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的日子很不好过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工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工党内部要求“下课”的强烈呼声,以及数十名议会议员和前内阁大臣联名“逼宫”,使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处境艰难;为走出困境,他对内阁进行了大换血,却又引来众多指责。民意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英国政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布莱尔本人,希望布莱尔尽快下台。首相三连任的辉煌早已逝去,留给他的是困苦、烦恼和无奈以及不情愿的交班。
  
  近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他领导的工党丑闻不断,烦事缠身,结果导致英国政坛出现震荡。据英国媒体报道,最初是工党与私人企业家之间“贷款换爵位”的丑闻;后又爆出“国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出问题的消息;接着是内政大臣克拉克承认,内政部的错误导致约1023名外国罪犯没有在刑满后被驱逐出境,而是滞留在英国继续危害社会,目前900人下落不明;此后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与前任女秘书的性丑闻又刊登在媒体上。这一切令工党声望不断下跌,导致工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布莱尔被迫于5月5日进行了内阁改组:国防大臣里德取代克拉克担任内政大臣,国防大臣一职由内政部负责公民与移民事务的德斯·布朗担任。外交大臣斯特劳改任下院领袖,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接任外交大臣一职。被披露与女秘书有染的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保留原职,但被剥夺了对所辖部门的具体权力。教育大臣凯利被免职,贸工部次宫约翰逊接替其职位。《泰晤土报》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72%的被调查者认为,布莱尔改组内阁是为了转移人们对政府不满的视线。
  
  地方选举是直接导火索
  
  英国媒体报道说,导致布莱尔大规模改组内阁的直接原因是5月4日英国举行的地方选举。英国地方选举主要指大城市的区或郡县议会选举,大部分地区议会1至2年举行一次选举,但伦敦地区的32个城区例外,每4年改选一次。地方选举每次改选三分之一的议员,当选议员任期4年。今年的地方选举不包括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只在英格兰和伦敦城区举行;大约2300万名选民参加投票,约7000名候选人竞争英格兰144个地方政府和伦敦32个区的共4360名地方议员席位。
  5日公布的选举结果表明,工党不仅没有夺回上次选举在曼彻斯特、利物浦和纽卡斯尔的失地,反而又丢失306个席位,失去了对18个地方政府的控制权。这是自1968年以来工党最糟的一次地方选举。而反对党保守党在伦敦等南部地区却增加了299个席位,增加了对11个地方政府的控制权,被认为是保守党1992年以来的最好战绩。
  地方选举虽然与国会选举没有直接联系,不会导致执政的工党政府垮台,但却被认为是一次广泛和真实的民意测验:对保守党的支持率升到40%,而执政的工党的支持率只有26%,甚至低于自由民主党的27%,在三大政党中沦为第三。这一结果直接动摇了工党的执政威信和地位。5日上午8时,选举最后结果还没有公布,内阁主要大臣就被召进首相府,商讨内阁改组事宜。磋商的最后结果是,布莱尔一直力保的内政大臣克拉克离开了内阁。被情妇丑闻搞得灰溜溜的普雷斯科特,虽然保留了副首相职务,但他负责的住房、地方政府、重建、计划编制和城市地区事务的权力被剥夺,不再是“超级部长”,事实上已被架空。外交、国防、教育、贸工部大臣等位置也做了调整。
  英国舆论指出,克拉克与普雷斯科特只是替罪羊而已,他们并不是导致工党出现危机的惟一原因。英国《卫报》指出,布莱尔大规模改组内阁,是想转移人们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控局面,以避免政府垮台。有分析家认为,地方选举反映出的工党的衰弱,不仅表现在与反对党的抗争上,也反映在内部的分裂上,要布莱尔提前交权问题成了工党的重要议事日程。
  
  失败的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工党在地方选举失败,是因为工党政府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在外交上,布莱尔追随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使英国朝野上下产生了分裂,媒体和不少议员也都反对布莱尔的伊拉克政策;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几乎每周末都有声势较大的反战示威。去年7月伦敦发生连环爆炸后,人们认为这是布莱尔对外军事政策给英国国内安全带来的必然结果。另外,克拉克主管的内政部在伦敦恐怖袭击后修订的《反恐怖法》等一系列补救政策又导致一片反对声。不少人甚至认为,内政部的一系列措施,造成了英国社会的族群分裂。
  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以及内政部出台的安全政策使英国人失去了安全感,卫生部不断调整的医疗政策又使他们看病吃药成为潜在问题,众多英国公民,尤其是低收入者对生活和社会失去了信心,人们怨声载道。
  工党在选举中“贷款换爵位”的丑闻以及布莱尔出国旅游使用英国女王专机事件更使人们对工党丧失了信心。改革措施也引起不少争论,布莱尔政府去年试图提高大学学费,引发学生抗议;今年4月26日,卫生大臣休伊特宣布裁减医疗系统人员,以解决医疗系统的财政危机,又遭到不少人强烈反对。
  
