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危险委员会”,冷战僵尸的复活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战后美国历史上,有一个“冷战”色彩浓厚的组织像不断复活的“僵尸”一样,曾四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这就是“当前危险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尽管不同时期的“当前危险委员会”目标不尽相同,但做法基本一致:渲染美国面临的威胁,提出应对战略和政策。

前世:不断渲染冷战氛围


  首个“当前危险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12月,主要成员是杜鲁门政府一些高级国家安全专业人员,由曾参与核武开发的詹姆斯·科南特、陆军部副部长特雷西·沃利斯等人领导,成员包括50多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倡导者瓦尔内尔·布什、中央情报局前身战时情报局的局长威廉·多诺万等。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杜鲁门总统的国家安全政策,其所认定的“当前危险”就是“苏联的扩张性战略”。
  这一版的“当前危险委员会”积极寻求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支持。这是一份战略计划文件,要求美国国防开支增加两倍。为此,“当前危险委员会”成员们精心筹划了一系列发表演讲、国会作证等活动。在他们的积极游说下,美国国会做出了回应,国防支出大幅度增加。
  第二个“当前危险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1月,目标同样是应对苏联“威胁”,主要由一批不满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对苏政策的两党“鹰派”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包括民主党的亨利·杰克逊和共和党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这届委员会试图阻止对苏联关系的缓和并扭转越南战争之后美国军事开支不断调低的趋势。为此,它与媒体建立关系,派出成员巡回演讲,大造舆论,逼迫白宫做出让步。在卡特任内,“当前危险委员会”本质上是个“影子”外交政策内阁。里根当选总统后,“当前危险委员会”的46名成员向其候任团队提供政策建议,其中33人成为里根政府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班底的重要成员,比如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理查德·艾伦、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常驻联合国代表珍妮·柯克帕特里克。
  第三个“当前危险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7月,由前国务卿舒尔茨和中情局前局长伍尔西共同担任主席,名誉主席包括“鹰派”参议员约瑟夫·利伯曼(民主党)、约翰·基尔(共和党),成员同样云集了美政界和智库保守主义名人,如前常驻联合国代表柯克帕特里克、刚卸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道夫·扎克海姆、前众议长纽特·金里奇等,他们与“新美国世纪计划”联系密切,后者在推动小布什政府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该委员会公开宣称,其“单一任务”是倡导旨在打赢全球反恐战争的政策。这一版“当前危险委员会”坚决主张在宗教和思想领域开展反恐战争。利伯曼和基尔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联合专栏文章中将反恐战争比作冷战,称“太多人没有充分意识到敌人在世界范围内的邪恶设计,敌人包括对所有美国人发动圣战并在中东建立了极权主义的宗教帝国”。

今生:制造新的“红色恐慌”


  2019年3月25日,在中美竞争和摩擦日趋激烈的氛围中,第四个“当前危险委员会”在华盛顿成立。与前三个不同的是,第四个委员会在自己的名称中直接加注了“中国”,即“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China)。委员会的构成也更为复杂,不仅新老保守主义名人共济一堂,还有华裔骨干分子混迹其中。委员会正副主席分别是美国战略集团总裁布莱恩·肯尼迪和前国防部副部长弗兰克·加夫尼,骨干成员包括特朗普的前战略策划师史蒂夫·班农、前众议长金里奇、前中情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美国之音中文部前主任龚小夏等。
  该委员会毫不避讳,其成立目的就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美国人民”,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构成的致命威胁”。该委员会认为,中国与过去的苏联一样,对美国和自由世界构成了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威胁,必须建议和倡导能够击败中国、保持美国和自由世界强大与安全的战略和政策。针对新版“当前危险委员会”的成立,美国安全政策中心在同一天发文称:40年前,“当前危险委员会”曾帮助里根总统击败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今天,新的委员会将帮助特朗普总统以同样的“成就”应对中共对美国构成的“威胁”。
  “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成立后,迅速在美各地展开活动,影响比较大的有:2019年4月,在华盛顿举办以“应对中国挑战”为主题的高层论坛,在纽约举行面向商业和金融界高端人士的“应对中国经济挑战”研讨会;6月,在芝加哥以“中国对美国制造商发起的超限战”为题举办面向1200多名企业界人士的会议。此外,还在南、北卡罗来纳、马里兰、得克萨斯等州举行多场活动,向当地精英和民众介绍“日益增强的中国威胁”。新冠疫情在美大流行后,“当前危险委员会”转而举办线上活动,继续加紧渲染“中国威胁论”。

在这些活动中,该委员会极力散布以下观点:


  首先,呼吁美国社会“警醒”,认清美国面对的真正主要威胁来自哪里。金里奇说,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还在睡大觉,“没有醒来,不清楚自己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也不清楚问题有多严重”,所以未能形成能有效对付中国的政治基础。
2019年3月25日美国“外交”网站发表题为《冷战回来了》的文章,介绍“应对当前危险委员会:中国”的成立背景。文章配图中的人物即为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

