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大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良恶性判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5例大肠类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 cm者18例.12例直径<0.5 cm者均无肌层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11例无肌肉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类癌患者,9例内镜下治疗能获得良好效果,5年生存率为100.0%;2例行外科手术,术后1例因类癌扩散并脑转移死亡,另1例仍生存.犯肌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5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4例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为80.0%.局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均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生存时间2年,2例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66.7%.远处转移者2例,1例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6个月,另外1例肺部转移者生存时间为2年3个月.结论 类癌直径小,与息肉区分困难.怀疑为大肠类癌者,建议多取检;类癌侵及肌层、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者,5年生存率低;无肌层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适合选择内镜下治疗。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兴起,而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必然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
期刊
患者女,31岁,主因反复咳嗽加重5d,于2012年5月9日就诊.询问病史,得知患者20余年来以肺部感染就诊于多家医院,一直予以对症抗炎治疗,病变迁延不愈.进一步询问家族史,得知其父母系近亲结婚,有一兄长,无类似表现.门诊行胸部CT检查,设备为GE-X线摄影机、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CT扫描方式采取5mm层厚、3 mm层距容积扫描,1.4mm薄层重建,扫描范围为双肺.结果示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期刊
会计教学是培养财务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项目驱动”的应用则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本文就“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8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50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癌术后复发11例,肝癌移植术后复发5例,肝转移瘤12例,肝母细胞瘤5例),均行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在注药后2~4h进行.对双时相显像
熔铝电阻率的测量基于电涡流原理 ,设计了传感器的结构和标定方法。为了简化测量熔铝电阻率的硬件电路 ,在信号处理电容中采用了LVDT专用芯片AD5 98硬软件结合消除了温度影响 ,在熔铝及铝基合金的凝固研究中得到实用
一直以来浙江省都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新的教育改革更是深化了体育教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教育水平越来越发达,学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