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头衔多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军23年,从一名战士一路走上团长的岗位,我庆幸自己有一段从“事必躬亲”到“主动请辞”的经历,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军人,不管级别大小、职务高低,都应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履职尽责,一心往能打仗、打胜仗上用劲儿。
  我是1990年入伍的,翻开我的从军履历,不乏“地雷爆破”、“化学危险品”等字眼儿。常年与这些“高致残、高致恐、高污染、高危险”的高危装备器材“打交道”,迫使我哪怕工作再千头万绪,也要事必躬亲。
  2010年,我刚到军机关工作不久,上级组织大规模销毁报废地爆器材、防化危险品工作,领导让我牵头负责这项工作。被销毁的地雷中有许多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产品,型号不清、性能不详。由于找不到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无法制订详细的销毁报废方案,工作进展缓慢。这时,有些“老销毁”坐不住了,告诉我:“多少新鲜玩意儿咱们都摆弄过,还怕这些‘老古董’?咱们就干吧!”虽然有从业经验丰富的“老销毁”撑腰,但我深知稍有闪失之后的严重后果,不到万无一失,坚持不能轻举妄动。我利用近20天时间,专程到总部、军区和科研院所查阅资料,请教了7名化学专家,切实摸清现有器材的技术性能,制订详细的销毁方案。销毁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我带领作业组人员每天早4点开始作业,晚上10点才收工,一个半月时间共销毁地爆器材20余吨、雷管8万余枚,沙林、介子气等化学毒剂近千余瓶。
  2013年4月,我任团长岗位的第一天,就在案头写下了“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句话。可没想到,真正兑现起来并不轻松。不是态度和能力上不足,而是职责之外的“头衔”太多。
  一天,我参加常委碰头会后,准备按计划到新训基地检查训练,但刚走出会议室,机关各部门的参谋、干事便都涌进我的办公室。军务参谋呈上驻地政府 “希望我带领50名战士出席中秋庆祝活动”的邀请函,保卫股长向我汇报“上级‘两防’工作组国庆前夕将到团里蹲点”,宣传干事请我审阅“驻地电视台采访企划书”……等我把各种事项处理妥当,已近中午。随着开饭号声响起,上午的工作计划泡汤了。我十分无奈,上任才几个月,类似情形已不止一回。今天这一出,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工作模式。我对照条令条例要求,反复思考,认真梳理,发现除规定的岗位职责之外,我还担任“双拥共建领导小组组长”、“驻地交通委员会委员”等数个挂名职务。这些“头衔”,有的是依据上级要求赋予的,有的是团党委为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安排的。我没有分身术,如此“眉毛胡子一把抓”,还能有多少精力放在抓军事训练上?“我向团党委请求,辞去驻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理事等8个与中心工作关系不大的头衔!”第二天,我郑重地将自己的想法提交常委会研究。对于我的请辞要求,常委们看法不一。有人担心,这些工作如果团长不亲自挂帅,上级或地方政府会认为部队不重视,下级落实起来会打折扣……然而,支持我的声音占多数:团队主官应该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在中心工作上。
  最后,团党委研究决定,同意我辞去与战斗力建设联系不紧的8个头衔。我和政委率部队到野外训练场组织专业比武,为参加年底考核摸摸底、练练手。比武刚开始,负责留守的副政委打来电话:驻地领导要到团里慰问走访,并现场办公协调随军家属就业事宜,请我及时返回,亲自迎接。驻地政府上门慰问,为官兵排忧解难,于情于理都该热情接待,可比武备战正到要紧的时候。怎么办?我和政委思来想去,决定由副政委负责接待,并解释原因,替我俩表达歉意。
  结果,地方领导非但没见怪,反而因此倍感钦佩,悉心帮助部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作为一名军人,不管级别大小、职务高低,都应为部队战斗力建设履职尽责。■
其他文献
要提高战斗力、打败作战对手,最重要的法则是比对手学得更好更快。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回报祖国。”正如师歌里所唱,一大队面对现代军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新装备、新技术日益增加,新战法、新训法不断涌现,用学习保持竞争优势,不断续写“第一”传奇。  初冬时节,西北大漠,碧空如洗,一场空战对决悄然拉开战幕。“154∶102、130∶87”,当对抗结果在指挥大厅显示出来,大家无不为
期刊
