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更是一直困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又突出表现为写作教学效率不高。这么多年来,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不少学校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文知识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恩。
作文传统评改方式的主要弊端大致有:
一是打乱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流程,严重阻碍了学生在作文时的一个重要能力的培养,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
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到了一个不适应的地位,从而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缺乏足够的转化力。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而更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三是耗时太多,使教师不堪负荷。
为此,对学生作文的数量就不能不严加控制,这样势必减少学生作文的实践机会。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作文的评改活动,整合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作文评改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实践样式,供其终身受用。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持久的奋斗
一、提升作文高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
那么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或一本精品集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同时间交流。如此这样,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都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提高作文的视率是能够实现分数和评语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评价动态化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改变作文评改的方式益处甚多:
1、一次作文,多角度多层次交流,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气的矛盾或隔阂,
3、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品位很快地上升一级甚至几级,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研究提升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作文重评价、重过程的要求,有积极意义。探究初中生写作心理,分析影响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更值得探究。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文知识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恩。
作文传统评改方式的主要弊端大致有:
一是打乱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流程,严重阻碍了学生在作文时的一个重要能力的培养,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
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到了一个不适应的地位,从而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缺乏足够的转化力。
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而更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三是耗时太多,使教师不堪负荷。
为此,对学生作文的数量就不能不严加控制,这样势必减少学生作文的实践机会。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作文的评改活动,整合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作文评改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实践样式,供其终身受用。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持久的奋斗
一、提升作文高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
那么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或一本精品集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同时间交流。如此这样,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都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提高作文的视率是能够实现分数和评语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评价动态化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改变作文评改的方式益处甚多:
1、一次作文,多角度多层次交流,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气的矛盾或隔阂,
3、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品位很快地上升一级甚至几级,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研究提升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作文重评价、重过程的要求,有积极意义。探究初中生写作心理,分析影响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更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