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治疗的合理用药原则及选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药物的选用及合理用药的原则。结果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选用及合理用药原则主要体现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类型的药物方面。结论 在选用糖尿病治疗药物时,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方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 合理用药 原则 选用
糖尿病(DM)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糖尿病虽然很难完全治愈,但是只要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就能减少或避免严重损害和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获得与正常人相近的生活品质。
1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原则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当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该病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如何合理用药,掌握正确的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中西药药物结合治疗、均衡膳食、运动治疗等各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应该按照用药剂量小、个体化、用药方法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再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糖尿病类型等各种因素进行适宜性治疗。具体合理用药原则如下。
1.1 简化用药方案
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所以在用药时减少其服药次数与种类,进而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服用药物的数量宜少不宜多。患者服用药物时如果未遵照正确的服用方法,随意用药,很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疗效。故应该尽量简化用药方案,以便于患者用药。
糖尿病患者若用药出现失误,很容易产生低血糖症状,这种症状除了和过量用药、进食量少,过量运动有关之外,还和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并且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一般较隐匿,且易进入昏迷状态,恢复很慢。
1.2 个体化用药
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药物,一些患者表现为剂量无效,一些表现为毒副作用等,特别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以后,合理选用降糖药,进而避免损伤并发症显得更加重要。在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重情况下,药物的清除半衰期增长,患者血药浓度要比正常人高很多,针对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的降糖药物),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1.3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联用
若单单使用某一种药物不能有效达到预期降低血糖的效果,此时需要联合使用不同作用原理的降糖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联合用药,可以起到改善其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良好效果。双胍类、糖昔酶抑制劑、胰岛素促泌剂以及、嚏哇烷二酮类药物等,其中的两种药物联用或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能起到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配伍禁忌,通常而言,格列奈类药物不适合和磺腺类促泌剂联合使用,短效胰岛素不适合与预混胰岛素合并使用。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随有多种并发症,而当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患者一般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有效药物可能会增强或者降低降糖药物的功效,故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注意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比如:磺胺类药、水杨酸盐、氨茶碱等药物会增强磺胺类型药物的降血糖功效;但是、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则会降低降糖药物的功效等。
2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选用
2.1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2.1.1 双胍类型的降糖药物,这种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介导及其葡萄糖代谢,进而减少肝糖的输出,促进患者身体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肠道对葡萄糖的作用,以此降糖。像二甲双胍这种药能够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有效减少肥胖者肝脏的葡糖糖含量,所以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会选用该药治疗。但因吸收位置在小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以及厌食腹泻等,诱发皮肤过敏、乳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症状。
2.1.2 嚏哇烷二酮类型的降糖药,其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若在患者肝脏中可以增强葡萄糖转运因子向细胞膜转位,促进糖原合成,有效抑制糖异生;若在患者肌肉组织中能够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若在患者脂肪组织中可促使葡萄糖氧化。嚏哇烷二酮类型的降糖药可以进行长期的连续血糖控制,进而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但这种药物以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患者在服药这种类型的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测转氨酶,一旦出现黄疸升高症状需要立刻停药。
2.2 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类型的药物
这种类型的药物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是让患者口服降糖类胰岛素促泌剂,以刺激患者的胰岛细胞,增加释放胰岛素,但却不会增加胰岛素合成,尤其适用于丧失部分胰岛细胞功能的患者。常用药物有:糖适平、达美康以及美吡达等药物。但患者使用这种药物时需要注意磺酰脲类的药物大多从肾脏排出,格列齐特其中的一部分可能在患者肝脏中讲解,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3 结束语
总之,严格的血糖控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但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低血糖风险,针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或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临床治疗时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同时,在选用糖尿病治疗药物时,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方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德林.糖尿病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
[2] 康立丽.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2).
[3] 康杰峰.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
[4] 曹学勤,韩文艳.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03).
【关键词】 糖尿病 合理用药 原则 选用
糖尿病(DM)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糖尿病虽然很难完全治愈,但是只要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就能减少或避免严重损害和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获得与正常人相近的生活品质。
1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原则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当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该病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如何合理用药,掌握正确的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中西药药物结合治疗、均衡膳食、运动治疗等各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应该按照用药剂量小、个体化、用药方法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再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糖尿病类型等各种因素进行适宜性治疗。具体合理用药原则如下。
1.1 简化用药方案
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所以在用药时减少其服药次数与种类,进而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服用药物的数量宜少不宜多。患者服用药物时如果未遵照正确的服用方法,随意用药,很有可能会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疗效。故应该尽量简化用药方案,以便于患者用药。
糖尿病患者若用药出现失误,很容易产生低血糖症状,这种症状除了和过量用药、进食量少,过量运动有关之外,还和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并且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一般较隐匿,且易进入昏迷状态,恢复很慢。
1.2 个体化用药
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药物,一些患者表现为剂量无效,一些表现为毒副作用等,特别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以后,合理选用降糖药,进而避免损伤并发症显得更加重要。在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重情况下,药物的清除半衰期增长,患者血药浓度要比正常人高很多,针对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的降糖药物),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1.3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联用
若单单使用某一种药物不能有效达到预期降低血糖的效果,此时需要联合使用不同作用原理的降糖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联合用药,可以起到改善其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良好效果。双胍类、糖昔酶抑制劑、胰岛素促泌剂以及、嚏哇烷二酮类药物等,其中的两种药物联用或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能起到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配伍禁忌,通常而言,格列奈类药物不适合和磺腺类促泌剂联合使用,短效胰岛素不适合与预混胰岛素合并使用。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随有多种并发症,而当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时,患者一般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有效药物可能会增强或者降低降糖药物的功效,故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注意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比如:磺胺类药、水杨酸盐、氨茶碱等药物会增强磺胺类型药物的降血糖功效;但是、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则会降低降糖药物的功效等。
2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选用
2.1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2.1.1 双胍类型的降糖药物,这种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介导及其葡萄糖代谢,进而减少肝糖的输出,促进患者身体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肠道对葡萄糖的作用,以此降糖。像二甲双胍这种药能够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有效减少肥胖者肝脏的葡糖糖含量,所以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会选用该药治疗。但因吸收位置在小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以及厌食腹泻等,诱发皮肤过敏、乳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症状。
2.1.2 嚏哇烷二酮类型的降糖药,其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若在患者肝脏中可以增强葡萄糖转运因子向细胞膜转位,促进糖原合成,有效抑制糖异生;若在患者肌肉组织中能够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若在患者脂肪组织中可促使葡萄糖氧化。嚏哇烷二酮类型的降糖药可以进行长期的连续血糖控制,进而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但这种药物以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患者在服药这种类型的药物时需要定期检测转氨酶,一旦出现黄疸升高症状需要立刻停药。
2.2 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类型的药物
这种类型的药物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是让患者口服降糖类胰岛素促泌剂,以刺激患者的胰岛细胞,增加释放胰岛素,但却不会增加胰岛素合成,尤其适用于丧失部分胰岛细胞功能的患者。常用药物有:糖适平、达美康以及美吡达等药物。但患者使用这种药物时需要注意磺酰脲类的药物大多从肾脏排出,格列齐特其中的一部分可能在患者肝脏中讲解,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3 结束语
总之,严格的血糖控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但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低血糖风险,针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或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临床治疗时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同时,在选用糖尿病治疗药物时,坚持合理用药原则,方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德林.糖尿病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
[2] 康立丽.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2).
[3] 康杰峰.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
[4] 曹学勤,韩文艳.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