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中西音乐比较的再反思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ji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将人类“目治”思维模式的表征视作西方音乐的特质,将“耳治”与“目治”的属性差异置换为中、西音乐特征的比较参数,由此,中国音乐始终在西方近现代音乐的“示范”之下建构自身,这样的错位比较,今天观之并不合理.谋求文化的发展,不能将客观的信息技术革命简单地类比为主观的价值判断.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有必要跳出“民族独有”的既定观念,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在多维向度中认知自我与他者,继而探索不同时期、不同信息媒介所驱动的人类表达文化共同的深层密码.
其他文献
20世纪的中国画坛,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输入,出现了“传统派”和“融合派”两大类型.“传统派”的画家主张在发扬古典的中国绘画、保存国粹的基础上创新与完善中国画;“融合派”的画家则主张“中西融合”,以“折衷”的方式创造“新国画”.本文主要通过时代背景、两种类型的花鸟画家代表观点及外来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浅析“传统派”和“融合派”在中国美术史发展中的意义.
审美感知是高校音乐课程中尤为重要的理念.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应建立在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学中审美培养的研究,提出高校音乐教学中审美培养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审美培养与高校音乐教育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本文根据“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现状调查,提出问题,寻求有效策略,建构合理、可行的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奠定基础.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茶史、茶诗、茶画、茶德、茶道、茶礼、茶俗和茶艺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实践性和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