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学习中的迁移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证了数学学习中的迁移,即学习之间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正迁移;消积的影响——负迁移。数学要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关键词】浅析;数学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的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学习的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做学习的负迁移.例如,“数”的学习有利于“式”的学习,“方程”的学习有利于“不等式”的学习,都是指学习的正迁移。
  在数学学习中,也会产生负迁移。例如,学习了解方程x2=4,解得x=±2,再学习不等式x2<4可能产生x<±2的错误结论,这便是学习的负迁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迁移规律呢?
  1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正迁移
  例如,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会如何代入、如何消元的解题模式,学生对代入消元所蕴含的思想就得不到训练,对于为什么能得到代入,为什么能代入等感到十分茫然。
  我们不妨按以下程序学习:
  要解方程组x+y=20y=3x可以将这个方程组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变成如下的实验问题: “设甲,乙两数的和为20,甲数为乙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这是利用旧知识——列一元一次方程完全能够解决的。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3x。由题意得x+3z=20①解得乙数x=5,甲数3x=15。
  我们再思考:如果设乙数为x,甲数为y,则不难列出y=3x②x+y=20③
  这个方程如何解呢?将它与一元一次方程①进行比较,很快发现,把②代人③消去,就成①由此,学生自然地产生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一元一次方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迁移。
  2 揭示知识之间的异同,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学习中,应该注意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基本共同因素与不同因素,这是实现迁移的一条基本规律。
  例如,初中学习绝对值和算术根时,有三组式子:
  (1)|a|=a(a0)|a|=-a(aπ0)
  (2)a2=a(a0)a2=-a(aπ0)
  (3)(a)2=a(a0)
  (1)和(2)式子改变了,形式完全不同,这时应揭示两者的共同本质特征:|a|和a2均表示非负数,并且a2=|a|;而在(2)和(3)中,式子相似,a2和(a)2在形上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一样,这时应该注意两者的区别:a2a2是a2的算术平方根,a可为任意实数。(a)2是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a只能取非负数,如果不揭示这一区别,就会得出a2=a,从而产生负迁移。
  3 提高数学知识的概括水平,增进迁移效果
  例如,下述问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问题:
  设2x2-(4m+1)x+2m2-1=0为实系数方程,求解:(1)m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2)
  设x1和x2是方程的两实根,当m为何值时,x11+x22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括水平。
  水平一:把(1)看做是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的应用,把(2)看做是韦达定理的应用.
  水平二:把(1)看做是关于m的方程,为了寻求新的等量关系,才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把(2)看作是函数的最值问题,为了求函数的最值,必须把它表示成单变量的函数关系式,这里有两个变量*-和%为了表示成单变量,必须考察x1,x2与m之间的关系,这就用到了韦达定理。
  水平一仍然停留在感性概括阶段,停留在学生简单的应用阶段,就题解题,没有揭示(1)和(2)的实质.水平二则已提高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这时学生就能将这两个具体问题的解决,纳入到中学阶段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中:方程和函数,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方程和函数的观点.这些观点,来源于一般的数学知识,但又高于一般的数学知识,它更具有概括性.如果这些观点能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被固定下来,无疑可以达到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多种学习情境的迁移。
其他文献
【摘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①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④整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    Ma
期刊
【摘要】开卷考试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克服了过去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背得多就分数高,背得少就分数少的弊端。  【关键词】开卷考试;政治教学    近几年来,我省实施初三升学考试政治科实行全开卷考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项考试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克服了过去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只需死记硬背,背得多,分数高,背得少,分数低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差生的转化问题,即怎样使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无目标,死读死记,因而自暴自弃的差生爱学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满学习成功的信心,逐步转化成优秀学生。  【关键词】浅议;差生;转化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无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最终变成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
期刊
【摘要】学生的错误是每时每刻都可能产生的,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作为教师应切切实实地重视学生的错误,接纳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经历找错、辩错、改错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彻底“根治”错误,更应该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再加以巧妙引导,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出无限精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由于缺乏学习兴趣,知识基础薄弱,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不适应。故而要培养兴趣、教会学习,强化思维训练。  【关键词】学习分化;原因;对策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
期刊
【摘要】教师要保持饱满的热情,才能做到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换句话说,只有我们的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融入课堂,我们的学生才可能开心学好知识。【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呼唤;教师热情    Teachers in prim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calls for passion  Yuan Zhoufang  【Abstract】Teache
期刊
【摘要】“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传授给他们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必备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求知;愉快;创新;持续发展    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
期刊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  2. 过程与方法: 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体会拟人
期刊
【摘要】课的导入是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科学也是艺术。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是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into the Exploration of  Dai Zhihui  【Abstract】 lessons into the de
期刊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为了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思维载体。数学语言简洁、抽象、概括、直观,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善于将叙述语言翻译成专用的数学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它,才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