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邮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独具扬州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高邮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价值。但是在如今,高邮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挑战,为此,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高邮地区群众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高邮民歌不太熟悉、只有部分老人进行民歌演唱,并且认为民歌有点过时,分析发现高邮民歌的传承受阻、当地政府不够重视、传承的缺失的问题,为此,在最后提出加强高邮民歌的传播与创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传承来提高高邮民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高邮民歌;传承;保护
  高邮民歌属于江苏民歌,是扬州地域及周围地域的广为传唱的民间歌曲,表现形式主要为号子、小调和民俗歌等。高邮民歌反映了高邮古往今来的历史、社会、人民生活、当地风土人情、百姓爱情婚姻等,是了解长江三角洲民风民俗的寶贵资料,也是进行人文教育与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发展,高邮民歌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国人正在探寻民族的文化自信力,高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势必能丰盛传统文化的未来,对于高邮民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有利于创新和保护高邮民歌,丰富民歌文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邮民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不记名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高邮民歌艺术保护与传承进行调查,问卷及访谈对象为高邮民歌表演艺术家,高邮文化馆馆长,高邮市民,总共回收问卷250份。其中高邮市民主要年龄分布在选中学阶段的为25人,占10%,高中阶段的为30人,占12%,大学阶段的人数为153人,占61%,其他人数占比17%。总体来说,人数分布上是以中青年为主,符合高邮名歌传承与保护的人群特征。
  1.1高邮民歌的熟悉程度
  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对高邮民歌的熟悉程度上,有一半的人表示长辈们偶尔会对他们提及高邮民歌,甚至有39%的人从未通过长辈们对其提及高邮民歌,在对高邮民歌的了解程度上,50%的人对高邮民歌的了解较少,29%的人完全没有听过高邮民歌,在高邮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51%的人表示知道,有49%的表示不知道,总体来说,超过一半人对高邮民歌的熟悉程度较少。
  1.2高邮民歌的了解途径和当地情况
  通过调查,在高邮民歌的了解途径上,有41%的人群通过网络的方式了解高邮民歌,通过身边的人群了解高邮民歌的占比为29%,通过书本、报刊和杂志了解的占比为18%,此三种方式为主要了解高邮民歌的途径。高邮民歌在家乡的现状上,57%的人表示只有老人在唱民歌,完全没有人唱的情况为24%,经常听到别人唱的为19%,总体来说,高邮民歌的主要了解途径为互联网方式,高邮民歌主要是老年人在唱。
  1.3当地人对高邮民歌的态度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认为高邮民歌是否过时的问题上,有53%的人认为高邮民歌有点过时,有37的人认为高邮民歌已经过时,至于10%的人认为高邮民歌并没有过时。在有机会观看高邮民歌专场演出时,有53%的愿意去观看,47%的人对其不愿意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在将高邮民歌改编成流行歌曲进行演唱的方式上,有37%表示会喜欢,49%的人表示不会,少部分表示不清楚。总体来看,大部分的人认为高邮民歌有点过时,还是原因去观看高邮民歌专场演唱会的,并不会喜欢高邮民歌改编成为流行歌的方式演唱,主要一部分原因是问卷群体为青年人居多。
  2.高邮民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高邮民歌传播受阻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高邮民歌的熟悉程度较低,高邮民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主要原因之一是高邮民歌与当地生活环境所不相兼容,高邮民歌是人民在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创作出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类别。随着时代的变迁,运河文化衰落,现代音乐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多地被各种移动通讯设备、网络等充斥,更多新颖的表现形式更灵动的文化形式吸引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民歌因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地域特色在现代的生活元素中显得颇为“土气”,年轻人更喜欢刷微博、刷朋友圈,聚坐在一起弹唱民歌的情况很少,而农村乡间红白事中,更多的是民歌形式上的一种表达,少了过去的乡民们投入表演的热情,年轻人更是关注甚少。
  2.2当地政府见不够重视
  在关于高邮民歌传承方面的问题上,一部分人给出的答案是当地政府对高邮民歌的传承上不够重视,高邮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政府下拨的经费经过分摊后,最终用于高邮民 歌保护的经费十分有限,因此,许多高邮民歌珍贵资料无 法得到有效保存与保护。地方政府对高邮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偏差,缺乏传承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高邮民歌在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但在其成功申遗后,各方主体的热情开始消退,最后形成了只有少数爱好者坚守传承的局面,根本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保护意识。
  2.3传承的缺失
  高邮民歌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人们只知道《数鸭蛋》这一经典的高邮童谣儿歌,并且高邮民歌的传承仍然最传统的口头传承为主,由于传统高邮民歌在传承方面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没有原始的曲谱存于世间,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教学课程。高邮民歌并未被纳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内,仅仅在最近一两年才有个别高校聘请高邮民歌表演艺术家以嘉宾的方式到学校进行助教,而这些传承者都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艺术家,新生代传承人凤毛麟角。不难发现,高邮民歌在教育传承上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高邮民歌仍然以口头传承为主,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传承严重缺位。很显然,高邮民歌在人才培养方面严重脱节,并且没有形成良性的教育体系。
  3.高邮名歌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3.1加强高邮民歌的传播与创新   针对高邮民歌获取途径较少以及民众熟悉程度较弱的问题,可以在高邮地区定期承办高邮民歌大赛、艺术节,让更多的人认识高邮民歌,了解高邮民歌,热爱高邮民歌。将一些传统的濒临失传的高邮民歌编入教材,结合时下广问乐见的事,创作新曲,引导更多人来学唱高邮民歌。在高邮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实践中,必须坚持文化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原则,也就是说,因高邮民歌的产生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选择,在其与文化产业的联姻中,必须要尊重高邮民歌的历史性和原生态性,不能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进行胡乱包装,让其失去最根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核。因此,在高邮民歌的创新发展中,必须要寻求传承保护和市場开发的平衡点。
  3.2加强政府的重视程度
  在高邮民歌的传承中,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高邮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邮民歌的保护工作,建议建立完善的民歌采风制度,并规范采风流程,让高邮民歌能够尽可能多的完整保留下来。可以制定出台相关奖励办法,鼓励传承人参加高邮民歌会活动;四是在阵地建设上“扶持”,加快推进民歌艺术馆等传承基地建设;在舆论宣传上“协调”,整合各类传播工具,为高邮民歌的保护传承发展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3加强高邮民歌的传承
  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人都愿意为高邮民歌的发展尽一份力量的,并且支持高邮民歌入驻校园。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校园广播站、校园特色活动、校园专题报告等,校方应有意识地将其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高邮民歌教唱比赛等活动,将一些传统的濒临失传的高邮民歌编入教材,结合时下广问乐见的事,创作新曲,引导更多人来学唱高邮民歌,营造浓厚的高邮民歌传承学习氛围,进而唤醒学生们对高邮民歌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民歌传承与保护的热情。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了一批高邮民歌表演人才,积极维护并创造了有利于高邮民歌传承活动的文化环境、社区环境和公众环境。
  结论
