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要点控制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浇带施工是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下室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后浇带功能及设置依据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地下室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并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工程;后浇带;设置依据;控制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缺,许多高层建筑要求设置地下室,使得地下室工程数量急剧上升,并且对地下室后浇带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后浇带施工作为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关键环节,是一项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工艺技术简单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在许多高层建筑地下室工程中有所应用及推广。但是,在实际的地下室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人员往往不重视后浇带施工环节的工作,忽略了后浇带的施工控制要点,导致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渗漏和开裂等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到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因此,建设单位必须清晰认识到后浇带施工质量的重要性,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地下室的质量安全。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地下1层,地上2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顶板均设置两道后浇带,后浇带宽度约为800mm,后浇带长度合计约为500m。
  2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4)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1)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2)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3)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5)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6)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7)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4后浇带的施工要点控制
  4.1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4.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再铺10~2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3)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4)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4.3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1)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4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1)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顶板后浇带构造图见图1。
  4.5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
  (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4)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5)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4.6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
  (1)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每隔50m设一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为防止外界雨水从侧墙外流入带内,在后浇带两端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砌起高度高于地下室底板高度,墙两侧抹防水砂浆。
  (3)在带宽两侧50cm处用砂浆或砖砌垒起宽5cm左右的挡水带,以防止地下室底板施工积水流入后浇带。
  (4)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带内,在带内用防水砂浆抹底灰。
  (5)为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模板并清理干净后浇带,用混凝土预制盖板封盖带面。
  4.7后浇带的防水施工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特别要求,所以后浇带的防水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相关规范对后浇带的防水施也作了如下要求: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
  (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5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1)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的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
  (2)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3)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的合理设置与施工是确保地下室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内容。因此,施工单位人员应结合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情况,围绕后浇带垂直施工缝处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的保护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工程后浇带整体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地下室工程综合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燕冰.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2年第04期
  [2] 梁云飞.关于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3年第05期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公路的建设已经在交通建设中拥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桥梁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做好这部分的工作,就要对桥梁施工作业过程中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加以协调和统筹。当前不断对桥梁的经济美观以及结构合理追求发展和进步,同时对桥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技术要求也有了更多要求。对桥梁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进行探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
期刊
摘要:结合本地区多年来工程降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轻型井点 降水 施工  几年来,我公司在巴州地区承接了住宅楼、水池、化粪池、涵洞等施工项目,基坑挖深一般为2—6米,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一般常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来降低地下水位,固结土坡土壁,防止基底流砂,保证基坑正常开挖。  该地区地质时代及成因类型为第四纪全新式冲积——洪积构成,地质分布情况自3.1―4.6M地基土性质较差,
期刊
摘要:定向钻穿越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交通、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在管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定向穿越技术在燃气管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初步分析了高压、大管径、厚壁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的特殊性和工艺步骤,阐述了穿越曲线的确定方法和回拖阻力的算法,并对风险控制措施和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向钻穿越技术;燃气管道;施工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各种市政管道在地下纵
期刊
摘要: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几年,我国水利水电,1974年3月,男,助理工程师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建设工程项目明显增多,已经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技术,并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如高边坡稳定性不强等一些问题。本文从土方施工爆破技术、地下施工、高徒边坡施工和明挖施工等方面针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做一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石方,施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些常见的防渗处理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现状提出当前适用性较高的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渗水,堵漏防水施工,防水措施  0 前言  在建成或竣工的某水下工程,通过上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水现象,各泵站的水下工程长期处于水下包围之中,受到水下浸蚀和渗透。  水下工程防水比其它工程技术复杂、难度大、要求高,长期以来
期刊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渗漏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了引起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渗漏施工技术,并采用外窗/墙淋水实验分析了外墙防渗漏技术效果。  关键词:外墙渗漏原因;防渗漏技术;淋水试验;效果分析  据资料统计,建筑外墙的渗漏占总渗漏现象的一半左右。随着室内装潢档次的日益提高,外墙渗漏所造成的损失及后果也不断加剧,而且由于渗漏水的存在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连续钢结构的施工阶段,其中的桥梁结构形状和空间的位置,是按照实际的施工进程进行随机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进行许多次的体系转换,如果将施工中的时间荷载、徐变、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情况、施工的荷载以及结构的自重等因素考虑在内,对于设计的状态就很难对其保证,设计的要求和成桥线行也不能够相符合,同时在桥梁合拢方面也非常困难。所以,一定要加强控制连续钢构桥梁的主梁梁体内应力,以及施工的预拱度。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钢结构工程概况,重点结合工程实际,从钢结构加工技术工艺流程、加工厂制作质量控制点、现场拼接安装及工程质量自检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安排。  关健词:桥梁工程 钢结构 制作技术 要点  本桥梁工程为景观人行桥,对称建于一老桥两侧。新建人行桥与老桥道路中心线之间保留21m的间距(老桥宽约35m),跨径布置为:20+30+25*4+30+20+20=220m。人行道主桥及景观人行曲线桥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速升温,为了满足城市发展与人口的相适应,高层建筑逐渐走向建筑历史舞台,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其基坑施工成为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由于高层建筑的全面铺开,城市到处可见建筑深基坑作业,但是一般以作业面积狭窄、施工距离较近、基础深度增加、施工范围大等特点最为明显。如何能在保证工程投入及施工时间的前提下,引入先进工艺,最大程度保证深基坑基础的安全性,是施工人员及
期刊
摘要:钻爆法目前仍然是我国隧道施工中开挖的主要方法,与机械开挖相比,适用地形较广,费用低,设备简单,本文针对工业东路隧道开挖,阐述了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技术,对隧道超欠挖及爆破对围岩扰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光面爆破 爆破 施工  1、工程概况  龙岩工业东路为城市Ⅱ级主干道,其中工业东路隧道是连接龙岩中心城市北区和东区的工业东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左线长1537米,右线长1535米;洞身采用复合式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