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文化传播力和文化认知力普遍提升的叠加影响下,广播媒体迎来了文化创新發展的新机遇。在媒体深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创新手段生产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引领和满足听众的文化需求,是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中重点探索的问题。文章在概括介绍广播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的方向,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实践性的探讨分析,以寻求更加科学的文化类节目发展思路和方式。
【关键词】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89
文化类节目,作为广播媒体基于环境发展而推出的新的节目类型,在迎合听众文化需求,提升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文化类节目在媒体领域内被普遍追捧,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优势面临被冲击的挑战。基于此,广播媒体有必要结合广播媒体文化类节目的特点,以及听众的文化节目需求,探索开展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路径,通过持续性的优化提升来提高节目的综合影响力,巩固和扩展广播媒体在媒体文化类节目中的竞争力。
1. 广播文化类节目发展的现状
媒体融合促使广播文化类节目逐渐走出广播媒体的“圈子”,向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思路和方式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呈现出了新颖、独特却又大众的特点。就发展现状来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和传播综合化三点。
1.1内容生活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节目的生产逐渐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对于广播文化类节目而言,节目内容的生产不再遵循传统的以媒体为中心的思路,而是以听众真正喜欢的文化内容为“点子”进行生产。由于听众在节目收听方面的行为表现更多地取决于节目内容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因此,媒体会尽可能地从文化与生活结合的角度策划、制作相应的文化类节目,这使得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内容表现出生活化的特点。例如,广播媒体会将本地区听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元素转化为节目中的语言、符号等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些微小的元素搭建节目与听众心灵联通的桥梁。
1.2形式多样化
媒体融合促使广播节目从原来的直播间、录播间“走出来”,融入到大众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从而赋予了文化类节目开放性的特质。节目组,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本地的文化名人到节目现场进行文化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可以走出节目中心,到广场、社区、博物馆等文化元素聚集区域进行现场的采集,这使得文化类节目的呈现更加多样。同时,网络媒体在广播文化类节目传播中的运用,打破了广播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统局限性,使节目主播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与听众进行可视化的文化交流,使节目实现了情景化、真实化的形式呈现效果。
1.3 传播综合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实现了由以媒体为主导向以听众为主导的转变,即听众除了按照节目播出的频率、时间定时收听节目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App等平台进行节目的回放,实现了随时随地听广播甚至看广播的良好体验。同时,文化节目的传播也有原来的广播播出、听众收听的单项功能模式转变为主播与听众互动的双向功能模式,主播可以根据节目中的话题与听众进行深入的文化互动。
2. 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的策略
在以听众为中心的模式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生产、传播主要围绕听众的文化需求,而听众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广播文化类节目需要遵循持续创新和不断升级的路径。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节目发展现状的分析,广播文化类节目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实践。
2.1 以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
是否满足听众文化需求,是衡量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成效的主要标准。在当前媒体推出的以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数量和类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要避免走入因循守旧的误区,而是要根据听众动态变化的文化需求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与升级。
首先,扩大听众群体。虽然媒体融合背景下,任何媒体受众都可以成为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听众,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媒体受众都是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真正听众。为获取尽可能详细、多样的听众文化需求信息,节目组要借助网络途径和线下途径拓展与听众尤其是热衷于文化的听众的接触路径,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升级提供强大的听众力量支持。
其次,增进文化互通。文化互通,是一项双向性的活动。在实际的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实践中,节目组一方面要通过开放的平台将节目创新升级的点子与听众进行分享,听取听众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节目生产优化,另一方面要深入到听众群体日常的节目收听活动或者场景中,根据听众的收听特征表现,总结掌握文化类节目创新的新思路、新方式,实现从听众中获取创新点子的目的。
2.2 细化文化节目品牌发展
品牌化,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策略。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是在已有的广播文化节目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优化与提升,需要根据前期的节目品牌发展状况,采取细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文化类节目生产与传播的精准化。
2.2.1. 增强节目独特性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要以听众的文化关注点为中心进行衍生辐射,并且要避免面面俱到,做到有深度、有情怀,使节目真正具有文化的特质。为此,在实际的节目生产过程中,节目组编辑人员要从独特性的视角审视节目方案和节目素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独特性,确保节目在整体上呈现出文化的特质。例如,在文化内容展示中,要对其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等细微性的价值内容进行介绍,使听众能够真正理解文化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简单的文化内容认知。 2.2.2 强化内容真实性
虽然广播文化类节目是以主播的声音作为节目传播媒介,缺乏直观的视觉传播,但是,随着网络直播方式在节目传播中的运用,节目逐渐实现了可视化的效果。基于此,文化类节目的生产和传播中,要尽可能地提供与节目内容相符的实物照片、视频等佐证内容,使听众不仅能够听到文化,还能看到文化,甚至在节目的引导下,到现场感受体验文化,使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更加真实有效。
