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重视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的效果。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每节课都采用我认为学生最感兴趣且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Word版面设计这一课时,我先制作几幅制作精美的贺卡,然后通过电脑演示。学生欣赏时,不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这些卡片是如何做出来的?是谁做的?我也能做出来就好了。这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們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贺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其中一些贺卡讨论研究其组成部分,让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需要完成的项目。此时,学生们的胃口已经被“调”起来了,并对此产生了好奇,学习的欲望就强烈了,无疑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激活教学过程
(1)维护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导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2)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被动接受知识很难使学生精力集中,接受的效果很不理想,而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互动式教学,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获得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各抒己见”的平台。对于新的技术、新的名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用Word2000对文字进行处理的教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记住“Word2000窗口的组成”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当然,教师要通过小结的形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完整化。
(3)增强学生任务意识。在上机课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提出任务,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小结,集中讲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精选学生感兴趣的和能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例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等,向全班学生展示,并适时地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要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4)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虎添翼,并为教师开辟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改善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的过程,从而增加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还可以进行作品成果展示,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及多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作品特色与不足;组内互评,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对小组作的贡献;小组间互评,可以让学生站在本小组的立场去比较和其他小组的差距;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三、 强化巩固练习
学好信息技术的动力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搞活课堂气氛,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些作业,例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你的同学。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练习了Word软件的综合运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向同学们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学生学得更扎实。
(射阳县洋马初级中学)
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这节课的效果。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每节课都采用我认为学生最感兴趣且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来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Word版面设计这一课时,我先制作几幅制作精美的贺卡,然后通过电脑演示。学生欣赏时,不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这些卡片是如何做出来的?是谁做的?我也能做出来就好了。这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們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贺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其中一些贺卡讨论研究其组成部分,让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需要完成的项目。此时,学生们的胃口已经被“调”起来了,并对此产生了好奇,学习的欲望就强烈了,无疑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激活教学过程
(1)维护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导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2)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被动接受知识很难使学生精力集中,接受的效果很不理想,而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互动式教学,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获得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各抒己见”的平台。对于新的技术、新的名词的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用Word2000对文字进行处理的教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记住“Word2000窗口的组成”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当然,教师要通过小结的形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完整化。
(3)增强学生任务意识。在上机课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提出任务,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小结,集中讲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精选学生感兴趣的和能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例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等,向全班学生展示,并适时地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要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4)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虎添翼,并为教师开辟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能改善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的过程,从而增加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还可以进行作品成果展示,可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及多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作品特色与不足;组内互评,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对小组作的贡献;小组间互评,可以让学生站在本小组的立场去比较和其他小组的差距;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三、 强化巩固练习
学好信息技术的动力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搞活课堂气氛,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些作业,例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贺卡,送给你的同学。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仅练习了Word软件的综合运用,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向同学们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学生学得更扎实。
(射阳县洋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