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分析了初中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从而达到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德育;渗透
  引言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专职部门的职能,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初中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科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nternet上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有益信息,也泛滥着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在初中的计算机课堂上老师一般只是传授知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即便学生出现了错误的做法也不给予教育,一些教师甚至整节课都不走到学生中间去,只顾着在讲机前讲课,讲完便随便说句“大家自由练习”了事。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的坑害。
  2学生自身不懂得学习的真正意义
  大多数初中生把学习当成是一件不得已才去做的事,只是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记下了就行了。其实,学习的真正含义并不在于背下多少诗词、记下多少公式,而是学习如何做人,美德才是真正最值得学习的。一些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任务时常常抄袭别的同学的结果,请这类学生想一下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不会可以问,抄袭是可耻的。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的优化对策
  1.学生应该对德育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强调德育知识的渗透,强调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初中生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例如,学校要定期举办德育讲座,对学校的初中生进行定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2注重学生正确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
  从计算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大部分犯罪与计算机有一定关系,这就是因为大部分犯罪人员的网络道德素质还比较低。犯罪人员没有综合考虑,往往是以一点小事去破坏整个人生,最终被法律所制裁。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要加强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资源,避免错误的和不正当的操作的教育。
  3抓好网络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到来,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很多不良信息便通过网络方式泛滥。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一是,通过“防火墙”、网络管理软件、技术加密等手段监控、过滤、清除学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降低学生接触垃圾信息的几率。二是,组织学生进行上网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分辨信息、选择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自觉抵制各类垃圾信息和毒品信息的入侵和干扰。
  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④分清虚实,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网络是个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可以成为自己满意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调兵遣将,体验到现实世界不能做到的事情,从而产生一种成功感。因而他们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或整天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或进行网恋,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时教师应先了解虚拟世界在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然后深入探究他们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和喜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4加强信息反馈,增进师生互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大有长进,相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这些优势本应该很容易促进初中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因为网络使用的相对封闭性和较鲜明的个性化操作模式,加之初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学生的操作很难纳入到教室和家长的视野中来。我们的一些学生常常坐在电脑前打字、浏览,家长以为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事实上其中一些学生却是在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为此耽误了很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造成了精力的巨大浪费。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让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互动,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初中生究竟在网上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向标,进而指导学校的下一步德育工作。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担子及德育渗透现状的严峻性,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有利于增强课堂德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曹义柱.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加强德育渗透[J].德育教育,2013(21).
  [2]陈颖秋.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德育在线,2012(1).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的职能是什么?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纺织行业产生的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可生化性能差,其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环保人士的关注。因此定量检测PVA在处理退浆废水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今没有形成一
司法建议是我国人民司法的一个特色制度和优良传统,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历经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历史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延伸和拓展审判职能,坚持能动
报纸
区县级体育馆由于规模、体量、标准都相对较小,在建筑设计上应更注重实用、经济。文章通过对其设计特点、存在问题和实际案例的讨论,为此类项目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工作者用赞扬、欣赏的方式去发掘、鼓励被教育者自身的潜能。从近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赏识教育应用在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各级各类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  中等职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强,精力充沛等特点,如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