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然而,我们最基层
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育,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媒体的同时,要关注传统教育中好的做法,把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地强化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基础教育增砖添瓦。
【关键词】关注小学养成教育永恒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强化训练
"三尺讲台度春秋,半截粉笔伴终生"这是过去传统教育时代对教师工作的高度概括。然而,21世紀的今
天,信息化高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同雨后春笋,焕发勃勃生机;如同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着每个
角落。此时此刻,尤其是我们身处最基层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师,又该如何抉择呢?纵观近年小学生的发
展状况,可喜可忧,喜的是学生的思想活跃了,性格开朗了,但身后隐藏着种种人人皆知但又被忽视了的
现象:作业中的错别字多了,作业书写乱了,格式不讲究了,学习习惯差了……这些接踵而来的现象,我
们该怎样面对了?我认为:一些好的传统教育法不但不能丢,反而要重视。它决对不会拖教育的后腿,反
而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分年级、分
层次、分阶段的强化训练便是其跳动的音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为师者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力。的确,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
教师的示范,更离不开教师的严格指导与要求。我从教十多年,最深的感受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
要正。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面我就从小学生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及作息习
惯的养成三个方面,浅议小学的养成教育。
1.书写习惯的养成
一旦成为学生,就要写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书写的规范工整与否,作业的格式要求及作业本
的整洁程度,不是靠学生的本能就能做好的,而是靠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与要求才慢慢形
成的。这指导与要求的过程正体现着教师的工作,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习惯的形成过程,是教学的重
心。如果我们轻视这一过程,则预示着教育教学的残缺甚至失败。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目
标不一。如像一年级学生就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笔画顺序、书写占格等习惯,这是关键。如果
这一关过得好,则以后各年级水到渠成,螺旋上升。
2.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旦学习,就要阅读,阅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简言之就是阅读习惯的
好坏。低年级学生虽然阅读能力差,但要有阅读的启蒙培养,可到了三四年级,阅读习惯的培养则极为重
要,这关系到一个学生后来的阅读水平。到底怎样做呢?我觉得除了正常阅读课本内容外,还应增加课外
阅读资料,如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又乐读的课外小人书等,让他们按时按量坚持读,并把自己的
阅读所得以讲故事等形式讲给其他学生听。这当然要靠老师坚持不懈地组织,否则徒劳无功。良好的阅读
习惯一旦养成,则受益终生。我惯用"课外预习,课前5分钟质疑、解疑"的模式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
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同一个目标的实现,每一个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再
一一定论。
3.作息习惯的养成
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最不同的是作息时间的紧凑性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就是老师和学生行
动的指挥棒。这个棒运转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程度,影响着一
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有的教师和学生把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而放在了课外的活动、休
息时间上,却事倍功半,与之不同的是能够合理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时间的人,却事半功倍。当
然情况千差万别,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作息习惯,是很重要的。"宁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也
不从课外2个小时磨时光。"这是我时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也是我践行的诺言。学生一旦养成了科学合理
的作息习惯,就等于由学会变成了会学,是可赞可贺的。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是我们不遗不弃的,
各个年级不同的目标要求则成了跳动的音符。如何演奏好乡村小学教育这首交响乐,有待我们每个教师钻
研、探究、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育,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媒体的同时,要关注传统教育中好的做法,把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地强化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基础教育增砖添瓦。
【关键词】关注小学养成教育永恒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强化训练
"三尺讲台度春秋,半截粉笔伴终生"这是过去传统教育时代对教师工作的高度概括。然而,21世紀的今
天,信息化高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同雨后春笋,焕发勃勃生机;如同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着每个
角落。此时此刻,尤其是我们身处最基层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师,又该如何抉择呢?纵观近年小学生的发
展状况,可喜可忧,喜的是学生的思想活跃了,性格开朗了,但身后隐藏着种种人人皆知但又被忽视了的
现象:作业中的错别字多了,作业书写乱了,格式不讲究了,学习习惯差了……这些接踵而来的现象,我
们该怎样面对了?我认为:一些好的传统教育法不但不能丢,反而要重视。它决对不会拖教育的后腿,反
而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分年级、分
层次、分阶段的强化训练便是其跳动的音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为师者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力。的确,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
教师的示范,更离不开教师的严格指导与要求。我从教十多年,最深的感受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
要正。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面我就从小学生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及作息习
惯的养成三个方面,浅议小学的养成教育。
1.书写习惯的养成
一旦成为学生,就要写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书写的规范工整与否,作业的格式要求及作业本
的整洁程度,不是靠学生的本能就能做好的,而是靠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与要求才慢慢形
成的。这指导与要求的过程正体现着教师的工作,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习惯的形成过程,是教学的重
心。如果我们轻视这一过程,则预示着教育教学的残缺甚至失败。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目
标不一。如像一年级学生就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笔画顺序、书写占格等习惯,这是关键。如果
这一关过得好,则以后各年级水到渠成,螺旋上升。
2.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旦学习,就要阅读,阅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简言之就是阅读习惯的
好坏。低年级学生虽然阅读能力差,但要有阅读的启蒙培养,可到了三四年级,阅读习惯的培养则极为重
要,这关系到一个学生后来的阅读水平。到底怎样做呢?我觉得除了正常阅读课本内容外,还应增加课外
阅读资料,如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又乐读的课外小人书等,让他们按时按量坚持读,并把自己的
阅读所得以讲故事等形式讲给其他学生听。这当然要靠老师坚持不懈地组织,否则徒劳无功。良好的阅读
习惯一旦养成,则受益终生。我惯用"课外预习,课前5分钟质疑、解疑"的模式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
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同一个目标的实现,每一个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再
一一定论。
3.作息习惯的养成
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最不同的是作息时间的紧凑性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就是老师和学生行
动的指挥棒。这个棒运转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程度,影响着一
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有的教师和学生把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而放在了课外的活动、休
息时间上,却事倍功半,与之不同的是能够合理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时间的人,却事半功倍。当
然情况千差万别,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作息习惯,是很重要的。"宁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也
不从课外2个小时磨时光。"这是我时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也是我践行的诺言。学生一旦养成了科学合理
的作息习惯,就等于由学会变成了会学,是可赞可贺的。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是我们不遗不弃的,
各个年级不同的目标要求则成了跳动的音符。如何演奏好乡村小学教育这首交响乐,有待我们每个教师钻
研、探究、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