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语文课堂和谐之音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对于如何构建充盈情感课堂做出了具体阐述,即“激情”“融情”“真情”,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构建弹性预设课堂方面,笔者也作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奏响小学语文课堂和谐之音,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情感课堂;弹性预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人天生喜欢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可以安静地思考,思维能力便会得以增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强化学生在智力上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组织课堂呢?
  一、创设情感充盈的课堂
  如果在教育中缺少情感、缺少爱,就像池塘中没有水一般,干涸而无所用。教学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融合了师生、生生、家校等多方面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要想课堂氛围融洽,就需要情感支撑。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充盈的情感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富有生气,让师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教学和学习的任务。
  (一)“激情”,让孩子浸入课堂
  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有趣的东西,课堂学习也不例外。若在上课伊始,通过某些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课堂效率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荷花》这一课时,我尝试着用课件来展示荷花图,当画面上出现如此唯美的景色时,孩子的小眼神立马不一样了。“在平缓流淌的水面之上,浮现着如玉盘一般碧绿的荷叶,阳光穿过荷叶的间隔,留下一缕斑驳,荷叶的梗挺拔地立在水中,上面零星地开出姿态万千的荷花,有花骨朵的、有盛放的,还有含苞待放的。好一幅静谧和谐的荷花图。”孩子们彻底陶醉了。此时,我随着优美的音乐开始读课文,孩子的注意力也被拉入了画面。荷花的美很自然地映入了孩子的脑海,整堂课沉浸在充满生趣、和谐的氛围之中。
  (二)“融情”,让孩子步入佳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带着孩子深入文本内部,不断挖掘文本情感,并以此来丰富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他们能够用心去感受文中情感,当他们找到与课文的共鸣点时,他们会更加喜欢阅读,也会因此更加容易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及精髓。
  例如在教授《黄河的主人》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内容,让孩子们感受到羊皮筏子身处的惊险情境,我在执教中,就带着孩子们深入文本内部,通过引领学生细读文章,挖掘此段文本中的每一个词语、句子,甚至标点,进而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到作者那种为羊皮筏子担惊受怕的情感。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情”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通过它,孩子们在教师耐心的点拨之下,逐渐找到状态,步入佳境。
  (三)“真情”,让孩子品味生活
  当生活情境浮现于课堂时,孩子们会有亲切感,对于他们理解课文会有莫大的好处。
  例如在教授“识字”《春天》这节课时,我先运用课前准备好的PPT课件播放和文本插图相关的动画。柳树在春风中冒出了芽,桃花微微地探出脑袋打量着世界,小燕子在欢快地飞来飞去,青蛙从它冬眠的小房间里跳了出来,通过课件上这些生动的画面,会让孩子们联想到生活中似曾相识的画面。若在此时再播放配乐朗读,唯美的意境,让孩子们有迫切的朗读欲望。教师要能看准时机,在可以撩拨和激荡孩子情感时及时出手,以此来点燃孩子们心里所将要喷发的情感火焰。当孩子们拥有丰富而充盈的内心世界时,他们就可以收放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情感了。
  教师在课堂中处处激情、融情、存情,学生势必会受到感染,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起来,教与学相互交融,課堂气氛自然会和谐轻松。
  二、创设弹性预设的课堂
  教师在拿到课本教材时,要对其进行充分解读,这样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在课堂教学中对相关教学内容做到弹性预设,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一步。那么什么是“弹性预设”呢?就是在课堂导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
  例如在教《特殊的葬礼》时,我作了下面的课堂预设:
  首先在引入《特殊的葬礼》这个题目之后,引导学生对标题提出质疑。此时,教师便可预设一下学生要提的问题:葬礼是怎么回事?文中的葬礼特殊在哪里?
  二是将“文中的葬礼特殊在哪里”当作这篇文本语言知识训练以及情感教育的入手点,设计以下三个部分:
  1.大瀑布原来是什么样的。这一部分着重要求学生品读及感悟“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感受到大瀑布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2.大瀑布遭到人为地破害。这一部分中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们的无知,让学生了解到人为地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是造成大瀑布消失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产生惋惜的情绪。
  3.大瀑布现在的样子。这一部分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感知大瀑布的消失多么让人心痛,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感知大瀑布本身的无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与无知,如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下文写出总统先生的演讲词做好准备,埋下伏笔。
  在这三个部分中,可以很灵活地着手课堂教学,以学生所讲到的课文顺序来进行文本分析。尤其是第2和第3个部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先提到的是第3部分,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很自然地将第2个部分融入进去,让学生先感受一下人们痛失瀑布的悲痛心情。如果学生首先提到的是第2个部分,那么课堂就按着顺序来组织教学。通过这样弹性的预设,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和谐。
  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拓展。因此,营建和谐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奏响小学语文课堂和谐之音,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发展与提高。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交流能力、基本文学素养、字词句等基本知识教学,在这其中字词句基本知识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这是由于字词句相关知识虽然属于基础性的知识范畴,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庞大的字词量及相应的作文练习,都是极难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同时还要调整写作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高
【摘要】“细读课文,深入领悟”是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的第三环节,如何在课堂上细读课文,深入领悟?本文分别从把握细节描写细读、引导咬文嚼字细读、注重语境语气细读、活跃思维想开细读四方面进行阐述探讨。  【关键词】细读;细节描写;咬文嚼字;语境语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7-0082-02  【本文
【摘要】密切关注现实,立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重视思辨析理,才能使文章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并散发出浓烈的时代气息。在立意和论证过程中必须有反思意识和质疑的态度,必须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必须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即事以穷理,肌劈且理解是立论出新的不二法门。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论出新;发散思考;热点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
【摘要】《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通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利用美学的原则来体现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真  与假、善与恶的对比,使情节更加丰富,更能深刻表明作者的思想。本文对《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及其形象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对比手法;形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少教多学”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意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学习不再以教师在课
【摘要】雨果曾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经历,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仅靠教材中的知识,远不足以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阅读却能够弥补这一缺点。每一本书都是一段人生经历,或言情爱,或言家国,或言父母,或言成长,其中的意义只有读过的人才能领会到,阅读不能延长人生命的长度,却能够拓宽人生的宽度,因此,在初中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习任务群”是当下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何以为家”阅读教学为例,从“由篇及类—互文探究—评价反思”等学习任务,进行了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尝试,以期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教学;精神家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策略,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基于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聚焦大单元语文要素,探讨有效提问模式,从而推动单元教学整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形成深度阅读教学样态。  【关键词】有效提问;语文要素;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2-0
【摘要】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加重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小學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创造条件、指导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通过阅读来习得文
【摘要】新课标在写话教学中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更有效指导学生来学写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二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兴趣;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描述  关键词:单元作文;训练设计;困惑;问题。  在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