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识字 诗话文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中国的孩子注定要和汉字结缘。当孩子们进入校园后,就开始系统地学习汉字。刚开始,他们兴致还蛮高,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有意思。尤其进入中年级后,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生字了,可以不用学了。可是他们并不清楚中年级的目标正是融会贯通汉字,积累词语。本来是一节课就学完的生字,往往一节课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谈感知课文,体会语境了。偶然听了一首歌《秋天的童话》,品着歌词,听着歌曲,我突发奇想:童话?在美丽的意境中让学生感受爱和教育。《秋天的雨》意境非常美,那能不能在美妙的意境中认识生字,体会词语的美呢?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有的说是颜色美,有的说是气味香,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说:“秋天的雨好美,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说:“作者真会观察,大家看,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我觉得有点窘。不过,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我更用力表演。“是呀,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扇是多音字,扇子是第四声,扇了扇是动作,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在词语教学时,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钥匙” 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录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
  常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率高。
  2.意境识字,生动有趣
  在识字活动中,不管是读生字,还是记生字,都始终处于美妙的意境中。课堂上,学生诵读、交流,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经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教师由衷的赞扬中享受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就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了识字教学的活力,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充分感受识字的“趣”与“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很多学生在习作时却无话可说。但事实上,农村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写作资源。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学生将不再苦于无物可写,而写作也终将成为一种享受。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一
为什么“可持续”迫在眉睫?  这几年你一定常常听到“可持续”这个关键词。各行各业稍许有点环保责任心的品牌,都提到自己的“可持续”项目、任命“可持续专员”。“可持续”,英文称之“Sustainability",中文也称“永续”。当我觉得“可持续”这三个字已经足以阐明一切的时候,我随口问身边一些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妆消费者友人们,“你们觉得产品和公司自称‘可持续’是什么意思?”我收到的回答中,竟然有
从社交媒体上呈现的来看,来自乌克兰的MIROSLAVA“MIRA”DUMA过着一个令人陶醉的生活——街拍达人、时尚偶像、有明星好友。但她说,INSTAGRAM上看到的只是她生活的1%,创业者、顾问、母亲、妻子是她线下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想要跟上MiraDuma的节奏实在太难了。如果你是她130万Instagram粉丝之一,就会明白我的意思。这边她正微笑着支持俄罗斯超模Natalia Vodi
丹尼尔·阿尔轩个展“现在在现”  地点:昊美术馆  時间:展期至10月24日  关于未来,有着何种想象。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的美学围绕其关于“虚构考古”的概念而展开,他将20世纪及千禧年的物品进行石化处理,指涉今天随着技术发展而空前加速的去物质化的数码世界。展览呈献了艺术家的代表作及近作,延续了其对于建筑和人体关系的探索,同时讨论历史与时间叙事可能,美术馆成为一种架设在当下
蓝色连衣裙Stella McCartney金属手镯Alexander McQueen草帽私人物品蓝色泳衣Chanel印花风衣、墨镜均为Fendi防水也有等級之分,包装上常见的Waterproof和WaterResistant怎么选?Waterproof的产品防水效果要大于WaterResistant的。如果是海边、泳池边,或者大量出汗的时候,只有Waterproof才能扛得住。Lancome广角羽
美术欣赏一直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早在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就将欣赏课业与绘画、工艺并置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三大课业。从此欣赏课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也是引导儿童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教与学的矛盾常常比较突出,因此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我们需要找到行之有效
虚惊一场 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初二级 陈 璐  屋子为什么这么黑!我屏住呼吸,轻轻打开电筒,蹑手蹑脚往前走。“滴答”一声,我惊慌掉头,却“砰”地撞到墙上,揉揉肿痛的额头,转身又悄悄地走,冰箱到了。我轻托箱门,“哔”又一声传来,半开的门立即被关上;静听四周,好险没有人,才又打开一条小缝,终于伸手摸到了酸奶!虚惊一场,宝物难得啊!  (指导老师 李香元)  猪豆豆回复:刚一转身,撞到你家另一位摸黑出来
传统中国式的美,有山水画的写意,有工笔画的细致,涵盖了恢弘大气与精致完美的细节。经历五千年,多少朝代的更迭,中国传统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美在今天仍然令人着迷。艺术家高茜的工笔画,在当代城市生活中,在一切都提倡高速高效的语境下,追求每朵花都慢慢雕琢,耗时一个月之久,这样的精谨细腻和对细节的完美要求在当下无疑是一种奢侈。而传统艺术也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更多关联,对香水充满兴趣的高茜,便把香水和香氛原料融
一、考量——英语转岗教师生态课堂缺失现状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操控者  有部分英语转岗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毫无生机的“大口袋”,通过自己的权威把知识硬塞入“大口袋”,教师成为了英语课堂绝对的操控者。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周围环境都有适应的上限和下限,如果超出他们的适应能力,将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态课堂中应遵守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  2.学生是缺乏灵性的学习者  英语转岗教师把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教育求改革,学校谋发展,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因此培育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具有进取意识与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便成为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2005年10月,淮安市人民小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共同建立了人民小学“教师发展学校”。人民小学“教师发展学校”的建立,旨在以人民小学为基地,促进人民小学的教师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