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类分类系统的变更

来源 :昆虫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ilei1985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蜱类研究中的应用,及对蜱类系统发生的深入研究,蜱的分类及命名发生了很大变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分类系统过时。文章对中国曾经采用的蜱类分类系统与现今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详细比较,以期引起注意,从而促进蜱类系统学及其他研究领域的发展。
其他文献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技术基础之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现已广泛用于生物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分类、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标记辅助育种和品质
<正>进化和生理上最接近于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被复制出来了,你相信吗?科幻电影中克隆人的脚步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18年1月24日,国际顶级生物学期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几种螨类系统学中用到的分子标记的原理和应用作一回顾,其中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
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超临界CO2萃取物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L.同时具有很好的触杀和驱避活性。采用药膜接触法和滤纸药膜选择法,分别研究水菖蒲超临界CO2萃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