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的小企业众多,为鼓励和扶持发展小企业,意大利政府专门建立了“小企业工业区”,这在欧盟各成员国和西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堪称典范。为此,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培训中心专门安排参加“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战略”培训班的中国学员,由培训班主任带队,在意大利专家库特里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意大利“汽车城”——都灵附近的蒙卡列里小企业工业区。笔者作为学员,有幸一睹了意大利小企业的风采。
中国学员乘坐的大巴沿着笔直的柏油路,环绕新建的排列整齐的小企业工业区行驶一圈后,来到一家生产老式小轿车的公司厂房围墙外。当库特里先生上前轻敲厂门时,门内一只黑色大狗汪汪地叫了起来,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穿蓝灰色工作服,头戴灰色压舌帽,满腮胡须,年约四十来岁的魁梧汉子微笑着向库特里点头示意,随即转身将客人领进了院内。真正的生产车间(也是整个厂房)还有一道门儿,是紧闭着的。开门人看来就是业主,和库特里先生似乎很熟,两人交谈了一阵之后,中国学员按要求被分成了三组,每组七人,皆由业主陪同依次进入厂房内。进第二道门前,业主一再交代:“厂内不准拍照。”
厂房是单层单跨,场地呈方形,大约占地两百多平方米,场地布局非常紧凑,似乎没有一寸地面空着,地上除了留出的一条小路,到处都堆放着各种金属板、架子、金属月台具,一台氩弧焊机和一只气瓶停放在几堆板材的间隔空当,靠墙架子上分层摆满了各种金属器件、配件、一些半成品,还有一堆图纸。我们小心地跨过地上的电缆线,好奇地向工作间里边走去。在离厂门不远的地方,停放着两台造型新潮的家用小轿车:一台是鲜红色,前罩壳呈波浪形,另一台是浅麦绿色,呈流线型。小车罩壳光滑,看不到一点儿锤痕,色泽鲜艳光亮,前后保险杠、挡泥板边圈、门把手都电镀得雪亮,驾驶室前后座椅十分考究,仅就外表看,绝对不比市场上那些名牌小轿车逊色!据主人介绍,这两种车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生产,红色的那辆车每台15万欧元,已经生产了140台,绿色的那种已生产了2000多台。该公司还为罗马教皇生产过小轿车,并声称可以为任何用户设计制造小轿车。
众所周知,小轿车的生产能力和车子的档次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和加工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辆高档小轿车有很多量化的评价指标,对于外行人来说也许一时很难说清,但除了乘坐安全舒服、驾驶轻松、油耗低等必不可少的指标外,家用轿车造型漂亮也很关键。一辆漂亮的小轿车,单是罩壳的设计、加工成型就很不容易。一只波浪形的轿车罩壳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曲面,现代正规的大型轿车制造厂都有专门的生产流水线,有先进的自动化大型成型压机和成套模具,一块金属板,只须几秒钟,即可一次成型,当然还有一批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可眼前这个小公司,没有上述条件,这样漂亮的轿车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据业主介绍,汽车发动机、轮胎、通用的部件、零配件、标准件等都是外购的,其他则全部是自己制作的,具体涉及到商业秘密,我们也不便多问。
为了看个究竟,笔者独自穿过前区堆放板材、半成品的空隙,径直走到厂房(车间)里边,只见五六个约五十岁的工人,正忙着干活儿。刚好一台小轿车正在组装,有两个工人正在小轿车底盘上安装调整驾驶员座椅,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工人正在一台外观呈弧型起伏的胎具上敲打一块薄铝板(估计是铝合金板)。看到场地上的胎具、旁边堆放的半成品罩壳和车间停放着的手工氩弧焊机,笔者凭着多年焊接工程师的职业经历不难猜出,这道工序与生产过程是将整个壳体分成几块,每块分别在胎具上敲打成型,然后再拼焊成整体,经过精细打磨、涂腻子、上底漆,最后就成了一只完整的看不到一点疤痕的圆滑光亮的罩壳了。当然,这一切全凭着工人手上过硬的技术。
中国学员们无不对眼前制作精美的小轿车赞不绝口,更为这样一个微型企业能造出如此高档的轿车而感叹不已。这个小公司算上老板只有13名员工,但每个员工都不是闲人,而且都身怀绝技。据说老板是行家,看样子既精明干练又沉稳憨厚,对于中国学员的赞许,除了自豪的微笑,没有多讲一句话。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笔者满脑子盘旋着一个问题:何谓人才?在我们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讨论了多年的热门话题,理论上似乎早巳解决了,可一碰到实际问题又可能犯糊涂。当今,小轿车的生产在意大利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过剩,就是菲亚特这样的大公司尚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问题,一个以生产轿车为主业的私人微小企业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可眼前的参观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这个小公司,它看准了专业大公司不愿意或者不屑一顾的特种、单台、小批量轿车市场,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高超的技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种需要,赢得了声誉,占据了市场,就这样,它在世界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的眼皮底下,居然能生存并发展。除外界条件外,其成功的关键在人,应该说,这个小公司老板和他手下的一些员工,就是了不起的人才!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专家、教授、硕士、博士参与其中,同样也需要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像上述小公司老板那样的人才,我国也有很多,但数量还远远不够,一些地方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出现“工程师好找,高级技工(技师)难求”的现象,并非是炒作和个别现象。