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白散文的艺术特点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具有浪漫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他创作了许多诗文名篇,充分体现了盛唐文人的精神风貌。盛唐文人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作此序文。下面,笔者就以《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例,谈谈李白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情感基調积极昂扬,充满内在的精神力量
  同为写宴饮的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情感基调积极昂扬,摆脱了魏晋时期的卑弱之风。而《兰亭集序》的情感基调低沉悲凉,暗藏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都是写宴饮,为什么两篇文章的风格完全不同呢?笔者认为,这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期并不太平,战乱与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敏感的文人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和祸福的无常,所以作品基调是低沉悲凉的。而李白所处的盛唐时期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环境。此时的文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所以作品的基调是积极昂扬的。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开头以气势夺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旅舍,是千载光阴中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的时光又有多少呢?李白感叹天地广阔,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并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也显示出自己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很好地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欢乐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静赏高谈,其乐无穷。“飞羽觞”中的“飞”字用得很巧妙,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充满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
  二、内容丰富,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会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李白描写了许多美景,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如“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的,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读者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自然景物都分外迷人,空气中升起袅袅轻烟。“阳春烟景”是多么美的画面啊!李白写了“琼筵”“花”“月”等美景,也写了“咏歌”“幽赏”“高谈”“坐花”“飞羽殇”“醉月”“佳咏”“伸雅怀”“罚酒”等乐事,无论是写景还是记事,都充满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
  此外,李长之在《李白传》中说:李白与魏晋六朝的关系之密切,又可以从几件事上看出来。一是李白所用的典故之中,以魏晋六朝的事最多。二是李白常称风雅,而风雅多半是指谢安那样的气度。所以,李白所羡慕的是魏晋人的风流,李白所要达到的是六朝期间大小二谢的诗歌水平。可以说,李白的散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他的诗歌一样,受到了魏晋文风的影响。如“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都有魏晋文风的影子。
  总而言之,李白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春夜与众兄弟宴会的场景,展现了热爱生活、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展现了盛唐文人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与探究,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互帮互助的能力。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以《雷雨》教学为例进行讲解。  一、项目实施前的准备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首先要确定项目内容及任务;其次,要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作品、观看戏剧,让他们积极搜集与作品相关的资料,重点把握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另外,在项目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发放项目评价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法日益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利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会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听和记,不能自己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经被很多教师运用到了教学之中,其鲜明逼真、生动有趣的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期刊
当前,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各大中小學延期开学。在此期间,各中小学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可以说,一些教师从未接触过“线上教学”,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有所欠缺。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进行“线上教学”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
期刊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测评体系的深层内核可以解读为核心价值‘金线’与思维‘银线’的融通汇合,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始终;能力素养取向的‘银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探索,常做常新;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穿连线。”  这一评价体系非常重视对高中生的情境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
期刊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之花的种子播种在语文课堂上,使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一、钻研语文教材。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  语文教材是文学作品和优秀文化的集合体。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钻研语文教材,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
期刊
当前,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能再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
期刊
“起承转合”是古人常用_的行文方法:其实,教学也需要“起承转合”。下面,笔者就以《祝福》为例,谈谈“起承转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起”:创设教学情境  “起”,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导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作准备。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人新课,将他们引人相应的情境之中。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们在教学的起
期刊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开展比较阅读活动,让学生思考作品之间有何不同。下面,笔者就以同一题材的作品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一、从表达方式入手。开展比较阅读活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说明可以简明扼要地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说
期刊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感到非常苦恼。他们认为古诗词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其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太远,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对此,教师该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详细谈谈。  一、介绍创作背景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写成的,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学生如果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
期刊
一道解三角形題目的多种解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