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在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我国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的建筑单位要加强对于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分别从建筑电气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设备调试阶段三方面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过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服务功能不断的提升,提高了建筑的电气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促使建筑电气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人们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建筑单位就要加强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管理。
一、电气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
(一) 做好电气设计委托书。设计委托书应包括电气要求篇章,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委托书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应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情况及建设位置提供电源的位置和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并包括工作制和工作时间,以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设计委托书特别应对影响保障系统设备起重要作用的参数明确指出,对可燃气体报警器,如不告知气体元素名称,就无法知道它的特性、比重,无法选用合适的探测器,也不能确定探测器安装高度。所以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图纸的电气工程质量,作为电气主管人员应该认真参与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二)把好审图关。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图纸后,建设单位电气部门主管人员应及时审核电气设计指标、设备布置、强电和弱电电路布线等。第一阶段的审图应着眼于总体性、方案性等重大原则问题。如这一关不能严格把住,就势必造成一边建设一边修改或建成后马上改,造成浪费。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审图后,第二阶段的审图即为技术交底和开工前的准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做一次较全面的图纸说明,这期间电气部分的审图内容主要包括:管线布局走向是否合理和可行;各设备位置是否合理;施工图大样、做法和施工图说明是否齐全;配管线是否合理;设备型号规格说明是否清楚;施工图纸中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
(三)做好设备选型。一般情况下工艺设备由使用单位提供,保障系统由建设单位按图纸要求定货,严格控制质量,严格选择供货单位。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EPC项目中,设备的采购、施工均由我方进行,为确保设备的选型合适,应同负责该项目的电气工程师及项目部电气负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举一个例子,某建筑中空压机的主电机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应为660V,结果现场到货经核实却为380V,后经询问厂家总工程师得知,我方负责技术签订的设备采购人员没有留意电机的电压等级,厂家通常生产电机电压等级为380V,我方负责该设备采购的人员未留意电压等级,且未与电气工程师及项目部电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造成电机电压等级不符,无法正常运行。此项目又属于EPC项目,重新拆装电机及运输返厂均不可避免,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费用必然由我方全部承担。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情况势必会对施工人员安排及工程调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仔细审核设备选型,与设计、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天因素,电气管理人员须认识电气设备和材料的种类、型号、规格的不同,性能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材料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对设备材料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订货、采购、运输和保管,这其中某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这就要求电气技术人员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检查和必要的解体检查,同时还要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原理图和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做到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并附材料清单、材质证明(检验报告),经检验认定合格后,方允许用于工程,并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发霉、损坏。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要求,其电气设备上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其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电工产品认证合格证证书”,凡未经认证的此类产品均不准使用,须采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对于重要、关键性工程材料、器件、设备,厂家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手段、管理水平等,必要时管理人员应到生产厂家做实地考察,以确定最佳的供货单位。如若在电气安装施工中发现所用材料并非合格产品时,应立即下达“暂停施工”指令,并查明情况,依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对于电气材料的各种电气性能试验(如交流耐压、直流耐压、泄漏电流试验、绝缘电阻测定、接地电阻测定等)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对于电气设备的各项试验应按规范要求,参照出厂说明书及试验报告,在安装工作接近尾声或具备试验条件时进行。
二、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或優良),才能创造出合格(或优良)的工程。因此从工程开工建设起,电气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未经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或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电气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检验的关键部位有:结构施工中建筑电气,主要是跟紧结构施工进度的预留、预埋作业,如:
(一) 接地工程: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柱与底板主筋的焊接,防腐,做接地电阻值测试,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及相关规范,必要时增加人工接地极,以减小接地电阻值。
(二)防雷引下线:当采用立柱主筋做引下线时,必须将作为引下线的主筋自上而下都做标记,并且要确保立柱内主筋的连接可靠;当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应注意上下贯通成一体,并做好焊接、防腐处理。
(三) 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预留、位置、标高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线内外壁应按规定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入箱入盒时需加护口,弯曲半径须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硬质、半硬质阻燃塑料管的预埋须根据埋入的墙体种类进行可靠的保护。当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后,建筑电气工程将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关键工序有:
1、吊顶配管,重点是跨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消防报警系统、通讯电话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须符合规范要求。
2、管内穿线时要根据要求按色标分色,以区分零、地、相线,不可胡乱接线。
3、电缆桥架与金属线槽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规定,并连成整体妥善接地。
4、电气设备安装的重点是定位准确、接地可靠、接线美观、相序正确。
5、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是否可靠,上下是否已构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是:第一,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无论送电和停电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档,是贯穿于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是竣工阶段必须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因此务必达到客观、准确地反映施工的内在质量。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统一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档材料经收集、审查和整理,作为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施工技术资料应随工程实体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并做到各项档资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签证齐全。
三、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其使用的功能
设备的调试工作是对之前工作的最终总结。电通灯亮是调试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电缆的起始端要进行标识牌的悬挂;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如空调机制冷、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需逐项检查、试验,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各种控制、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试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与各专业管理及建设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监督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内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调试为今后的使用管理打下扎实基础。在整个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经过时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才能交付建设单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要加强配合,把握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浅谈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管理[J].今日科苑,2011,(01).
[2]程首华.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流程及控制要点[J].神华科技,2010,(05).
