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文秘工作者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免不了要购书、看书。要购书、看书就应该购精品书、看精品书。可是书店里的书实在太多,不仅品种多,版本多,而且设计印刷也是千姿百态。
文秘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判定图书质量?如何才能选到精品图书?
如果是专家,对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并不困难,因为他长期从事某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有哪些人的成果比较突出,有哪些成果问世,现在的研究状态如何,他心里清楚,但是一旦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购买其他领域的图书,也常产生困惑。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也如是,即使再有学问,也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那么,有没有一个尺度和标准,使一般的图书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对图书质量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在书海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好书、精品图书?有的。我归纳了如下五条,也叫“五看”。
一看出版社。我们买商品要看商标,出版社的名称就是品牌。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出版范围,在专业领域,某些专业出版社具有专业优势。比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解放前就很有名,现在仍然享誉海内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最为可靠。比如前段时间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很受欢迎,看的人很多。于丹所讲是她自己对《论语》的心得,如果你想看《论语》,建议你去买中华书局的《论语译注》。商务印书馆以出版辞书和外国学术名著译著最为知名,看外国名著译本,商务印书馆的书最可靠。
二是看作者。一本书质量的高低与作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作者的水平不高,出版社再怎么包装都难以做到令人满意。比如《费孝通九十新语》,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值得买,道理很简单,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细读他的书确实感到气象万千,思想深邃。如果你对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领域有兴趣,费老的著作都值得研读。又比如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启迪辩证思维。李瑞环同志曾经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他谈辩证法,讲哲学,生动活泼,结合实际,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三是看社会反响。一本好书出版后总会引起各种社会反响,现在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众多,大多都有关于书籍的评论,比如《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出版后,社会评价很高,去买一本来看总不会错。社会反响有几种类型:一是比较专业的评论;二是媒体对该书的重要句子、段落的引用;三是一些领导在讲话时,作家在写文章时的引用;四是读者的口碑;五是作品出版后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如果我们有心要读好书,可采用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的方式把原著找来看。
四是看该书的写作状况。如果作者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有相关的论文等科研成果问世,则书籍质量一定会很高。我们以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为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科院)1956年接受国务院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1956年夏着手搜集资料,1958年初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经过修改,1965年又印出“试用本”送审稿,以后经多次听取意见并反复修改,直到1977年底才完成全部修订工作,把书稿交到出版社,1978年年底才公开出版。从语言专家正式编写到公开出版,中间有22年时间,这样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著作,必然是高质量的。
五看是否原创。走进书店就会发现同一题材,甚至相近的书名比比皆是,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内容多有雷同,缺乏新意,业内俗称“炒冷饭”。精品图书不在乎其外表装潢,要有独到见解,紧跟时代脉脉搏。如果该书是原创,则具有相当的阅读价值。
一本书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准确性。作为一般的读者,没有精力去细心比较、研究,根据本文介绍的方法,在短时间内也能对一本书的质量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社)
文秘工作者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免不了要购书、看书。要购书、看书就应该购精品书、看精品书。可是书店里的书实在太多,不仅品种多,版本多,而且设计印刷也是千姿百态。
文秘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判定图书质量?如何才能选到精品图书?
如果是专家,对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并不困难,因为他长期从事某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有哪些人的成果比较突出,有哪些成果问世,现在的研究状态如何,他心里清楚,但是一旦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购买其他领域的图书,也常产生困惑。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也如是,即使再有学问,也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那么,有没有一个尺度和标准,使一般的图书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对图书质量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在书海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好书、精品图书?有的。我归纳了如下五条,也叫“五看”。
一看出版社。我们买商品要看商标,出版社的名称就是品牌。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出版范围,在专业领域,某些专业出版社具有专业优势。比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解放前就很有名,现在仍然享誉海内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最为可靠。比如前段时间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很受欢迎,看的人很多。于丹所讲是她自己对《论语》的心得,如果你想看《论语》,建议你去买中华书局的《论语译注》。商务印书馆以出版辞书和外国学术名著译著最为知名,看外国名著译本,商务印书馆的书最可靠。
二是看作者。一本书质量的高低与作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作者的水平不高,出版社再怎么包装都难以做到令人满意。比如《费孝通九十新语》,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值得买,道理很简单,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细读他的书确实感到气象万千,思想深邃。如果你对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领域有兴趣,费老的著作都值得研读。又比如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启迪辩证思维。李瑞环同志曾经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他谈辩证法,讲哲学,生动活泼,结合实际,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三是看社会反响。一本好书出版后总会引起各种社会反响,现在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众多,大多都有关于书籍的评论,比如《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出版后,社会评价很高,去买一本来看总不会错。社会反响有几种类型:一是比较专业的评论;二是媒体对该书的重要句子、段落的引用;三是一些领导在讲话时,作家在写文章时的引用;四是读者的口碑;五是作品出版后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如果我们有心要读好书,可采用按图索骥、顺藤摸瓜的方式把原著找来看。
四是看该书的写作状况。如果作者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有相关的论文等科研成果问世,则书籍质量一定会很高。我们以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为例,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科院)1956年接受国务院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1956年夏着手搜集资料,1958年初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经过修改,1965年又印出“试用本”送审稿,以后经多次听取意见并反复修改,直到1977年底才完成全部修订工作,把书稿交到出版社,1978年年底才公开出版。从语言专家正式编写到公开出版,中间有22年时间,这样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著作,必然是高质量的。
五看是否原创。走进书店就会发现同一题材,甚至相近的书名比比皆是,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内容多有雷同,缺乏新意,业内俗称“炒冷饭”。精品图书不在乎其外表装潢,要有独到见解,紧跟时代脉脉搏。如果该书是原创,则具有相当的阅读价值。
一本书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准确性。作为一般的读者,没有精力去细心比较、研究,根据本文介绍的方法,在短时间内也能对一本书的质量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作者单位: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