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真实状态,山水是如何从复杂的自然属性转换为抽象的、更为复杂的精神属性的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自然山水就成为中国艺术家创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选题,彼时的艺术家把山水画看作“情”与“色”的负载,宗斌认为山水画是可以“澄怀观道”的.宗白华先生认为:“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这是对山水画创作与主体情感关系的准确描述,山水自然也不再局限于主体对客体的观察,而是在老庄玄理影响之下转变成了审美观念.五代两宋的山水画创作中,体现了人面对自然的谦卑与自微;元代的山水画创作中,体现了艺术家避世抒情的家国情怀;明清的山水画创作中,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游历状态.祁海峰的山水画创作,则是他在不同绘画媒介切换中,找寻到的表达自我思考、关注和精神的载体,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其创作过程中写生游历的足迹,又可以感受到他在山水人文之上表达的意识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