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继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加强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速培养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学员乘坐的大巴沿着笔直的柏油路,环绕新建的排列整齐的小企业工业区行驶一圈后,来到一家生产老式小轿车的公司厂房围墙外。当库特里先生上前轻敲厂门时,门内一只黑色大狗汪汪地叫了起来,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穿蓝灰色工作服,头戴灰色压舌帽,满腮胡须,年约四十来岁的魁梧汉子微笑着向库特里点头示意,随即转身将客人领进了院内。真正的生产车间(也是整个厂房)还有一道门儿,是紧闭着的。开门人看来就是业主,和库特里先生似乎很熟,两人交谈了一阵之后,中国学员按要求被分成了三组,每组七人,皆由业主陪同依次进入厂房内。进第二道门前,业主一再交代:“厂内不准拍照。”
厂房是单层单跨,场地呈方形,大约占地两百多平方米,场地布局非常紧凑,似乎没有一寸地面空着,地上除了留出的一条小路,到处都堆放着各种金属板、架子、金属月台具,一台氩弧焊机和一只气瓶停放在几堆板材的间隔空当,靠墙架子上分层摆满了各种金属器件、配件、一些半成品,还有一堆图纸。我们小心地跨过地上的电缆线,好奇地向工作间里边走去。在离厂门不远的地方,停放着两台造型新潮的家用小轿车:一台是鲜红色,前罩壳呈波浪形,另一台是浅麦绿色,呈流线型。小车罩壳光滑,看不到一点儿锤痕,色泽鲜艳光亮,前后保险杠、挡泥板边圈、门把手都电镀得雪亮,驾驶室前后座椅十分考究,仅就外表看,绝对不比市场上那些名牌小轿车逊色!据主人介绍,这两种车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生产,红色的那辆车每台15万欧元,已经生产了140台,绿色的那种已生产了2000多台。该公司还为罗马教皇生产过小轿车,并声称可以为任何用户设计制造小轿车。
众所周知,小轿车的生产能力和车子的档次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和加工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辆高档小轿车有很多量化的评价指标,对于外行人来说也许一时很难说清,但除了乘坐安全舒服、驾驶轻松、油耗低等必不可少的指标外,家用轿车造型漂亮也很关键。一辆漂亮的小轿车,单是罩壳的设计、加工成型就很不容易。一只波浪形的轿车罩壳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曲面,现代正规的大型轿车制造厂都有专门的生产流水线,有先进的自动化大型成型压机和成套模具,一块金属板,只须几秒钟,即可一次成型,当然还有一批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可眼前这个小公司,没有上述条件,这样漂亮的轿车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据业主介绍,汽车发动机、轮胎、通用的部件、零配件、标准件等都是外购的,其他则全部是自己制作的,具体涉及到商业秘密,我们也不便多问。
为了看个究竟,笔者独自穿过前区堆放板材、半成品的空隙,径直走到厂房(车间)里边,只见五六个约五十岁的工人,正忙着干活儿。刚好一台小轿车正在组装,有两个工人正在小轿车底盘上安装调整驾驶员座椅,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工人正在一台外观呈弧型起伏的胎具上敲打一块薄铝板(估计是铝合金板)。看到场地上的胎具、旁边堆放的半成品罩壳和车间停放着的手工氩弧焊机,笔者凭着多年焊接工程师的职业经历不难猜出,这道工序与生产过程是将整个壳体分成几块,每块分别在胎具上敲打成型,然后再拼焊成整体,经过精细打磨、涂腻子、上底漆,最后就成了一只完整的看不到一点疤痕的圆滑光亮的罩壳了。当然,这一切全凭着工人手上过硬的技术。
中国学员们无不对眼前制作精美的小轿车赞不绝口,更为这样一个微型企业能造出如此高档的轿车而感叹不已。这个小公司算上老板只有13名员工,但每个员工都不是闲人,而且都身怀绝技。据说老板是行家,看样子既精明干练又沉稳憨厚,对于中国学员的赞许,除了自豪的微笑,没有多讲一句话。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笔者满脑子盘旋着一个问题:何谓人才?在我们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讨论了多年的热门话题,理论上似乎早巳解决了,可一碰到实际问题又可能犯糊涂。当今,小轿车的生产在意大利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过剩,就是菲亚特这样的大公司尚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问题,一个以生产轿车为主业的私人微小企业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可眼前的参观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这个小公司,它看准了专业大公司不愿意或者不屑一顾的特种、单台、小批量轿车市场,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高超的技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种需要,赢得了声誉,占据了市场,就这样,它在世界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的眼皮底下,居然能生存并发展。除外界条件外,其成功的关键在人,应该说,这个小公司老板和他手下的一些员工,就是了不起的人才!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专家、教授、硕士、博士参与其中,同样也需要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像上述小公司老板那样的人才,我国也有很多,但数量还远远不够,一些地方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出现“工程师好找,高级技工(技师)难求”的现象,并非是炒作和个别现象。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继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加强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速培养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