  大势已去
  
  有西方媒体报道说,英国工党政府出现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部分来自布莱尔的经济理念,如他支持的自由经济思想直接导致了削减国家福利的政策;也有部分来自英国根深蒂固的外交传统,如追随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传统的结果;还有部分与布莱尔个人的性格有关。
  这次改组能否挽救布莱尔及工党的政治颓势已成为英国人关注的焦点。保守党领导人卡梅隆声称:“一次改组远远不够。这个国家需要政府更替。”工党内阁前部长杰克逊甚至强调:“对工党和政府来说,根本的问题是领导。”布莱尔试图通过换人重振国民对内阁的信任是治标而不治本。5月上旬进行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布莱尔继续担任首相的人已经在一个月内从42%降至31%,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英国政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布莱尔本人,希望布莱尔在今年12月前下台;与此同时,布莱尔所领导的工党的支持率降5530%,比4月初下降了6个百分点,为1992年来最低点。而英国保守党的支持率为38%,领先工党8个百分点,为两党14年来的最大差距。三分之二的民众认为,如果现状继续下去,英国工党将输掉下次大选。
  然而也有媒体指出,2004年的地方议会改选中,工党的情况与此次类似,但仍然赢得了2005年的全国议会大选。2004年的地方议会选举说明,如果布莱尔的救急举措获得成果,下一届全国议会选举仍有胜算的可能。不过绝大多数分析家认为,布莱尔的政治生命不会长了,即便工党能再次赢得全国议会大选,他也不大可能再继续担任首相职务。四面楚歌的布莱尔无论如何动作,都无法阻挡要求其下台的声浪。人们普遍认为现任财政大臣布朗是布莱尔的热门接班人,这种可能性也正随着布莱尔的势力日渐增大。英国报纸刊登照片新闻时,甚至有将布莱尔的照片逐步变成为布朗的趋势。布朗自己也表示,工党必须现在开始更新。有报道说他正在做上任前的准备工作,也有报道说他已开始筹划组建自己的“梦幻内阁”。工党的一些议员形容布莱尔的改组只 是“重新排放泰坦尼克号甲板上的躺椅”,事实上,工党需要一个新的领导层。
  新内阁成员已开始工作,他们能挽救布莱尔政府吗?英国广播公司认为,所有新人都面临严重挑战,不大可能使布莱尔走出目前的困境。新外交大臣贝克特女士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英国在未来伊拉克的作用、如何处理伊朗核问题以及促进与欧洲的关系。新内政大臣里德应集中精力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反恐措施,然而目前必须先要重新掌控1000多名被释放后失控的外籍前罪犯的近况原在财政部工作的新任国防大臣德斯·布朗,既要关注令人头痛的动荡的伊拉克局势,以及英军在那里的处境,还要把伊朗核能力当做其工作重点。舆论认为,在野党要求布莱尔下台理所当然,而工党内部敦促他交班的呼声日益高涨,显示布莱尔腹背受敌,对工党的控制现在已是强弩之末。
  (责任编辑:肖冰燕)
  


