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鸣音听诊的重要性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肠鸣音听诊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树立循证医学意识、规范诊疗常规。方法:分析、研究肠鸣音异常体征与不同类型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阐述肠鸣音听诊对指导、规范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结果:肠鸣音听诊这一简捷的体征获取方式,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医师对功能性胃肠病类别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用药方向,避免医疗延误。结论:肠鸣音听诊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树立循证医学意识、规范诊疗常规刻不容缓。
  【关键词】肠鸣音;功能性胃肠病;听诊;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00-02
  肠鸣音(bowel sound)是指肠蠕动时,推动肠管内气体、液体和食糜流动而发出的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他是反映肠蠕动功能的表现体征。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CIDs)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客观存在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但是,目前临床医师对肠鸣音体征异常与肠动力异常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尚未意识到肠鸣音听诊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此重要性深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资料与方法
  分析、研究肠鸣音不同异常体征,与不同类型功能性胃肠病及其鉴别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性。以下就肠鸣音正常、活跃、亢进、减弱、消失五种不同类型的临床意义,探讨肠鸣音听诊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的重要性。
  1.1 肠鸣音正常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 ~5 次。
  其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饥饿、餐后频繁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
  1.2 肠鸣音活跃
  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可达每分钟10 次以上,但音调不太响亮、高亢。
  临床意义:肠鸣音活跃,见于胃肠道大出血、急性胃肠炎、菌痢、阿米巴痢疾等频繁腹泻的疾病、服泻药后。
  1.3 肠鸣音亢进
  肠蠕动显著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可达15 次以上,且多数音调特别响亮、高亢,有时会出现仿佛气流冲击水面而发出的“气过水声”,甚至呈“金属音”。
  临床意义:肠鸣音亢进见于肠梗阻;“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此类患者积气、积液增多,肠壁极度扩张变薄,与亢进的肠鸣音产生共鸣时可在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如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时,肠鸣音减弱。
  1.4 肠鸣音减弱
  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音调低落,数分钟才听到1次甚至根本听不到,称肠鸣音减弱。
  临床意义:肠鸣音减弱,见于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钾)、胃肠动力低下等。
  1.5 肠鸣音消失
  腹部持续听诊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且右下腹重点听诊、手指轻叩轻弹仍听不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
  临床意义:肠鸣音消失,是腹腔有炎症、损伤、出血等情况的不祥征兆。常见于肠郁张、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讨论
  2.1 肠鸣音听诊异常的病理基础
  肠鸣音听诊异常的产生与多种病理改变有关。如肠动力异常、脏器敏感性增高、神经调节障碍、炎症、分泌障碍、心理因素和应激反应等。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暖气、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常根据肠鸣音听诊异常的部位及声音来判断病变的大体部位和性质。
  2.2 肠鸣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用传统的听诊器听诊肠鸣音,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经验差异性,所得数据的时效性、精确性不够理想。针对此问题,“人体肠鸣音动态监测系统”的研制已见报端,它将成为临床医师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的一大利器。但在实现 “自动化”之前,重视肠鸣音的听诊器动态听诊仍然极其重要,因为他是引导临床医师对功能性胃肠病类别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避免医疗延误的有效手段。
  2.3 功能性胃肠病的预防
  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会诱发基础病变的食物,及时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是基础,也是预防的关键。
  2.4 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
  2.4.1 一般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去除;医患互信,营养支持,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等。
  2.4.2 西药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是根据病理基础、症状、体征、环境因数、个体差异等情况酌情而定。其中肠鸣音听诊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数。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
  促动力药:主要用于肠鸣音减弱的功能性胃肠病,可缓解上腹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莫沙比利。莫沙比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明显促进胃排空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是目前临床治疗FGIDs最常用药物之一。吗丁啉可致高泌乳素血症。西沙必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而胃复安易发生椎体外系统症状与血浆催乳素水平升高,且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
  胃肠解痉药:主要是一些M-胆碱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胆碱神经介质与受体的结合而松弛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缓解疼痛。常用解痉药有颠茄、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其中普鲁本辛能选择性地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作用较强,较持久。
  内脏感觉过敏的药物治疗:通过抑制内脏感觉反射、神经元兴奋性、动力干预来降低内脏敏感度。常用药物主要有5-HT类制剂(恩丹西酮、阿洛司琼、格雷司、替加色罗、舒马曲坦),抗抑郁药(丙咪嗪、多虑平、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和西酞普兰)。
  2.4.3 中药治疗 活血药大多具有提高肠管张力的作用,而理气药大多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对与胃肠运动功能亢进的气滞作痛,多用理气药为宜;对于胃肠运动功能降低的瘀血作痛,宜用行气化瘀药为宜。“食疗有姜蒜,保健有理疗,急攻有大黄”,中药治疗潜力无限。
  2.4.4 心理治疗 近年,与心身病概念相关的情感综合征逐渐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焦虑、抑郁、癔症和应激性社会心理诱发的功能性胃肠病等。对此须给于必要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精神)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催眠术等。
  3.小结
  肠鸣音听诊,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对功能性胃肠病类别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医师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用药方向和具体药物的选择,树立循证医学意识、规范诊疗常规,避免医疗延误,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金燕.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疾病的再认识.2004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论文集,2004,专题报道:15-17.
  [2] 张和华等.人体肠鸣音检测系统研制及肠鸣音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论文,2009,生物医学工程.
  △通讯作者:
  殷圣虹,云南省南华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共14d;对照组 80例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共14d。比较2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28-01  我部自2007年以来用缬沙坦胶囊治疗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高血压病患者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按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  2、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早孕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手术的终止妊娠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400ug麻醉,5min后行人流手术,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宫颈管管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2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A组30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寿胎丸、黄体酮治疗;B组30例予西药治疗,运用黄体酮。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E2水平。结果:有效率A组为93.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两月余,切口经久不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操作及术中可能出现的误诊、漏诊及临床医生习惯性处理创口不愈合的一般治疗原则。最终导致频治频犯,不能治愈。结果:痊愈出院。结论:敢于创新,发展新思路,求同存异,配合心理疏导及营养支持,对治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切口感染;肠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分析中青年冠心病压力源分布,提出为中青年人群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制的一般情况慢性压力调查表和实地访谈,调查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压力的来源。结果:中青年冠心病病人慢性压力以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子女压力为主要来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健康状况等具有相关性。结论:中青年(≤49岁)冠心病病人慢性压力的来自多方面,中青年人群应加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老年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人格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78例老年肺癌患者以及80例非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评分并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人格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EPQ的P、E、N值以及SAS、SDS评分与老年非肺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指标,提高对肺栓塞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诊治肺栓塞病人46例。结果:46例肺栓塞患者表现多种多样,首诊明确诊断25例,误诊为心血管病者10例,误诊为脑血管病者8例,未明确诊断者3例。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误诊发生率很高,需要与心脑血管病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栓塞;诊断;回顾分析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后引起的临
期刊
【摘 要】目的:经过对药物的总结对比,了解我院头孢类抗菌素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以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102份门诊患者抗生素注射用头孢硫咪与注射用头孢三嗪药物的处方,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注射用头孢硫咪药物使用率为75.92%,预防性用药占59.42%,治疗性用药占0.58%,疗程3-14天,二药均经过药物药敏试验和细菌敏感性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是讨论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进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均低于开腹组,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0%;而开腹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