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联合视网膜冷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及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术后眼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

方法

66例NV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采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1~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眼压及矫正视力、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矫正视力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4/33)]与对照组[9.09%(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及血清IL-6、VEGF、TGF-β1水平,抑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提高治疗效果及视力,且具有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炎症因子及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5例MS患者分为替米沙坦(40 mg/d)组和生活干预组,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U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肝肾功能、血肌酸磷酸激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宫外孕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盆腔包块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宫外孕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纯甲氨蝶呤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大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β-HCG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指标及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68例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干预,检测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治疗重度哮喘(BA)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BA患儿11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1 mg/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2 mg/次高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容积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吸入麻醉组(A组)和静脉麻醉组(B组),均行硬膜外阻滞。记录入室(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切皮后30 min(T4)、切皮后60 min(T5)、切皮后90 min(T6)、拔管时(T7)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兴奋性氨基酸(EAA)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中毒性脑病患者脑损伤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中毒性脑病组)及30例同期住院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NSE、GFAP及其EAA。结果中毒性脑病组血清NSE、GFAP及其E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型患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