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云:云计算是国产电影的必由之路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全球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依次为《阿凡达》(2009)、《泰坦尼克号》(1997)、《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2015)、《侏罗纪世界》(2015)、《复仇者联盟》(2012)、《速度与激情7》(2015)、《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2011)、《冰雪奇缘》(2013)和《钢铁侠3》(2013)。我们不难发现,包括《冰雪奇缘》这部动画电影在内,这些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影片都是特效巨制,且多数影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和不断创新,一直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驱动力。1977年“星球大战”系列第一部的上映便开启了特效电影的先河,它创造的宇宙世界让人们首次见识到特效在电影中的视觉表现;2009年,特效电影《阿凡达》创造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引发了电影行业的变革;2016年,目前票房榜排名前三甲依次是取材自漫威漫画的科幻动作电影《美国队长3:内战》、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和只有一个实拍演员的《奇幻森林》。在全球电影行业的“特效时代”,以特效大片和动画片为代表的特效片在电影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制作精良的影片在特效上的投入比重越来越高,已经占到总投资的1/3乃至1/2。电影特效已经不只是服务于电影的技术手段,它已成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演员”。
  国产电影的突破是特效,特效的突破在云端
  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影响,中国电影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015年,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北美为111.26亿美元),其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也是特效大片,比如《美人鱼》《大圣归来》《捉妖记》《寻龙决》等,而且国内的特效公司和工作室也承接了众多好莱坞影片,比如《魔兽》《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3》等。
  电影特效的背后是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特效电影,首先需要舍得花钱。《阿凡达》的幕后是48家公司、1858名特效人员、4万个多核CPU和近5亿美元成本。《黑天鹅》中,娜塔莉·波特曼背上的羽毛纹身在整部电影中只有2秒,为了表现出纹身游动的效果却花费了一周多的时间来制作。2015年的国产票房冠军《捉妖记》特效制作费用甚至占总投资的35%以上。而目前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占据很大的比重,很难解决资金问题。
  好的视觉效果,也是时间的累积。好莱坞的特效电影制作周期通常是1到3年。好莱坞影片《星球大战7》光是飞船在沙漠里陷落的一个镜头,后期就做了6个月,然而某部国产影片的特效时间占了总片时间的1/2,制作周期仅仅为两个月,在这么紧张的周期内,创意的体现不可能达到好莱坞的水准。
  同时,时间的花费不仅体现在创意上,也体现在内容存储和输出上。尽管动画电影《小门神》票房不佳,但其精良的画面效果得到了业内认可,其1940个镜头制作历时29个月,渲染时长如果换算为单核可达8000万小时。仅靠单机渲染输出,如此大的工作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云计算正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云平台所具备的异步渲染能力降低资源使用量,计算集群分担了渲染压力,极大地减少渲染时间和成本。
  影视云为视频制作提供安全的云计算平台
  影视生态云计算(简称“影视云”)是结合了云计算的特点和影视制作的特征而产生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化和一键部署,影视云提供了制作、存储的平台,从渲染、读取和存储等方面,降低整体制作成本。首先,云渲染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将一个或者多个渲染任务分割成若干部分,由集群中各个节点同时渲染。中国垂直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量子云未来(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甫博士说:“这为电影渲染等制作环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云计算事实上拉低了电影特效制作门槛,小团队制作出大电影成为了可能。”
  其次,影视云可极大地降低制作成本。假定一部动画需要8000万小时的计算量,数百台设备的云计算会比单台设备渲染快数百倍。但是,影片的制作有制作波峰波谷,如果特效公司自己搭建渲染农场,则需要满足制作高峰期的需求,且配备足够的人员进行维护。在镜头量不大的阶段,农场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影视云云平台按需分配、按需收费,对特效公司来说,只需在自己的设备无法满足渲染要求的时候,调用云平台资源即可。因此,搭载上云平台后,以往一部时长2小时的电影需要半年才能完成渲染,现在只需不到一周时间,并可以节省40%的成本。
  最后,影视云为协同合作提供了便利。当前,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电影后期特效的制作往往不会单交给一家特效公司来完成,众包已成为一种横跨各个行业的高效处理手段。影视云平台特效众包功能,就是根据内容将特效划分成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镜头都交给该领域专业的特效团队,极速处理达到完美效果。
  作为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和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量子云希望通过“影视云”提供的云渲染、线上众包,以及素材交易管理等服务,发挥云计算的能力,解决国内影片在制作环节中计算能力不足的后顾之忧。
其他文献
在社交、移动、云计算的趋势驱动下,人们沟通的方式、内容和结果都发生了改变,这为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对外的客户关系维护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日,Avaya应需而变,发布了基于深度互动和融合理念的创新通信解决方案Avaya Engagement。该产品支持终端用户多渠道通信,同时满足企业的安全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需求,并且将通信驱动的应用集成到工作流程中,支持从桌面向移动设备的无缝迁移。Av
微软与游戏机配套的体感设备Kinect自打2010年11月发布后,迅速成为微软帝国王冠上的钻石,微软几乎不分场合地逢会必谈Kinect,一会儿是《吉尼斯 世界纪录:Kinect成为史上销售最快的电子消费品》,一会儿又成了微软史上最强季报中的亮点。以至于让人感到微软的形象都低端到以游戏机外设供应商的角色。  幸好2011年5月10日,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互联网语音服务提供商Skype。为此,笔者写
北京汉克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汉克时代)是一家专业的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传统IT服务供应商。  北京汉克时代具备强大的软件开发和运营支撑能力,拥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完善的服务流程,以及超强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和高效的交付能力。  北京汉克时代凭借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集团、网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众安保险等公司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为更多客户提供专业的新一代
5月15日,普华永道中国与网络安全咨询公司谷安天下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综合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双方的合作,很大原因是因为客户呼唤一站式的网络安全服务。  “中国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安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国有企业也对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强的需求。”普华永道中国网络安全服务合伙人冼嘉乐说,未来中国网
“两会”开幕之前,业界就开始关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会提到哪些与IT产业和信息化相关的内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三网”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一系列IT热词引起了“两会”代表和业界的热烈讨论。  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报告在提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时,谈到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三网’
“不想做将军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这句好看似调侃的话如今却成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很多企业都在发展其他业务。从安全领域来看,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高调进入,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网络设备供应商也在积极挺进这一领域。不久前,锐捷网络在京发布最新网络威胁治理解决方案,并正式推出大数据安全平台RG-BDS。  在锐捷网络RG-BDS产品发布上,锐捷网络安全与应用交付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项小
本报讯 以“迎接机器人产业2.0时代”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11~13日在广东佛山新城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和亚洲制造业协会共同主办。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表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人机对话,人机一体。目前市
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风暴已掀起。此次的风暴中心,便是炫酷的人工智能行业。拥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强劲呼声的人工智能行业,有望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IT产业发展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开始受到关注,其中既有低调积累、耕耘多年的老牌企业,也有及时捕捉到风向的新企业。老牌企业的产业布局能力和技术成熟度让人惊叹,新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也让人眼前一亮。北京
曙光公司定下了2015年的战略核心——“数据中国”,其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什么?当然是数据。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数据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企业宝贵的资产时,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的需求就变得日益迫切,这也是引起大数据之争的重要原因。  在3月24日举行的曙光2015企业战略发布会上,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谈到,在互联网的驱动下,社会
本报讯 3月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电子报社、家电选购网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家电网购高峰论坛暨2014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主办方隆重发布了《2014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于电商售后服务环节日渐关注,如何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在网购家电时的购物体验,成为各电商平台比拼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