  高邮民歌历经千年的传承,是高邮人民力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高邮民歌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针对高邮民歌在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高邮民歌的传播与创新、加强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强高邮民歌的传承方式来保护高邮民歌,让高邮民歌这一独特的艺术瑰宝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1]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
  [2]隋丽娜.《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45
  [3]肖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研发》【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3
  [4]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67
  [5]索兴.《高邮民歌》【M】.成都时代出版社 39
  [6]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9
  [7]刁艳.《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民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30
  [8]王沥沥.《民歌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56
  [9]黄允箴.《中国民歌与风土》【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65
  [10]王惠敏.《浅析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鸭绿江月刊》,2014(10):102-105
  [11]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
  [12]张天彤.《对话“原生”与传承“母语”——“原生民歌的传承与研究”课程略述》【J】.《中国音乐》,2016:21-24
  [13]葛灵月.《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6:88-91
  [14]姚霆.《高邮民歌发展概述》【J】.《黄河之声》,2016:251-253
  [15]马飞.《高邮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之我见》【J】.《西江月》,2016:32-35
  [16]李梓.《民国时期扬州音乐传承与发展研究》【J】.《扬州大学》,2015:20-23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腐朽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尤为“奶头战略”最阴险毒辣,危害极大,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腐蚀企图让民众对政治“淡化”,让干部在西方拜金主义影响下“腐化”,传播流言把领袖和英雄“丑化”,最终达到理想信念“弱化”,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阴谋。对此,必须多措并举,灵活施策,主动出击,抢占先机,靠扎实的思想引领抢占阵地,用先进的文化抢占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抢
期刊
摘 要:西兰卡普是一种流传于土家族的传统织造技艺,系土家织锦的重要表达方式,是迄今为止在土家族保存下来的最有价值的工艺品。本文以恩施地区西兰卡普图案中最为常见的图案阳雀花图案为例,解读阳雀花图案的造型,剖析其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西兰卡普;阳雀花;真善美;审美内涵  西兰卡普是一种流传于土家族的传统织造技艺,系土家织锦的重要表达方式,是迄今为止在土家族保存下来的最有价值的工艺品。土家语用“
期刊
摘 要: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嬗变,是古典到现代审美观念变化的发展史。到现代主义的后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艺术家逐渐从关注作品的审美意义转为更高层次的艺术欣赏,现代艺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古典;审美;嬗变  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艺术家创作作品时,不断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展现艺术家对于时代、文化、生活的探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脑日趋家庭化,网络依赖现象也变得日益严重,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网络成瘾逐渐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总结近年来心理学者对网络成瘾的研究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对当今青少年时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在信息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辅导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策略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这种提升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得来的,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了人类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绿色服装是利用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设计而成,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但现阶段其仍处于探求阶段,故而,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提出一些绿色服装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望对推动服装行业的绿色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服装;设计
期刊
摘 要: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城乡养老并轨是当前热议的话题,此项政策的切实执行,将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养老保险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法相关数据调查对辽宁省养老保险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对实行养老并轨的可行性方案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并轨;可行性  一.
期刊
摘 要:对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质量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汽车企业质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质量战略、领导作用,以客户为导向的质量目标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設,对标国际先进和改进创新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阶段;汽车企业;质量管理  1.引言  1.1 质量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围绕质量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
期刊
摘 要:介绍了QoS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并对图书馆在网络流量控制方面的必要性和网络QoS机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基于QoS机制构建网络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质量;QoS  QoS的中文名为“服务质量”。Qo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比如Web应
期刊
摘 要:《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包括承自犹太教的《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是构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融入到历史、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了解西方文化不可不读的经典。同时《圣经》是被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对其国家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圣经》的巨大影响力,除了精妙的教义和宗教体系的缘故,其高度的文学性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经由多种语言翻译,仍能保持其感染力和活力,《圣经》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无锡市科技社团服务创新能力提升的方法,科技社团通过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以政府建立健全的科技社团政策与法规的指导,充分运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对外科技服务,大大提高了科技社团的服务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社团;服务创新能力;内涵建设;市场化  科技社团是科技工作者遵循特定的宗旨和目标自发组织的群体性科研组织,它是民间社团组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强而有力的科技社团有助于国家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