一批批新型兵器在这里“化茧成蝶”,一代代科技干部在这里蓄势待发。为了铸就战士手中的“利剑”,他们冲锋陷阵,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为新型兵器走向未来战场试锋……  茫茫草原,有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专门从事轻武器装备科研试验鉴定——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所,我国唯一的轻武器试验鉴定国家靶场。  种子部队一:轻武器所  铸剑大漠为制胜  草原深处,某型武器系统综合组网战术性能试验拉开帷幕。  这是
期刊
机务兵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宝贵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我愿做一根保险丝,为战友生命安全保险,为战斗力生成保险,为能打胜仗保险。——摘自芮银超《机务工作笔记》  夕阳西下,战鹰归巢,旋翼声由远及近,喧嚣的川西某机场渐渐归于宁静,一个瘦高的身影迎着直升机快步走向停机坪、走向自己的战位,为战鹰做飞行后体检。  一个个飞行架次安全着陆,一块块悬在心中的石头落地,蓝色的机务笔记上,留下一个个记录青
期刊
她叫刘卉,是江苏边防总队无锡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的女科长,也是我军校毕业到单位后第一个认识的人。大家都因为她“人好、业务好、工作好”而习惯叫她“三好姐”,因此“刘三好”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我刚毕业时,由于科里就我们两个女同志。因此,我们自然就“绑定”在了一起。虽是师徒关系,但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在验证台跟班学习那会儿,跟别的师傅比起来,那时的她可一点都没有“三好”的形象,反倒像极了“灭绝师太
期刊
幕后“明星”团队  出镜单位:火炮试验站  危险指数:*****  出演脚本:火炮试验站1986年出道,是白城兵器试验中心的“主角”之一。主要承担着全军炮兵装备试验任务,岗位涉及兵器、测试、自控、电子、机械、环境等8个专业,涵盖30多个技术岗位。  火炮试验站官兵常年与各种类型的火炮面对面“比武”,常年与组装完毕的实弹手把手“过招”,常年与形形色色的剧毒药品零距离“接触”,被兵器城人誉为“与死神打
期刊
爱说爱闹,也爱演爱笑;喜欢憧憬未来,也喜欢认可的称赞;经常揣点小想法,时常发些小脾气,这是新时代“95后”的特有印记。  当刚考上大学的同龄人在父母的陪伴下在新校园游逛时,他们却在烈日下听着班长的口令——向右看齐,向前看。一边是同甘共苦的同学战友和携笔从戎的坚定决心,一边是严谨严格的新训班长和献身国防的远大志向。当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对大学的憧憬还未散去,烈日就已经为其打上了空军蓝的底色。也许军姿、
期刊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多数官兵眼中,“地方生排长”是带不了兵、干不好工作的代名词。初到部队的我,不知路在何方。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会用这件事来自我激励:相信自己,我能行!  出生在沂蒙山区的我,从上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尽管是个农村娃,家境不如别人,但对自己特别有信心。1992年7月高考报名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校,第一志愿就是号称“中国西点”的石家庄陆军学院(现为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期刊
家庭小档案:  林豆豆:陕西西安人,现任南京军区某炮兵团二营教导员  陶丹:江阴市云亭镇人,在江阴市云亭街道工作。  她可能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军嫂当中最普通的一个,然而就是由这一个组成的千千万万,支撑起了共和国的广阔蓝天、大地山川、海洋岛屿——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浩瀚无垠的海洋,都留下了她们博大的爱、深深的情……  婚后别离,甘愿化作“相思豆”  2004年,24岁的江阴姑娘陶丹和在南京军
期刊
暂别了“春晚”小品舞台,我终于又可以全情投入话剧事业。我们总政话剧团的“金牌导演”宫晓东对团里的演员来说,既是事业上的“指挥棒”,又是生活中的良友。其实在排练现场“威风凛凛”的宫导,在女儿面前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  宫晓东把女儿宫羽婚礼的举办地选在了梅地亚。  当年印象中的辉煌,如今已然不复存在,相比之下它没有了一些新贵大厦的张扬与不可一世。然而它还是它,体贴温馨,人气十足。宫晓东把女儿婚址定在
期刊
“枪王”何祥美来了,他现在是73653部队95分队副营职教员。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士官,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当选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获第三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94153部队 史宏博(上尉):作为“感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