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促进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以数据驱动的英语词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了科研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文章回顾了“数据驱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演示了数据驱动的词汇教学在四个方面的应用:词汇、词组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用法;词汇搭配与类联接;近义词的比较与辨析;课堂练习的设计。研究表明:数据驱动的词汇教学是对传统词汇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科研 数据驱动学习 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是当前高等教育承担的三大主要任务。教学是立校之根本;科研是兴校的必然选择;服务社会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学不但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而且时常为科研的开展提供途径。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等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十九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把科研引入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统一。中国著名教育家钱伟长院士强调过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前人有关科研促进教学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的探讨,相关的实践探索并不多见。笔者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将着重介绍如何将“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简称DDL)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二、数据驱动的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作为较小的语言单位,是学好英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以往的词汇学习中,学生往往靠死记硬背市面上热销的词汇书增大词汇量。这种脱离语境、英汉双解式的“背单词”模式不仅枯燥无味、难以坚持,而且难以掌握词汇的确切用法。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为英语词汇学习开辟了新路径——“数据驱动学习”。
  1.“数据驱动学习”简介
  “数据驱动学习”是Tim Johns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方法,其应用于词汇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思路是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基于语料库观察真实的语言现象、发现与归纳语法形式和词汇意义并准确应用它们。
  “数据驱动学习”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词汇语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数据驱动学习”就是让学生观察语言现象并总结归纳,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绎,与建构主义学习观相契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盛行,将词汇与语法分开描述。语料库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给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二分法带来了挑战。词汇语法理论是Sinclai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理论,阐明语言描述单位是词汇意义与语法形式结合的意义单位(Unit of meaning),词汇学习就是要学习这种包含语法等语境信息的意义单位,而不是孤立的单个词汇和孤立的词汇意思[2]。脱离语境、孤立地讲解某个单词,很难让学生掌握该单词在应用中的确切含义。“数据驱动学习”模式下,语料库索引的方法可以将语境从搜索词所在行拓展到所在段落甚至所在篇章,能很好地呈现单词的准确用法。
  综上所述,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蕴含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展现了外语学习的新趋势。由于“数据驱动学习”仍然是一个较新的事物,初、中级英语水平的大学生大多不具备利用语料库和索引软件进行“发现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和演示不可或缺。
  2.数据驱动的词汇教学课堂应用
  借助索引方法的数据驱动词汇教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1)词汇、词组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用法。(2)词汇搭配与类联接。(3)近义词的比较与辨析。(4)课堂练习的设计[3]。笔者拟使用BYU-BNC的免费在线检索版(https://corpus.byu.edu/bnc/)从四个方面演示如何实现数据驱动的词汇学习与教学,以期为英语词汇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第一,词汇、词组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用法。“on the other hand”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高频使用的短语,常见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然而,中国学习者通常将“on the other hand”和中文的“另一方面”对等,认为这个短语表示补充说明的意思,实则不然。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第五版)对“on the other hand”的用法描述是“introduce the second of two contrasting points, facts, or ways of looking at something”。也就是说,该短语用来引出相反的、相对立的观点、事实或者看待事情的方式。在BYU-BNC的KWIC(key word in context)输入框中键入“on the other hand”,便可以获得英语本族语者使用该短语的大量实例,如“Our first impressions of Piggy are that he is anxious to please and is a ‘wet-blankety’ adult. Ralph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attractive popular person whom Piggy idolises.”学生通过看这些实例,能加强对该短语的感性认识,也可以帮助自己纠正以往的错误应用。
  第二,詞汇搭配与类联接。市面上的很多单词书孤立地看待单词,往往不利于学生对于单词用法的掌握。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irth提出了搭配的概念。搭配(collocation)是词语之间的结伴关系。在语料库索引行中,以搜索词为中心左右两侧的词数之和为跨距,跨距内每个位置上出现的词就是搜索词的搭配词[4]。例如在BYU-BNC的Collocates输入框中键入“cause”,同时将该词右侧跨距设置一下,发现:与cause高频搭配的名词为problems, death, damage, concern, trouble, harm, disease, injury等表示消极意义的词。因此,中国学生受汉语影响创造的cause a big success 或者victory就是不恰当的搭配。类联接(colligation)可以理解为更高层次的搭配,不过类联接所关注的结伴关系不再局限于词汇层面,而是与语法层面密切相关,如形容词常和名词构成类联接。以“regard”为例,在Collocates输入框中键入“regard”,右侧跨距设为1,就能观察到regard作为名词时,最常和介词to构成“N Prep”的类联接。“regard to”仅在BYU-BNC语料库中频率就高达两千多次,进一步扩展看,主要是with regard to和in regard to这两个词组。regard作为动词时,后面最常出现的不是名词,却最常和介词as构成“V Prep”的类联接。再细细看一些实例,就会发现英语本族语者习惯将regard as用于定语从句中,如“choose what we regard as a special game,A fact which I regard as crucial,But the first criticism I regard as entirely correct,if you see anyone whom you regard as suspicious”。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多关注搭配和类联接,有助于学生输出更地道的语言。   第三,近义词的比较与辨析。英语语言词汇丰富,众多的近义词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语料库大量且容易获取的语言实例,有益于学习者体会近义词的细微差别。“enhance”和“aggravate”都有intensify的意思,在YU-BNC的Compare兩个输入框中分别键入这两个单词,可以发现在“V Noun”的类联接中,enhance与quality, life, reputation, ability, performance等构成积极的语义韵,而aggravate与problem, situation, condition等一起传递出消极信息。因而,不难推断出,enhance翻译成“增强”、aggravate翻译成“加剧”比较合理。
