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创新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明了学年学分制下本科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下本科毕业实习模式由时间限定式向时间弹性式转变,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由集中组织式向分散自主式转变和由教师负责式向教师导师式转变等四个变革方向。
  关键词 学分制 毕业实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完全学分制为毕业实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制度前提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突出表现在由单一的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转变,作为这种转变的过渡形式,学年学分制已在大多数高校施行。但学年学分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它只是以学年制为基础,吸取了完全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和毕业标准的“合理内核”。在现阶段,它适合了我国高校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的要求。但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学年学分制必然要向完全学分制演进和发展。
  完全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自由选择性。它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获得充足的选择自由度。从时间上说,学生可以自由决定修学年限,突破了学年制4年的时限;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授课学期和课程学习时间。从空间上说,完全学分制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甚至还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的任选课程和限选课程,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正是自由灵活的特点,为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制度条件与基础。
  2 学年学分制下本科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及其局限性
  一是统一安排与师资、实习单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学年学分制虽然是对学年制的一种进步,但是它仍然维持了规定的学习年限,只是对毕业实习赋予一定学分,多数学校对毕业实习的要求沿袭传统学年制的做法。比如,统一要求,集中组织,教师负责,同步完成等等。由于毕业实习要统一集中进行,教师随队,在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情况下,各专业都难以抽出更多的教师去跟班指导实习,出现了统一安排与师资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规定时间、规定任务与个性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同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对口”性已大大降低。与不同的职业相对应,毕业实习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也应多样化和个性化。
  三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期冲突。在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下,一般都是把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结束后再做毕业设计或论文,造成这两个环节相互间的制肘。学生要在有限的十几周内先后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谈何容易,因而往往出现学生要么轻实习重论文,要么重实习轻论文的现象,使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况且,进入第八学期,学生忙于准备就业、考研等,已无法安心实习和写作毕业论文。
  3 完全学分制下毕业实习模式变革的方向
  第一,由时间限定式向时间弹性式转变。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进度上的不同。完全学分制这种特点和优势当然能够在时空上为毕业实习提供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所谓毕业实习的时间弹性,首先,就教学整体而言,可以在教学计划中根据需要对毕业实习作适当超前安排,比如可以考虑把毕业实习环节前移,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超前的毕业实习可以利用用人单位提前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学生及早开始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其次,也可以改变目前通常是先实习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做法,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做同步安排,打破两者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界限,会更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让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或论文,使学生在做课题之中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再次,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可以在大四学年中自由选择确定何时开始毕业实习。如果在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就能保证这样的时间弹性。
  第二,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在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下,毕业实习单位通常都事先由学院联系并确定好,实习点相对固定,学生只要听从校方的统一安排,到指定单位实习就行。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前文所述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作为实习单位,实习单位难找等实际困难,统一定点的实习安排难度在加大。而在完全学分制下,这一难题即可迎刃而解。把毕业实习的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由他们自己联系和选择实习单位,确定地点。实习单位可以遍布学校所在区域、省域乃至全国范围,从而实现毕业实习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
  第三,由集中组织式向分散自主式转变。学分制为个体分散毕业实习成为可能。在以往的毕业实习中,由于学院设有专门的小组或团队负责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造成实习中管得过多过死或者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大一统”的毕业实习徒有形式,经常只是敷衍了事,达不到毕业实习应有的目的。在完全学分制下,只要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好毕业实习的目的任务、行为要求、考核评估等,整个毕业实习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分散实施和完成。学生自主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自主,也可以是学生小组或团队的自主。
  第四,由教师负责式向教师导师式转变。传统的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教师负责的集中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形式上便于日常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实习按计划实施并完成规定任务,但客观上也容易造成教师人手不够的问题。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负责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学生的毕业实习,且实际肩负指导和领导两个职责,教师工作量过大,无暇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检查。完全学分制为本科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节约紧张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采取完全学分制之后,毕业实习打破了时空限制,指导教师不再需要同时同地面对同一批学生,同班学生也不用集中于同一单位实习,这就能极大地能缓解实习资源不足的困难。其次,在完全学分制下,大四年级可以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由同一教师(或导师组)统一指导,全程负责。由于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信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设计与就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在完全学分制下,可以聘用实习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作为毕业实习的校外导师。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实习期间相关教学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向专家学习提供了机会。实习结束后,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企事业单位交给他们的任务,同时还可将这些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写成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 董怀智,于丹丹,等.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毕业实习前移的可行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乡土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是乡土的中国,乡村教育为乡村培养人才,从而促进乡村的发展。但是,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取向导致城乡之间出现了巨大差异,以城市教育为模式的乡村教育更是无法满足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采用潘光旦先生“位育”的思想分析当下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乡村教育的位育来实现乡村人的位育。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位育 乡村文化 
研究了FRP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效应.为获得局部粘结应力与滑移量的力学关系(τb~s),采用不同类型的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双剪粘结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粘结强度和粘结应力的
<正>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量的药物后,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病情复杂、变化急骤;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