  
  链接:要接布莱尔班的戈登·布朗
  目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处境艰难,最后可能成为新首相均是现内阁财政大臣戈登·布朗。
  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他童年时代就对政治很感兴趣,12岁时,布朗发表了有关当时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的一篇文章;17岁时加入工党,24岁时,布朗发表了他的“苏格兰红皮书”,从字里行间人们感到似乎是内阁首相在对苏格兰状况进行分析。26岁他开始担任苏格兰工党执委会委员并一干就是6年。从此他步步高升,1985年布朗当选为国会议员,任工党苏格兰委员会主席。两年后他先后出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首席秘书、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等职。1997年5月,他登上财政大臣的宝座。1999年9月11日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即现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委员会)主席。2001年6月8日连任财政大臣。
  布朗在大学攻读的是经济专业,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技术学院讲师,也当过记者和电视台编辑。或许是他有着深厚的经济知识原因,多年来布朗一直是布莱尔工党政府的经济总管,也正因为布朗治理有方,布莱尔担任首相以来,英国经济出现了长期以来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持续增长期,在近年西欧国家普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英国一枝独秀,其获胜的王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称赞布朗是西方世界里少有的财政部长。为此,布朗在工党内的威望直逼布莱尔,要求布莱尔尽早让贤于布朗的声音一直不断。
  近年来,英国媒体对布朗做了不少报道,有的说他冷漠、机智,有的说他表面强硬而内心怯懦;有的说他是操纵政党活动的政客,还有。人说他是带有苏格兰民族主义思想的天才政治家等等。不管怎样,英国舆论对布朗的评价到目前为止仍是相当积极的。英国经济历史学家里查德·霍尔特是这样描写布朗的:他和撒切尔夫人一样勤奋、聪明、孤傲、令人敬畏、缺点突出,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新的撒切尔夫人”。
  2006年5月5日,英国保守党领袖戴锥·卡梅伦离开位于首都伦敦西部的住所。英格兰地方议会选举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反对党保守党增加了250个席位,而执政的工党失去了254个议席。为此,英国首相布莱尔5日开始改组内阁,以便在政治上采取主动。
  新华社/法新
其他文献
2006年红太阳四季金秋拍卖会9月10日于北京青蓝大厦圆满落幕,历时两天总成交额3.69亿人民币(含佣金),总成交率72.68%,此次瓷器杂项专场成交额3.25亿,成交率67.6%,第二天的书画专场成交额3039万元人民币,成交率88.36%,玉器、翡翠、田黄专场的成交额1393万元人民币,成交率66.45%。  9月7、8日预展两天吸引了许多藏家前来,同时北京的各大新闻媒体也相继来到预展现场进行
期刊
预展时间  2006年11月8日、9日9:00~21:00  2006年11月10日9:00~18:00  中国北京青蓝大厦二.三层各展厅、会议厅  (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东四十条桥西南角)  拍卖时间  瓷器、杂项专场  瓷器〈一〉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上午)9:00~  瓷器〈二〉  2006年11月11日(星期六下午)13:00~  瓷器〈三〉  2006年11月12日(星期日
期刊
“互联网思维能否改变房地产?”2014年12月26日,在2014腾讯网(第三届)智慧地产高峰论坛现场,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的提问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深入思考。此次峰会力求用链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俯瞰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来自房产行业的精英代表与来自020领军平台的创始人展开跨界对话,激辩互联网思想给中国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改变。  马云的“小伙伴”任志强是要和马化腾拜把兄弟吗?在“房地产市场的新思维
期刊
2006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春拍声势如洪,各家都战绩累累,而秋拍似乎更有悬念,或进入平稳的过渡期,或更有气势的压过春拍,非常值得期待。红太阳2006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也是蓄势待发,此场拍卖会拍品数量为历来最多的一次,瓷器杂项专场共计拍品1715件,玉器、田黄、翡翠专场443件、书画专场621件,邮品、钱币、磁卡专场334件,总计3113件。  瓷器杂项拍品数量达到了历来最充裕的一次,可谓精品叠
期刊
竹,因其挺拔、率直、坚韧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和推崇,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在中国画坛上,以竹入画者众多,或用以寄托美好的情思;或用以抒发胸中抱负;或用以针砭社会时弊。最登峰造极并为后世所传颂不衰的莫过于清代的郑板桥,他笔下的竹完全成为正人君子刚直不阿、坚忍不拔诸多美好品格的化身。他的题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几乎成为后世为官者的公共座
期刊
白光,国家二级美术师、内蒙古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处副处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北疆印社常务副秘书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2004年的金秋时节,我应邀前往安徽宿州参加当地文联组织的书画交流活动。在此结识了内蒙古书法篆刻家白光先生,并同居一室。因我素好金石书法,于是有了一次长淡,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遂引为知己。也因此有了同赴丹江游武当,又赴九华游黄山之行,历时近1个月。白光兄性情爽
期刊
在欧洲的西部,有一个繁花似锦的国度:黄昏的田野,静默的风车,憨朴厚实的木屐,郁金香花海中少女灿烂的笑脸……提起这些,人们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神秘独特的荷兰——梦幻的城池、交织的运河、千古的兴衰,充满了斑斓多姿的色彩……   很久以前,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处于原始森林和沼泽树木的覆盖之中。一种生动的形容是,直到一千年前,一只松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树顶上。靠近
期刊
5月8日,中、美、俄、法、英、德六国外长在纽约就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进行“战略层次上的问题”进行磋商。在此前几小时,伊朗总统内贾德致信美国总统布什,信中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权利之一”。西方国家认为,内贾德总统在给布什的信中“根本没有谈及国际社会众所关注的核问题”。因此,对内贾德的信“不屑一顾”。但是,西方一些分析家提出,内贾德的信引起了伊朗国内外的不同看法
期刊
肯尼亚是非洲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也是狞猎远行的发源地,早期的欧洲探险家从肯尼亚沿海登陆后便向西挺进,走向茫茫未知世界。他们的随从称这种远行为“萨法里”,在肯尼亚当地的斯瓦里语中,“萨法里”意为“旅行”,岁月流逝,这个词语也慢慢成为浪漫与冒险的代名词。而肯尼亚则是“萨法里”的故乡。  广袤无垠的苹原,高耸入云的山峰,繁华现代的城市,白沙胜雪的海滩……所有这一切在肯尼亚都能领略,让我们开始“萨法里
期刊
5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林科院了解到,在虞城县发现并培育成功的中华红叶杨已通过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新品种保护专家组的审定,确认是一个杨树新品种。它三季四变的树颜,观赏价值极高。此消息一经官方认定,中华红叶杨的培育者程相军顿时身价倍增。他历时5年培育的中华红叶杨也一夜“成名”。从而使中国河南虞城那一片神秘的红叶杨已无可争议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眼球。  5月17日,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新品种保护专家组在虞城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