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采取的相关急诊护理举措。方法: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在本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100例,按照挂号顺序进行分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是86%,对照组在护理效果上稍逊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实施的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诊护理效果,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要点
作为急性病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了肝硬化、应激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癌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1]。患者在临床上有呕血或柏油样大便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因失血过多而诱发失血性休克。本文就该疾病的急诊护理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在本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100例,其中包括62例男性患者和38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者23岁,年龄最高者77岁,平均年龄(55.68±12.68)岁。临床表现有:柏油样黑便、身体乏力、心慌、呕血、血压明显下降、脉搏变细加快等。直接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30例、胃癌和胃粘膜病变各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54例。间接诱因包括:酗酒60例、暴饮暴食28例、误服药物7例、过劳5例。其中,出血量低于500mL的有29例,高于500mL低于1L的有43例,出血量超过1L的有28例。按照挂号顺序进行分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两组患者无论临床表现、直接病因、间接诱因,还是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准备。为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加行急诊护理。具体包括:
(1)急救前:协助急诊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将氧气机、胃镜和止血药等急诊必备物品全部准备完全,摆放至急诊室中并验证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以备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使用。
(2)患者进入急诊后:①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以每分钟2000mL的速率持续供氧。②若患者血压不断下降,则要为患者服用升压药。③患者若一直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将会出现精神障碍,影响到急救的正常进行以及病情的有效控制;患者的恐惧心理还会刺激迷走神经[2],增加胃酸的分泌量,这会加重上消化道出血的程度,或诱发二次出血。对此,需要为患者实时进行心理引导,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若患者过于紧张,则可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注射镇静剂。④针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输血或输液时,可适当切开静脉,以提高输血的稳定性与流畅性。⑤还可针对患者自身循环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氮指标进行检测[3],以确定出血部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⑥若患者尿量减少,则有可能诱发急性肾衰,因此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总之,作为急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变化较快,护理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改变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抢救。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为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为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为症状没有改善。护理效果=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实验研究中,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21.0加以检验。护理中中所得的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护理后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有显效患者28例(56%),有效患者21例(42%),无效患者1例(2%),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8.00%(49/50);对照组有效患者19例(38%),有效患者24例(48%),无效患者7例(14%),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6.00%(43/50)。经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远远优于对照组,X2=4.89,P=0.03<0.05,统计学有差异。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症,通常进展较快[4],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稳定患者病情,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纵观本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了急诊护理,50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有效护理,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8%,要远远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86%),这是因为急诊护理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了对症操作,护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在把握患者实时病情的同时,实现了急救最佳时机,做好了医护最佳配合[5]。此外,还兼顾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临床变化,做到了稳定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结语
为发生上消化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患者机体功能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经本研究炎症,急诊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可于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燕.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42-43.
[2]吴群彩.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1):355-356.
[3]姜中辉.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3):216-217.
[4]吴红兰.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16.
[5]Nguyen-Tat M, Hoffman A, Marquardt J U, et 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haemorrhagic shock at the end of the holidays: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management of a gastrointestinal emergency].[J]. Zeitschrift Für Gastroenterologie, 2014, 52(05):441-446.
【关键词】 急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要点
作为急性病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了肝硬化、应激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癌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1]。患者在临床上有呕血或柏油样大便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因失血过多而诱发失血性休克。本文就该疾病的急诊护理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在本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100例,其中包括62例男性患者和38例女性患者,年龄最低者23岁,年龄最高者77岁,平均年龄(55.68±12.68)岁。临床表现有:柏油样黑便、身体乏力、心慌、呕血、血压明显下降、脉搏变细加快等。直接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30例、胃癌和胃粘膜病变各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54例。间接诱因包括:酗酒60例、暴饮暴食28例、误服药物7例、过劳5例。其中,出血量低于500mL的有29例,高于500mL低于1L的有43例,出血量超过1L的有28例。按照挂号顺序进行分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两组患者无论临床表现、直接病因、间接诱因,还是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准备。为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加行急诊护理。具体包括:
(1)急救前:协助急诊医生做好准备工作,将氧气机、胃镜和止血药等急诊必备物品全部准备完全,摆放至急诊室中并验证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以备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使用。
(2)患者进入急诊后:①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以每分钟2000mL的速率持续供氧。②若患者血压不断下降,则要为患者服用升压药。③患者若一直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将会出现精神障碍,影响到急救的正常进行以及病情的有效控制;患者的恐惧心理还会刺激迷走神经[2],增加胃酸的分泌量,这会加重上消化道出血的程度,或诱发二次出血。对此,需要为患者实时进行心理引导,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若患者过于紧张,则可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注射镇静剂。④针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输血或输液时,可适当切开静脉,以提高输血的稳定性与流畅性。⑤还可针对患者自身循环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以及尿素氮指标进行检测[3],以确定出血部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⑥若患者尿量减少,则有可能诱发急性肾衰,因此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总之,作为急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变化较快,护理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改变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抢救。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为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为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为症状没有改善。护理效果=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实验研究中,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21.0加以检验。护理中中所得的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护理后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有显效患者28例(56%),有效患者21例(42%),无效患者1例(2%),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8.00%(49/50);对照组有效患者19例(38%),有效患者24例(48%),无效患者7例(14%),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6.00%(43/50)。经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远远优于对照组,X2=4.89,P=0.03<0.05,统计学有差异。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症,通常进展较快[4],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稳定患者病情,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纵观本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了急诊护理,50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有效护理,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8%,要远远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86%),这是因为急诊护理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了对症操作,护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在把握患者实时病情的同时,实现了急救最佳时机,做好了医护最佳配合[5]。此外,还兼顾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临床变化,做到了稳定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结语
为发生上消化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患者机体功能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经本研究炎症,急诊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可于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燕.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42-43.
[2]吴群彩.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1):355-356.
[3]姜中辉.急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3):216-217.
[4]吴红兰.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7):116.
[5]Nguyen-Tat M, Hoffman A, Marquardt J U, et 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haemorrhagic shock at the end of the holidays: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management of a gastrointestinal emergency].[J]. Zeitschrift Für Gastroenterologie, 2014, 52(05):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