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8-02
由于数学这门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唯一确定性、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来学习这门课程,本人从“探研”的角度与广大初中学生一起寻求解决学好这门功课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强调重视基础概念的学习
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那么,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都是从概念开始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性的思维形态,它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等思维形态的基础。概念不清,则导致错误,如角的概念,在小学时都学习过,进入高中,角的概念加了扩充。每次数学概念的扩充和调整,都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有新含义。又如数的概念,距离的概念等等,莫不如此。有的同学记忆不牢,就缺乏思维的起点,学习数学当然很困难,如何学习数学概念呢?首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牢牢抓住事物的特有属性;其次是认真搞清楚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二、强化公式、定理及法则的记忆
数学知识的公式、定理和法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工具。它是思维简缩的精华内容,是规律的揭示和总结,也是进行推理、论证、计算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牢固掌握记忆呢?第一就是理解记忆。第二是定期记忆。第三是遇到数学问题时加深记忆。第四是按一定的方法来记忆。
关于采用什么方法掌握公式、定理和法则,可因人而异,只要自己思想重视,诚心去见,一定能够迅速掌握。
三、学数学离不开逻辑知识
在教学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中,无不涉及逻辑知识,如教科书有一道题:k是什么值时,方程(k-1)x2-2x+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解:△=(-2)×2-4(k-1)×3=4(4-3k)。△>0时,即k<4/3,且k≠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这里有一疑问:从题目的问法来看,如果从解的1 四、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性。数学教学研究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培养概括抽象能力,首先应该注意数字这一特点;其次应多观察、多思考,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着力于概括全局;再次应通过看书,学习概括抽象的方法,记住一些重要典型的思路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培养运算能力
数学的准确性是另一显著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数学运算上,运算首先是按法则办事,理所当然应牢记法则。其次是应牢记一些常用运算技巧。实际上只要我们留心,运算中的一些技巧和结论时常可见,记牢就便于应用了。
数学的解题思路往往是多样的,简捷的思路往往大大减少运算量。因此做题的瞬间,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太重要了。
要强调的是,在解一道数学综合计算题时,最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出现错误,哪怕是一个正负号,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错误,就会导致整个解题过程出现问题,因此,错在开端的毛病应随时防止。
六、学习数学应掌握的常规方法
1.学习数学某一章节知识,首先应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应该注意的方法有所认识。
2.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3.作业及解题过程中,必须重视书写格式的要求,这不仅是形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对于数学问题的表述,是一套严谨、科学、简洁的逻辑语言,各种推演过程丝丝入扣,证据确凿:各个命题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不容怀疑,计算过程清晰明了,保证无误。
4.学习时要重视形数的结合,画图应力求规范、准确,有些性质的判定和长度的计算及点的位置确定,往往借助图形的直观而估算一个大概,也有利用最后通过计算或论证得到结果的验证,有的数学问题可以形数转化,形的问题通过数来解决,数的问题通过形来突破。
例如:已知y=kx+b(其中看k<0,b>0),要求根据已知条件说出(或勾画出)它的图像的大致情况-经过一、二象限的一条直线(抛物线)应根据直线(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特征,说出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例如,由图像1能够得出:k>0,b=1:由图像2能够得出a<0(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c=0(抛物线过原点),b>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即-b/2a>0)。(图略)。
上面的数形关系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函数及图像时有深刻的认识。
5.学数学必须有全局观。从全局上把握数学问题,抓住解题关键,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数学这门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唯一确定性、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来学习这门课程,本人从“探研”的角度与广大初中学生一起寻求解决学好这门功课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强调重视基础概念的学习
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那么,学习数学知识也一样,都是从概念开始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性的思维形态,它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等思维形态的基础。概念不清,则导致错误,如角的概念,在小学时都学习过,进入高中,角的概念加了扩充。每次数学概念的扩充和调整,都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有新含义。又如数的概念,距离的概念等等,莫不如此。有的同学记忆不牢,就缺乏思维的起点,学习数学当然很困难,如何学习数学概念呢?首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牢牢抓住事物的特有属性;其次是认真搞清楚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二、强化公式、定理及法则的记忆
数学知识的公式、定理和法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工具。它是思维简缩的精华内容,是规律的揭示和总结,也是进行推理、论证、计算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牢固掌握记忆呢?第一就是理解记忆。第二是定期记忆。第三是遇到数学问题时加深记忆。第四是按一定的方法来记忆。
关于采用什么方法掌握公式、定理和法则,可因人而异,只要自己思想重视,诚心去见,一定能够迅速掌握。
三、学数学离不开逻辑知识
在教学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中,无不涉及逻辑知识,如教科书有一道题:k是什么值时,方程(k-1)x2-2x+3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解:△=(-2)×2-4(k-1)×3=4(4-3k)。△>0时,即k<4/3,且k≠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这里有一疑问:从题目的问法来看,如果从解的1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性。数学教学研究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培养概括抽象能力,首先应该注意数字这一特点;其次应多观察、多思考,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着力于概括全局;再次应通过看书,学习概括抽象的方法,记住一些重要典型的思路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培养运算能力
数学的准确性是另一显著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数学运算上,运算首先是按法则办事,理所当然应牢记法则。其次是应牢记一些常用运算技巧。实际上只要我们留心,运算中的一些技巧和结论时常可见,记牢就便于应用了。
数学的解题思路往往是多样的,简捷的思路往往大大减少运算量。因此做题的瞬间,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太重要了。
要强调的是,在解一道数学综合计算题时,最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出现错误,哪怕是一个正负号,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错误,就会导致整个解题过程出现问题,因此,错在开端的毛病应随时防止。
六、学习数学应掌握的常规方法
1.学习数学某一章节知识,首先应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应该注意的方法有所认识。
2.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3.作业及解题过程中,必须重视书写格式的要求,这不仅是形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对于数学问题的表述,是一套严谨、科学、简洁的逻辑语言,各种推演过程丝丝入扣,证据确凿:各个命题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不容怀疑,计算过程清晰明了,保证无误。
4.学习时要重视形数的结合,画图应力求规范、准确,有些性质的判定和长度的计算及点的位置确定,往往借助图形的直观而估算一个大概,也有利用最后通过计算或论证得到结果的验证,有的数学问题可以形数转化,形的问题通过数来解决,数的问题通过形来突破。
例如:已知y=kx+b(其中看k<0,b>0),要求根据已知条件说出(或勾画出)它的图像的大致情况-经过一、二象限的一条直线(抛物线)应根据直线(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特征,说出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例如,由图像1能够得出:k>0,b=1:由图像2能够得出a<0(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c=0(抛物线过原点),b>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即-b/2a>0)。(图略)。
上面的数形关系例子,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函数及图像时有深刻的认识。
5.学数学必须有全局观。从全局上把握数学问题,抓住解题关键,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