  其次,认定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是一场“文明间的冲突”。金里奇直指美中正在进行的“是不同文明间的较量”。前国务院政策规划司主任基隆·斯金纳对此深表赞同,认为美中之间的“文明和意识形态冲突”论其范畴是远远超出国家利益差异的。斯金纳本人曾在美国国务院根据国务卿彭佩奥的授意主持制定对华政策文件,基调便是将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定性为“文明冲突”,这个文件因遭遇美国战略界的强烈质疑而中途流产。
  再者,宣称中国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在使用不对称的金融、经济、网络、间谍、政治手段以及其他非常规技术,对美国进行一场“超限战”,不断削弱美国的创新能力。该委员会主办的一些论坛危言耸听地说,一旦中国通过“超限战”获得压倒性的创新能力,美国将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
  该委员会还造谣说,中国共产党一直试图通过控制海外华人社群、影响西方媒体和学术界、窃取美国公民信息等手段,从内部破坏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颠覆美国人的观念和行为。
  “當前危险委员会:中国”的出现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深陷冷战思维、欲针对中国挑起“新冷战”的严酷现实。这个委员会极力在美国社会制造新的“红色恐慌”,大声呼吁美国放弃长期以来的所谓“绥靖政策”,在各个领域反击来自中国的“威胁”,甚至扬言“只要共产党继续在中国执政,美中就不可能共存”。不过,对于这个委员会散布的论调,很多美国资深的战略界人士并不认同,《美国保守派》杂志资深编辑丹尼尔·拉里森、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就认为,该委员会是由一批“大惊小怪者”组成的。表示,这个委员会的做法会破坏两国之间仅存的一点善意,对美中关系来说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作者为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世界史所教授)
其他文献
2010年岁末,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政府有可能在2011年向普通游客开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区。这个消息再次唤起世人对25年前那件往事尘封已久的记忆。恐怖的灾难至今让人们心有余悸,空寂的死亡之城激起人们的好奇。可是,切尔诺贝利,我们真的可以走近你吗?    难以尘封的记忆    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然而,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
美国在阿富汗的不体面撤军,引发人们对其是否正在加紧战略收缩的讨论。这是个重大问题,涉及全球战略形势走向,值得深入研究。鉴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特殊时空方位,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能立足于对阿富汗形势的就事论事,更应拿起“望远镜”,以更宽广和深远的战略视野,从决定美国霸权运势的客观逻辑出发观察美国和国际形势的整体走向。历史的启示  在研判很多重大现实问题时,历史总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过去5
9月11日,首届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部长级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外长及东盟秘书长齐聚越南,与线上出席的美国副国务卿比根共同宣布启动“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以下简称“湄美伙伴关系”),这标志美国与湄公河国家合作进入新阶段。从湄公河下游倡议(以下简称“下湄倡议”)到“湄美伙伴关系”,美国打压中国的意图不断增强。从“下湄倡议”到“湄美伙伴关系”  湄公河地处中南半岛核心
9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这是卢卡申科在白总统选举后首次出国访问。两人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会谈。  在8月9日的总统选举中,卢卡申科以80.1%的得票率胜出。随后,白多个城市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对选举结果提出质疑。  普京在与卢卡申科的会谈中指出,俄将白视作最亲密的盟友,支持白在不受外部压力影响下,用对话方式解决国内问题。普京说:“俄了解到白正在研究宪
2月8日,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普安·马哈拉妮宣布,2019年3月签署的《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IA-CEPA)在国会获得通过,正式生效。澳大利亚议会于2019年11月也通过了该协议。2月9日,印尼总统佐科启程对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主要聚焦经贸议题。今年,恰逢印尼与澳大利亚建交70周年,双边经济伙伴关系能否实现突破,推动双边关系发展迈上新台阶,值得关注。“奇怪”的邻居
2019年12月2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科特迪瓦期间,与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主席、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共同宣布重大货币改革方案,包括废除西非法郎、2020年使用新货币“埃科”等。此次改革标志着西非国家争取国家货币金融独立、融入地区一体化的努力取得重大进展,马克龙領导下的法国对非经济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非洲法郎的“前世今生”  在非洲经济版图中,非洲法郎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是目前非洲地区使用国家最多
《法國足球》杂志当地时间7月20日发布公告,宣布取消2020年金球奖评选。这是金球奖历史上首次中断评选。公告指出,疫情危机之下,各联赛情况不尽相同,无论从统计层面还是筹备层面来看,都无法将所有球员置于同一体系进行评价。因此,取消本届金球奖评选是“最负责任和最合理”的选择。  《法国足球》杂志主编当天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指出,金球奖的正当性和公信力,就在于其公平性。然而今年的特殊情况,导致公平性得不
《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华侨宣传研究(1949—1965)》  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 / 李丹慧/主编  翟 韬/著  2020年9月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文化冷战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种种文化渗透手段使目标群体皈依宣传国核心价值的活动。冷战最终以美国乐见的“和平”方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收场,无疑也凸显了文化冷戰的作用。因此,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文化冷战成为史学界炙手可热的研究主
在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地区和平进程再次搁浅的情况下,朝鲜如何应对、如何抉择,或许从金正恩的公开活动中可以略知一二。  金正恩对民生领域关注逐渐增多  从朝鲜媒体报道来看,2020年1月至9月初,金正恩共出席了38场公开活动,其中涉及民生和军事领域的33次,其他五次分别是三次拜谒已故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吊唁抗日革命老战士以及观看新年演出。整体上看,也许是因为疫情原因,金正恩上半年的公开活动相对较少,共
2020年1月7日, 澳大利亚袋鼠岛被大火吞噬后的惨状。2020年1月6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国会大厦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专门负责协调救灾和重建工作的机制。2020年1月7日,在袋鼠島,救援人员救出一只考拉。供图/ 新华社  2020年1月17日,澳大利亚东部迎来强降雨,这有助于降低已肆虐澳大利亚全境四个多月的林火火势,但全部熄灭还需时日。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1月18日,位于维多利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