  第四,课堂练习的设计。及时的课堂词汇练习非常必要,方便检测和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在以往的词汇教学中,教师一般课前上网搜索一些例句或者绞尽脑汁想几个合乎句法的句子。这些例句不仅难以保障本族语者的准确性,而且不易营建语境,其教学效果因而大打折扣。在数据驱动词汇教学模式下,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真实语境支撑的、地道的英语,教师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基于现有材料设计好词汇练习。比如,可以设计翻译题考察单个词在多语境中的应用;可以设计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考察词汇搭配、类联接和近义词的辨析。
  三、结语
  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广大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努力在实践中摸索“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径。数据驱动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数据驱动学习”代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托语料库和计算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词汇教学的不足。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传统词汇教学法和数据驱动词汇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佚名.钱伟长院士论教学与科研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7.
  [2]朱慧敏.数据驱动学习: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11(1):46-50.
  [3]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2):20-25.
  [4]梁茂成.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文社科重大引导立项项目2242017S10024)。
其他文献
(高台县城关初中,甘肃 高台 734300)  摘 要: 音乐教师大胆创新,将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和学校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蕴含其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中小学生进行适时、适当教育,有利于培育乡土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河西宝卷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就是在音乐教学中注入本土元素,构建特色课堂,有力促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河西宝卷 非
摘 要: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服务外包对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校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思维,协同深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协同培养服务外包职业技能,协同培育服务外包综合职业素养,使相关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适应产业与企业需求。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在专业开发建设、师资与课程建设、项目实训与问题教学、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服务外包人才协同培
摘 要: 一线教学十几年,正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突飞猛进的时代,初级、中级、高级班一一学来,随着教学能力的提高,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也纷至沓来,在独立完成抑或合作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课堂教学辅助领域的知识。本文通过对现代教学辅助工具PPT与电子白板、微课程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化教学辅助的利弊,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辅助 研究  1.引言  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技术应用在课
摘 要: 张澜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与领导者,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伟业,为改善民生、普及民主思想大声疾呼。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参政意识,勇于大胆探索创新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重要性等教育主张,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澜 参政意识 教育理念 德育  张澜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与领导
摘 要: 作为一种翻译方法,“五步法”显示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帮助考生处理英语长句的汉译问题。本文以考研英语试题为例,分析五步法的操作性。  关键词: 英语长句 汉译 五步法 考研试题  翻译英语长句是考生倍感头痛的难题,往往得分较低。各种翻译教程、辅导用书甚至英语教师都给出一定的翻译技巧,以供学生参考,比如拆分法、综合法、顺译法、逆译法、结构法等,然而实际动手翻译时,常常由于学生的阅读理
摘 要: 《枯河》运用限制性视角和全知性视角相结合的复调对话形式,一方面通过儿童的所“视”所“思”,叙述了亲人之间的冷漠心态和封建势力对大众的戕害,包含着强烈的国民性批判和反思历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和鲁迅有着异曲同工的救救孩子的呐喊中完成了对“我”的精神家园的自我审视、自我救赎。从《枯河》中,我们可以窥出莫言独具魅力、奇光异彩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 莫言 《枯河》 儿童视角 历史 自我建构  从
摘 要: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论诗三十首》是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形式写成的诗歌理论作品。元好问对“伪体”的评论可谓眼光锐利,立场鲜明,释微阐幽,颇多慧见。作者就晋潘岳的“文行不一”、 晚唐李商隐的“用事深僻,流于晦涩”、 唐孟郊的“穷愁苦吟”等元好问心目中所谓的“伪体”进行探讨,阐明自己的感受、看法、评量。  关键词: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伪体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提升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留学生教育现状探索如何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传播水平。  关键词: 国家发展战略 中医药高等教育 国际化  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
摘 要: 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国际合作项目走出去,对学生掌握学科前沿、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高校应进行出国出境交流资助政策改革,建立针对不国国家和地区的动态资助体系和成本分担机制;应把国际交流合作放到“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位置,针对能源与动力类学生签署更多联合培养协议,满足有出国意愿学生的需要;应帮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选择适合学生个体成长的发展路径,营造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校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本文针对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其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大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文化概论 素质教育 价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教育部于1999年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1],在高校开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