2.3关注文化节目内容衍生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生产主要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借鉴其他优质节目的内容范式进行节目内容生产加工,另一种是根据掌握的听众需求信息和文化资源进行新的节目创作。对于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而言,重点应当实施第二种模式,即进行文化节目内容的创作。当然,在实际的创作中,宜按照内容衍生的方式逐步推进。
首先,注重节目复盘。复盘是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的角度对原有的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情况进行回溯、总结,从中获取节目实践中的有益经验,为后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提供相应的参考。在复杂的节目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保证创新升级的有效性,节目组要定期对相应的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在复盘中确定新的创新点。
其次,加强节目资源整合。开放性的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文化节目创新与升级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而是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节目创新与升级。例如,广播媒体可以邀请相应的文化专家或者学者单位节目创新的顾问,利用这些资深人士的文化资源来充实节目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增强节目的独特性。当然,媒体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内部人员进行文化节目创新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持续学习充电的方式来提高节目创新升级的衍生能力。
3.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营造和持续优化,文化类节目逐渐成为媒体节目生产中的重头戏。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虽然相较于其他视听媒体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媒体融合的现实情况为媒体短板的弥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当前文化节目创新与升级的现实情况,广播媒体要在深入把握听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化的文化节目创新升级实践来最大程度低满足听众的文化节目需求,持续巩固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当然,面对媒体文化类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呈现的实际情况,广播媒体还要注重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发展路子,并通过资源整合利用来提升文化类节目衍生的能力和效果,以提高节目创新升级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宁云梅.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4):125-127.
[2]闫东升.文化节目向大众传播的实践探究——以山西广播电视台《文明守望》节目为例[J].电视指南,2020(17):76-77.
[3]湯祝君,景磊.地方台文化类节目现状分析与思考——以《魅力临汾》栏目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5):3-5.
[4]吉宁.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广播节目的传播与突破[J].新闻传播,2020(09):55-56.
[5]郭慧,王颖慧.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价值引领分析[J].声屏世界,2020(09):55-56.
[6]石玉莹.浅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处——以《朗读者》为例[J].艺术研究,2020(02):124-127.
【关键词】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89
文化类节目,作为广播媒体基于环境发展而推出的新的节目类型,在迎合听众文化需求,提升媒体传播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文化类节目在媒体领域内被普遍追捧,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优势面临被冲击的挑战。基于此,广播媒体有必要结合广播媒体文化类节目的特点,以及听众的文化节目需求,探索开展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路径,通过持续性的优化提升来提高节目的综合影响力,巩固和扩展广播媒体在媒体文化类节目中的竞争力。
1. 广播文化类节目发展的现状
媒体融合促使广播文化类节目逐渐走出广播媒体的“圈子”,向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思路和方式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呈现出了新颖、独特却又大众的特点。就发展现状来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和传播综合化三点。
1.1内容生活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节目的生产逐渐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对于广播文化类节目而言,节目内容的生产不再遵循传统的以媒体为中心的思路,而是以听众真正喜欢的文化内容为“点子”进行生产。由于听众在节目收听方面的行为表现更多地取决于节目内容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因此,媒体会尽可能地从文化与生活结合的角度策划、制作相应的文化类节目,这使得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内容表现出生活化的特点。例如,广播媒体会将本地区听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元素转化为节目中的语言、符号等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些微小的元素搭建节目与听众心灵联通的桥梁。
1.2形式多样化
媒体融合促使广播节目从原来的直播间、录播间“走出来”,融入到大众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从而赋予了文化类节目开放性的特质。节目组,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本地的文化名人到节目现场进行文化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可以走出节目中心,到广场、社区、博物馆等文化元素聚集区域进行现场的采集,这使得文化类节目的呈现更加多样。同时,网络媒体在广播文化类节目传播中的运用,打破了广播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统局限性,使节目主播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与听众进行可视化的文化交流,使节目实现了情景化、真实化的形式呈现效果。
1.3 传播综合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实现了由以媒体为主导向以听众为主导的转变,即听众除了按照节目播出的频率、时间定时收听节目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App等平台进行节目的回放,实现了随时随地听广播甚至看广播的良好体验。同时,文化节目的传播也有原来的广播播出、听众收听的单项功能模式转变为主播与听众互动的双向功能模式,主播可以根据节目中的话题与听众进行深入的文化互动。
2. 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的策略
