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瘢痕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ru87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瘢痕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环乳晕切口组(n=51)和放射状切口组(n=50),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瘢痕愈合情况、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但其瘢痕长度明显小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环乳晕切口组患者触觉和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放射状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乳晕切口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放射状切口组的32.00%(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4,P=0.029).术后1、3、6个月,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均低于放射状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16%(47/51),明显高于放射状切口组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4,P=0.008).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总复发率为9.80%(5/51),放射状切口组为6.00%(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放射状切口,环乳晕切口可缩短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手术瘢痕长度和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瘢痕愈合,且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
其他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对评估患者病情非常重要,决定着治疗方式的选择,更与预后密不可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同时包括了病灶的代谢和解剖学信息,在NSCLC淋巴结分期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其中,肺癌原发灶的生物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有着密切关系,与原发灶相关的代谢参数可以用于预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靶向性良好、合成简单且省时的新型显像剂已成功应用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功能成像中,有助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但PET/CT体积相关参数有可能漏诊原发灶最大径≤3.0 cm的NSCLC
目的 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8例TNBC患者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级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