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用甚少,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理念、与传统教学比较以及实施步骤等探讨,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寻求适应幼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创新研究
数码钢琴集体课以其多样化的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中职幼师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的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为幼师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多年来,根据幼师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幼儿园园长的反馈来看,幼师生在自主学习、边弹边唱、编配伴奏、合作交流、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在教学活动中力不从心,难以驾驭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通过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所培养的幼师生在音乐能力和素质方面还不能满足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着重培养幼师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和音乐素质,将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创新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为动力,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划分钢琴合作小组,每组一名小组长,有组长带领组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互学互教,以达到小组预期的目标,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与“竞争性学习”与“个体化学習”比较,“竞争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之间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别人胜利了,自己就失败了,是一种“利己损人”的交互方式;“个体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彼此独立的学习,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目标间的关系,别人的成败对自己没有影响,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交互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基本理念。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质的特征,而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结构。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形成和利用以及社会性的养成,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和示范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没充分考虑生源不一,水平不齐的生源状况,进行“一刀切”的音乐教育模式,会违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情感以及社会性养成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以集体促进个人的进步,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较难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闹,其实混乱的局面,会导致原订的教育计划难以顺利进行。另外,且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像知识点密集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精讲。传统教学法能保证学生活动循序渐进,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和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的学习,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具体的实施要求,以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等相关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如果学习目标不准确,学生就不能长久的保持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容易偏离教学难点和重点。因此,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是重要的第一步,教学内容要有难度,教学任务要有探究性和讨论合作的价值。
(二)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划分不是随随便便的按座位,按顺序,按成绩划分,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根据学生弹奏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力求达到“能力均衡”,而不是“成绩均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由教师根据能力选择一名小组组长,每组约6至—8人为宜,规模过大或过小的小组都不利于活动的正常进行,容易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三)制定小组合作计划
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制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计划,计划包括信息搜集,具体实施步骤,组内角色和职责的分配,如何讨论和练习等内容,应当注意计划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制定计划时教师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把控好学生计划的方向,防止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缺乏可行性,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動
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主要包括合作识谱,合作唱谱,合作讲谱,合作弹谱四项内容。,合作识谱是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谱子,把五线谱或简谱的音高确定好,共同完成识谱工作,为下一步做准备;合作唱谱是指小组通过边打节拍边唱谱子的形式开展的活动,可以采取齐唱、左右手配合唱、轮唱的形式开展;合作讲谱是指小组成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把曲目重难点以及作曲家,曲目背景等内容整理归纳并分享出来,选派一名组员代表小组把预习内容讲出来;合作弹谱是指通过齐奏、轮奏、合奏等形式开展的活动,组员密切配合,相互聆听,弹谱展示应照顾到后进生的能力,在训练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信心。
(五)多元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组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有效评价方式,小组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小组自评是指小组成员通过与评价标准的对比,判断自身在整个合作活动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知识的运用、合作能力、编配能力、弹奏能力、识谱能力、表现力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等做评价;组间互评是指小组展示结束,由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应鼓励小组间互相评价和学习;组长评价是指组长对本组组员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组长可以先对组员进行指导,再进行检查和打分;教师评价是指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地总结和公正的评价,要多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合作意识理念
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合作意识,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沟通与交流,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相互帮助,合理的解决各种矛盾,建立一种融洽包容的伙伴关系。
(二)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交往的过程,如果缺少合作和交流的技巧,就会阻碍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能力主要包括: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以及视唱视奏能力。
(三)明确目标与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责任分工,使组员明确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分工明确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有序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组员共同确立的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组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也要分工协作,帮助其他组员尤其是弹奏慢的组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创新研究
数码钢琴集体课以其多样化的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中职幼师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的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为幼师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多年来,根据幼师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幼儿园园长的反馈来看,幼师生在自主学习、边弹边唱、编配伴奏、合作交流、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比较薄弱,在教学活动中力不从心,难以驾驭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通过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所培养的幼师生在音乐能力和素质方面还不能满足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着重培养幼师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和音乐素质,将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创新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到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为动力,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划分钢琴合作小组,每组一名小组长,有组长带领组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互学互教,以达到小组预期的目标,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与“竞争性学习”与“个体化学習”比较,“竞争性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之间消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别人胜利了,自己就失败了,是一种“利己损人”的交互方式;“个体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彼此独立的学习,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目标间的关系,别人的成败对自己没有影响,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交互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基本理念。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质的特征,而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结构。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形成和利用以及社会性的养成,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和示范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没充分考虑生源不一,水平不齐的生源状况,进行“一刀切”的音乐教育模式,会违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情感以及社会性养成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以集体促进个人的进步,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较难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闹,其实混乱的局面,会导致原订的教育计划难以顺利进行。另外,且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像知识点密集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精讲。传统教学法能保证学生活动循序渐进,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和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的学习,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教学,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具体的实施要求,以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等相关内容,明确合作学习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如果学习目标不准确,学生就不能长久的保持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容易偏离教学难点和重点。因此,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是重要的第一步,教学内容要有难度,教学任务要有探究性和讨论合作的价值。
(二)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划分不是随随便便的按座位,按顺序,按成绩划分,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根据学生弹奏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力求达到“能力均衡”,而不是“成绩均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由教师根据能力选择一名小组组长,每组约6至—8人为宜,规模过大或过小的小组都不利于活动的正常进行,容易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三)制定小组合作计划
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制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计划,计划包括信息搜集,具体实施步骤,组内角色和职责的分配,如何讨论和练习等内容,应当注意计划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制定计划时教师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把控好学生计划的方向,防止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缺乏可行性,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動
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活动主要包括合作识谱,合作唱谱,合作讲谱,合作弹谱四项内容。,合作识谱是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谱子,把五线谱或简谱的音高确定好,共同完成识谱工作,为下一步做准备;合作唱谱是指小组通过边打节拍边唱谱子的形式开展的活动,可以采取齐唱、左右手配合唱、轮唱的形式开展;合作讲谱是指小组成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把曲目重难点以及作曲家,曲目背景等内容整理归纳并分享出来,选派一名组员代表小组把预习内容讲出来;合作弹谱是指通过齐奏、轮奏、合奏等形式开展的活动,组员密切配合,相互聆听,弹谱展示应照顾到后进生的能力,在训练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信心。
(五)多元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组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有效评价方式,小组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小组自评是指小组成员通过与评价标准的对比,判断自身在整个合作活动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知识的运用、合作能力、编配能力、弹奏能力、识谱能力、表现力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等做评价;组间互评是指小组展示结束,由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说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应鼓励小组间互相评价和学习;组长评价是指组长对本组组员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组长可以先对组员进行指导,再进行检查和打分;教师评价是指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地总结和公正的评价,要多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合作意识理念
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合作意识,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沟通与交流,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相互帮助,合理的解决各种矛盾,建立一种融洽包容的伙伴关系。
(二)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交往的过程,如果缺少合作和交流的技巧,就会阻碍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能力主要包括: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以及视唱视奏能力。
(三)明确目标与责任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责任分工,使组员明确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分工明确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有序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组员共同确立的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组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也要分工协作,帮助其他组员尤其是弹奏慢的组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