[3]吴广新.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过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服务功能不断的提升,提高了建筑的电气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标准。这就促使建筑电气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人们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建筑单位就要加强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管理。
一、电气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
(一) 做好电气设计委托书。设计委托书应包括电气要求篇章,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委托书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应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情况及建设位置提供电源的位置和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并包括工作制和工作时间,以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设计委托书特别应对影响保障系统设备起重要作用的参数明确指出,对可燃气体报警器,如不告知气体元素名称,就无法知道它的特性、比重,无法选用合适的探测器,也不能确定探测器安装高度。所以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图纸的电气工程质量,作为电气主管人员应该认真参与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二)把好审图关。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图纸后,建设单位电气部门主管人员应及时审核电气设计指标、设备布置、强电和弱电电路布线等。第一阶段的审图应着眼于总体性、方案性等重大原则问题。如这一关不能严格把住,就势必造成一边建设一边修改或建成后马上改,造成浪费。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审图后,第二阶段的审图即为技术交底和开工前的准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做一次较全面的图纸说明,这期间电气部分的审图内容主要包括:管线布局走向是否合理和可行;各设备位置是否合理;施工图大样、做法和施工图说明是否齐全;配管线是否合理;设备型号规格说明是否清楚;施工图纸中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
(三)做好设备选型。一般情况下工艺设备由使用单位提供,保障系统由建设单位按图纸要求定货,严格控制质量,严格选择供货单位。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EPC项目中,设备的采购、施工均由我方进行,为确保设备的选型合适,应同负责该项目的电气工程师及项目部电气负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举一个例子,某建筑中空压机的主电机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应为660V,结果现场到货经核实却为380V,后经询问厂家总工程师得知,我方负责技术签订的设备采购人员没有留意电机的电压等级,厂家通常生产电机电压等级为380V,我方负责该设备采购的人员未留意电压等级,且未与电气工程师及项目部电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造成电机电压等级不符,无法正常运行。此项目又属于EPC项目,重新拆装电机及运输返厂均不可避免,此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费用必然由我方全部承担。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情况势必会对施工人员安排及工程调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仔细审核设备选型,与设计、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工程材料、器件和设备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天因素,电气管理人员须认识电气设备和材料的种类、型号、规格的不同,性能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材料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气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对设备材料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订货、采购、运输和保管,这其中某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这就要求电气技术人员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检查和必要的解体检查,同时还要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原理图和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做到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对进场的合格材料和设备要及时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并附材料清单、材质证明(检验报告),经检验认定合格后,方允许用于工程,并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发霉、损坏。使用实行强制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要求,其电气设备上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其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电工产品认证合格证证书”,凡未经认证的此类产品均不准使用,须采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对于重要、关键性工程材料、器件、设备,厂家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手段、管理水平等,必要时管理人员应到生产厂家做实地考察,以确定最佳的供货单位。如若在电气安装施工中发现所用材料并非合格产品时,应立即下达“暂停施工”指令,并查明情况,依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对于电气材料的各种电气性能试验(如交流耐压、直流耐压、泄漏电流试验、绝缘电阻测定、接地电阻测定等)均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对于电气设备的各项试验应按规范要求,参照出厂说明书及试验报告,在安装工作接近尾声或具备试验条件时进行。
二、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或優良),才能创造出合格(或优良)的工程。因此从工程开工建设起,电气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未经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或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电气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检验的关键部位有:结构施工中建筑电气,主要是跟紧结构施工进度的预留、预埋作业,如:
(一) 接地工程: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柱与底板主筋的焊接,防腐,做接地电阻值测试,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及相关规范,必要时增加人工接地极,以减小接地电阻值。
(二)防雷引下线:当采用立柱主筋做引下线时,必须将作为引下线的主筋自上而下都做标记,并且要确保立柱内主筋的连接可靠;当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应注意上下贯通成一体,并做好焊接、防腐处理。
(三) 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预留、位置、标高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线内外壁应按规定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入箱入盒时需加护口,弯曲半径须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硬质、半硬质阻燃塑料管的预埋须根据埋入的墙体种类进行可靠的保护。当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后,建筑电气工程将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关键工序有:
1、吊顶配管,重点是跨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消防报警系统、通讯电话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须符合规范要求。
2、管内穿线时要根据要求按色标分色,以区分零、地、相线,不可胡乱接线。
3、电缆桥架与金属线槽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规定,并连成整体妥善接地。
4、电气设备安装的重点是定位准确、接地可靠、接线美观、相序正确。
5、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是否可靠,上下是否已构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是:第一,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无论送电和停电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二,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档,是贯穿于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是竣工阶段必须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因此务必达到客观、准确地反映施工的内在质量。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统一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档材料经收集、审查和整理,作为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施工技术资料应随工程实体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并做到各项档资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签证齐全。
三、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其使用的功能
设备的调试工作是对之前工作的最终总结。电通灯亮是调试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电缆的起始端要进行标识牌的悬挂;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如空调机制冷、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需逐项检查、试验,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各种控制、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试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与各专业管理及建设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监督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内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调试为今后的使用管理打下扎实基础。在整个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经过时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才能交付建设单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要加强配合,把握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浅谈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管理[J].今日科苑,2011,(01).
[2]程首华.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流程及控制要点[J].神华科技,2010,(05).
[3]吴广新.浅谈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