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厂传奇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的小企业众多,为鼓励和扶持发展小企业,意大利政府专门建立了“小企业工业区”,这在欧盟各成员国和西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堪称典范。为此,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培训中心专门安排参加“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战略”培训班的中国学员,由培训班主任带队,在意大利专家库特里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意大利“汽车城”——都灵附近的蒙卡列里小企业工业区。笔者作为学员,有幸一睹了意大利小企业的风采。
  中国学员乘坐的大巴沿着笔直的柏油路,环绕新建的排列整齐的小企业工业区行驶一圈后,来到一家生产老式小轿车的公司厂房围墙外。当库特里先生上前轻敲厂门时,门内一只黑色大狗汪汪地叫了起来,一会儿,门开了,一位身穿蓝灰色工作服,头戴灰色压舌帽,满腮胡须,年约四十来岁的魁梧汉子微笑着向库特里点头示意,随即转身将客人领进了院内。真正的生产车间(也是整个厂房)还有一道门儿,是紧闭着的。开门人看来就是业主,和库特里先生似乎很熟,两人交谈了一阵之后,中国学员按要求被分成了三组,每组七人,皆由业主陪同依次进入厂房内。进第二道门前,业主一再交代:“厂内不准拍照。”
  厂房是单层单跨,场地呈方形,大约占地两百多平方米,场地布局非常紧凑,似乎没有一寸地面空着,地上除了留出的一条小路,到处都堆放着各种金属板、架子、金属月台具,一台氩弧焊机和一只气瓶停放在几堆板材的间隔空当,靠墙架子上分层摆满了各种金属器件、配件、一些半成品,还有一堆图纸。我们小心地跨过地上的电缆线,好奇地向工作间里边走去。在离厂门不远的地方,停放着两台造型新潮的家用小轿车:一台是鲜红色,前罩壳呈波浪形,另一台是浅麦绿色,呈流线型。小车罩壳光滑,看不到一点儿锤痕,色泽鲜艳光亮,前后保险杠、挡泥板边圈、门把手都电镀得雪亮,驾驶室前后座椅十分考究,仅就外表看,绝对不比市场上那些名牌小轿车逊色!据主人介绍,这两种车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生产,红色的那辆车每台15万欧元,已经生产了140台,绿色的那种已生产了2000多台。该公司还为罗马教皇生产过小轿车,并声称可以为任何用户设计制造小轿车。
  众所周知,小轿车的生产能力和车子的档次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和加工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辆高档小轿车有很多量化的评价指标,对于外行人来说也许一时很难说清,但除了乘坐安全舒服、驾驶轻松、油耗低等必不可少的指标外,家用轿车造型漂亮也很关键。一辆漂亮的小轿车,单是罩壳的设计、加工成型就很不容易。一只波浪形的轿车罩壳是一个复杂的空间曲面,现代正规的大型轿车制造厂都有专门的生产流水线,有先进的自动化大型成型压机和成套模具,一块金属板,只须几秒钟,即可一次成型,当然还有一批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可眼前这个小公司,没有上述条件,这样漂亮的轿车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据业主介绍,汽车发动机、轮胎、通用的部件、零配件、标准件等都是外购的,其他则全部是自己制作的,具体涉及到商业秘密,我们也不便多问。
  为了看个究竟,笔者独自穿过前区堆放板材、半成品的空隙,径直走到厂房(车间)里边,只见五六个约五十岁的工人,正忙着干活儿。刚好一台小轿车正在组装,有两个工人正在小轿车底盘上安装调整驾驶员座椅,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工人正在一台外观呈弧型起伏的胎具上敲打一块薄铝板(估计是铝合金板)。看到场地上的胎具、旁边堆放的半成品罩壳和车间停放着的手工氩弧焊机,笔者凭着多年焊接工程师的职业经历不难猜出,这道工序与生产过程是将整个壳体分成几块,每块分别在胎具上敲打成型,然后再拼焊成整体,经过精细打磨、涂腻子、上底漆,最后就成了一只完整的看不到一点疤痕的圆滑光亮的罩壳了。当然,这一切全凭着工人手上过硬的技术。
  中国学员们无不对眼前制作精美的小轿车赞不绝口,更为这样一个微型企业能造出如此高档的轿车而感叹不已。这个小公司算上老板只有13名员工,但每个员工都不是闲人,而且都身怀绝技。据说老板是行家,看样子既精明干练又沉稳憨厚,对于中国学员的赞许,除了自豪的微笑,没有多讲一句话。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笔者满脑子盘旋着一个问题:何谓人才?在我们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讨论了多年的热门话题,理论上似乎早巳解决了,可一碰到实际问题又可能犯糊涂。当今,小轿车的生产在意大利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过剩,就是菲亚特这样的大公司尚存在生产大于销售的问题,一个以生产轿车为主业的私人微小企业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可眼前的参观已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这个小公司,它看准了专业大公司不愿意或者不屑一顾的特种、单台、小批量轿车市场,凭着自己的智慧、胆识、高超的技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种需要,赢得了声誉,占据了市场,就这样,它在世界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的眼皮底下,居然能生存并发展。除外界条件外,其成功的关键在人,应该说,这个小公司老板和他手下的一些员工,就是了不起的人才!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师、专家、教授、硕士、博士参与其中,同样也需要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像上述小公司老板那样的人才,我国也有很多,但数量还远远不够,一些地方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出现“工程师好找,高级技工(技师)难求”的现象,并非是炒作和个别现象。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继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加强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速培养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与2002年的调查相比,2003的跳槽满意度下降与整个就业形势有关系。中国的经济处在稳步发展时期,各行业越来越需要那些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职场人士,那些喜欢跳槽的人则普遍不受欢迎。可锐公司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预测,2004年有三大行业的职场人士跳槽将更加困难。不管是在行业内来回跳,还是从外转入这几个行业,都难使自身情况有大改观。    复苏后的IT行业更务实    IT各大企业经过整整两年的裁减冗员
