确曾经犹豫过徘徊过,想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可是当她看到小小的飞蛾为生命而努力抗争时,当她看到香瓜子克服一切困难也要让生命体现应有价值时,当她想到爱迪生、霍金等科学家用他们有限的生命为人类创造出无限价值时,当她看到身边无数普通人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时,她渐渐明白了:其实生命的真谛不仅仅在于你是否有健康的体魄,还在于你是否曾经拼搏过、奉献过、努力过。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后,杏林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她选择的哪种态度?
  生:她选择的好好使用生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文中第5自然段说了:“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说得好,请读出作者的决心(齐读)。杏林子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请听听作者的故事。
  生:听杏林子介绍录音。
  
  四、回归课题,拓展生命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两个符号解读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其实,读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能够跳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你对生命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和体会。在这两个生命后还可以加什么符号呢?能说说你此时的思考吗?
  生1:我要加两个感叹号。第一个叹号表示生命的顽强令我感叹,第二个代表我自己也要像杏林子一样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2:我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上逗号,在第二个后加上省略号,表示我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让我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看来你们都有了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老师更期待你们像杏林子一样用行动实现对自己生命的庄严承诺。
其他文献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以看出反思的魅力所在,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教师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我。  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自我唤醒自我。作为教师的反思,则主要是指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意识
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約问题。  我就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作了一些调查和了解,作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据了解,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首先领导不够重视,因为体育知识设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有的学校只重语文、数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会以下几个方面。  懂得倾听:学会倾听是学习的首要问题。自主学习就更要求善于倾听,去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吸取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学习创造性地加工信息。这样就形成了自主学习。  保持好奇:低年级同学的“我会学”,在课外反映出对身边的事物强烈的好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的共识。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给学生“减负”。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面对现状,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一直不断的探索研究,努力寻求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
摘要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加大园林景观的建设力度,这样既可以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我国现代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还是影响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 建设    近年来,沙尘暴、沙漠化等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频繁出现,并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
[摘要]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物理;渗入
[摘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深化初化学中课堂改革的主旨。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目标的体现,但农村中学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困惑和有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特点;现状;困惑;问题    一、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1)教材内容生活化了。新教材改变了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知识不再死板、枯
朱在三年级从徐州市开发区大庙双语小学转到我班上学。他当时成绩平平,作业潦草。经过了一学期,他就一跃成为班级的优等生,字漂亮得让人看了不由心生赞叹。我心中窃喜,终于有一个转来的好学生了。(因为我们是村小,有些人认为我们的教学质量比不上徐州开发区大庙双语学校,后来自觉跟不上又退回施教区上学的。)依此下去,他在学业上肯定会有建树。  正当我铆足了劲,用心教他,期待他更出色时,他却令我十分沮丧,怎么都提不
教学过去的一年中,在我市教育局大力倡导及推广下,“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已逐步深入每个教师心中,切实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用当中,难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共通的,现罗列出来,方便大家共同参考。    一、不能千方百计落实每一环节、每一步    这一点在去年的教研会上,赵国局长强调过。我们要明确模式只是一个框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适合这一模式,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体现出
教师就像一名导演,每天都在演绎一场场精彩好看的“戏”,如何作好一名出色的导演,笔者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执教新课标教材时,联系笔者常结合教参对教材中所编排的插图、例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刻领会教材设计意图,并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及学生实际情况,对一些例题进行调整或改编。尽可能让课堂属于孩子自己的课堂,提高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学中注意灌输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体验成功,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