在以听众为中心的模式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生产、传播主要围绕听众的文化需求,而听众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广播文化类节目需要遵循持续创新和不断升级的路径。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节目发展现状的分析,广播文化类节目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实践。
2.1 以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
是否满足听众文化需求,是衡量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成效的主要标准。在当前媒体推出的以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数量和类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要避免走入因循守旧的误区,而是要根据听众动态变化的文化需求进行持续性的创新与升级。
首先,扩大听众群体。虽然媒体融合背景下,任何媒体受众都可以成为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听众,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媒体受众都是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真正听众。为获取尽可能详细、多样的听众文化需求信息,节目组要借助网络途径和线下途径拓展与听众尤其是热衷于文化的听众的接触路径,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升级提供强大的听众力量支持。
其次,增进文化互通。文化互通,是一项双向性的活动。在实际的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实践中,节目组一方面要通过开放的平台将节目创新升级的点子与听众进行分享,听取听众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节目生产优化,另一方面要深入到听众群体日常的节目收听活动或者场景中,根据听众的收听特征表现,总结掌握文化类节目创新的新思路、新方式,实现从听众中获取创新点子的目的。
2.2 细化文化节目品牌发展
品牌化,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策略。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是在已有的广播文化节目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优化与提升,需要根据前期的节目品牌发展状况,采取细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文化类节目生产与传播的精准化。
2.2.1. 增强节目独特性
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要以听众的文化关注点为中心进行衍生辐射,并且要避免面面俱到,做到有深度、有情怀,使节目真正具有文化的特质。为此,在实际的节目生产过程中,节目组编辑人员要从独特性的视角审视节目方案和节目素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独特性,确保节目在整体上呈现出文化的特质。例如,在文化内容展示中,要对其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等细微性的价值内容进行介绍,使听众能够真正理解文化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简单的文化内容认知。 2.2.2 强化内容真实性
虽然广播文化类节目是以主播的声音作为节目传播媒介,缺乏直观的视觉传播,但是,随着网络直播方式在节目传播中的运用,节目逐渐实现了可视化的效果。基于此,文化类节目的生产和传播中,要尽可能地提供与节目内容相符的实物照片、视频等佐证内容,使听众不仅能够听到文化,还能看到文化,甚至在节目的引导下,到现场感受体验文化,使节目的文化传播效果更加真实有效。
2.3关注文化节目内容衍生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文化类节目的生产主要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借鉴其他优质节目的内容范式进行节目内容生产加工,另一种是根据掌握的听众需求信息和文化资源进行新的节目创作。对于广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而言,重点应当实施第二种模式,即进行文化节目内容的创作。当然,在实际的创作中,宜按照内容衍生的方式逐步推进。
首先,注重节目复盘。复盘是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的角度对原有的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情况进行回溯、总结,从中获取节目实践中的有益经验,为后续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提供相应的参考。在复杂的节目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升级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保证创新升级的有效性,节目组要定期对相应的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在复盘中确定新的创新点。
其次,加强节目资源整合。开放性的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文化节目创新与升级不能完全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而是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节目创新与升级。例如,广播媒体可以邀请相应的文化专家或者学者单位节目创新的顾问,利用这些资深人士的文化资源来充实节目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增强节目的独特性。当然,媒体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内部人员进行文化节目创新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持续学习充电的方式来提高节目创新升级的衍生能力。
3.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营造和持续优化,文化类节目逐渐成为媒体节目生产中的重头戏。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虽然相较于其他视听媒体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媒体融合的现实情况为媒体短板的弥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当前文化节目创新与升级的现实情况,广播媒体要在深入把握听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化的文化节目创新升级实践来最大程度低满足听众的文化节目需求,持续巩固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当然,面对媒体文化类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呈现的实际情况,广播媒体还要注重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发展路子,并通过资源整合利用来提升文化类节目衍生的能力和效果,以提高节目创新升级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宁云梅.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节目的传播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4):125-127.
[2]闫东升.文化节目向大众传播的实践探究——以山西广播电视台《文明守望》节目为例[J].电视指南,2020(17):76-77.
[3]湯祝君,景磊.地方台文化类节目现状分析与思考——以《魅力临汾》栏目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5):3-5.
[4]吉宁.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广播节目的传播与突破[J].新闻传播,2020(09):55-56.
[5]郭慧,王颖慧.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价值引领分析[J].声屏世界,2020(09):55-56.
[6]石玉莹.浅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处——以《朗读者》为例[J].艺术研究,2020(0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