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途径探析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风建设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风建设 途径 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重要支撑,旨在通过学风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风建设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1]。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推动学生管理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努力营造学术氛围浓厚、学习风气优良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当前高校学风突出的问题
  大学生的学风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问题,是由外部环境、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2.1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呈现被动化学习
  大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学的自我管理要求大學生能够做到自律、自控,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强调大学生的能动性。在高中时代,学生的目标明确,计划性强。一旦考上大学,缺少了类似高中教师的安排,没有了考大学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就放松了思想,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终的目的,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未来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呈现出被动化的学习思维。
  2.2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部分大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能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甚而因此出现厌学现象。部分同学对考试作弊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考试这种检测形式,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3 新媒体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成为智能手机的使用主体。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思考、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不同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复杂多样,而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因此,在融媒体网络环境下,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课余时间刷手机的现象或者沉迷于手机游戏、聊天交友,从而造成学业问题,甚至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2.4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不畅通
  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有问题不好意思问老师,导致不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点,进而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二是,下课后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任课教师便走了,不存在高中时代教师坐班的现象,所以学生后续有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回答,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新时代下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
   学风建设是学校校风的体现。高校应当将学风建设制度化,使得学风建设常态化,建立长效的学风建设机制。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学院主管领导、辅导员、系主任和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学风建设主题,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能动性,在学风建设中形成统一认识。
  3.2 实现学风建设的制度化
  要实现良好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长效的学风建设机制,这需要制度化作为支撑。如建立班级学习档案制度、学习互助制度、分类指导教育制度、学期成绩分析报告等。通过辅导员摸排所带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系统把握班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业有问题的学生,对于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管理,建立重点关注学业学生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成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时间安排上给予学习困难学生帮助,建立互助台账。对网络成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学生进行分类教育。
  3.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依托,辅导员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抓住学生意识形态阵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视频观看、辩论会等方式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并逐步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建立家校互通的模式
  通过QQ、微信、书信等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业表现、心理健康、生活起居等表现,对学生实行口头预警、书面预警和知会家长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并建立不良学风档案,对于教育无改善的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做好教育引导。。
  5.定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主题活动
  一是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并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重点,如大一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市场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二是定期开展讲座。如邀请优秀校友、优秀毕业生开展讲座,开展四六级、专业指导等讲座,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5.1 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
  一是结合专业特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三创赛等创新创业,实现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二是依托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某高校开展的“读书、对话、时事交流会、纪录片展播”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从侧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实现学校、辅导员、教师、家庭的四方联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爱桦. 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智库时代,2020年第3期。
其他文献
量子MDS码是一类重要的量子码。目前,许多学者利用常循环码构造量子MDS码。通过研究常循环码,得到两类新的非对称量子码,且对于相位翻转错误和量子比特翻转错误具有更大的纠错能
摘要:在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丰富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由于高中化学科目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可以实现科学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相互融合。  
移动通信干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号压制使指定区域内移动通信用户失去与外界通信的能力,以达到通信封锁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移动通信干扰设备被部署到指定区域,包括会场、
针对D2D无线网络中多终端的数据重传问题,研究了结合蜂窝与D2D链路的机会网络编码重传方法。在无线网络编码广播场景下,假设终端设备间彼此靠近且均配有双接口,那么在重传阶
<正> 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了一次名为“超越卫生保健”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康城市”的主张,标志着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新的公共卫生运动”,健康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了实现北斗卫星短报文窄带通信传输图像,综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像压缩、嵌入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了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图像步进传输技术。对数字图像压缩中具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