期刊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工作,它与HR各工作模块紧密相连,对于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管理手段。但我们都知道,如果薪酬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不仅会阻碍薪酬杠杆作用的发挥,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人才流失,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    A公司的薪酬管理操作  A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装饰设计公司(只做设计不做施工)。其业务主要面向商场
期刊
每周六晚上CCTV-2的《绝对挑战》似乎成为每一个求职者的一次面试观摩和见习的机会。看到台上选手的各自表现,每一个观众也不由得返观自身。其实,专家提出的问题,都是“暗藏杀机”有很明确的考察用意的,回答得好,你就能过关;不领其意或者跑题你就没戏了。  在前段时间播出的一期节目中,某企业招聘营销企划部经理,有三名选手现场应聘。    玄机在题中    一号选手面对的是这样的问题:  “您喜欢看书吗?”
期刊
据《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最新显示,在我国工业经济十大行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已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成长性”。这十大行业分别是: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塑料制品业。报告还显示,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分别
期刊
关键词1招聘多元  招聘不过稀松平常事,但2003年的招聘从SARS阴影中走出来,凸观了多元化趋向;网络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  代表事件:大型招聘会在SARS期间被政府明令禁止,“虚拟现场招聘会”大张旗鼓登台。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中华英才网陆续推出的房地产、IT、电子产业等几个分行业的企业专场招聘会。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也顺势在6月份举办了“2003全国高校毕业生首届网上招聘周”和“首届全
期刊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各色职场人物上演着自己的“新片”,其中有杨利伟、钟南山们凑响的英雄乐章;有陈永正、丁磊、王石等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曝出的场内场外新闻;也有孙志刚、陆步轩等遭遇的憾人心魄的悲喜故事;还有被剥去人民公仆外衣的以权谋私高官的真面目……职场英才为我们树立典范,职场败类为我们敲响警钟,无论名声大小、职位高低,职场人物有影响力的一言一行都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清晰地见证着自己的成功、高尚、失意与失
期刊
从电脑到网络,中国的企业以大步流星的步伐走完了这一步。今天,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络,不少人以网络创事业,但中国的网络实用型人才却有很大缺口。  面对中国网络技术人才技能水平低和就业难的问题,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中心和清华万博联合推出的名为“1+6网络工程师职业培训”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清华万博网络的调查显示,目前,计算机软件开发、编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公共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的
期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跳槽好像是职场中永恒的主题,但是司空见惯的跳槽产生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跳槽者本人才知。  据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03年度调查统计,59%的跳槽者对自己跳槽后的工作不满意,24%觉得差强人意,表示很满意的只有17%。另外,12%的跳槽者在新公司未能通过试用期。其中,男性集中在25~32岁,女性则集中在22~27岁。  对抽取的1300个客户样本,可锐主要针对3方面问题进
期刊
案例    某民营贸易公司张老板以15万元年薪聘请Q做管理部经理,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Q是公司另一位骨干A介绍来的,有很不错的业绩背景。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张老板发现,Q在很多方面不如人意:Q原来从事大型制造业的管理,从没涉足过贸易领域,管理的思路与本企业不一样;Q不懂技术,业务上难以沟通;比较刚愎自用,表面上挺服从,实际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三个月后,张老板向Q提出解除合同。  Q请求:“再给
期刊
近日, SUN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长官Crawford Beveridge来京,带来了"21世纪可改变企业的六大驱动力"理论,并对这些驱动力对未来职场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做出了观察与预测。   他认为,未来职场的六大变化包括:职场全球化但不一定要到国外就业;高质量智能人才严重不足,员工说话分量加大;劳动力分散,与企业形成不同的雇用关系;企业在学校的寻才计划提前;企业必须学会管理老员工,职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