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小提琴创作的审美特性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乐器皇后”之称的小提琴在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它歷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无论独奏还是合奏,小提琴都展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百年来小提琴和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生活、艺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渗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小提琴创作具备情感美的审美特性。小提琴是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最初的小提琴创作相较于西方音乐比较稚嫩,而且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大相径庭。西方音乐作品中包含着对立和冲突的音乐主题,与中国崇尚的平衡与和谐的审美追求相矛盾。中国的小提琴作品中渗透着几千年的哲学思想,秉持着中庸的儒家价值取向和“以和为贵”、顺应自然的处世之道。在乐曲中常常表现为在共性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在情感表达上多展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意境。比如马思聪的《思乡曲》以如歌如诉的悠扬旋律表现浓郁的乡思、乡情、乡愁,曲调刻画了“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的画面和情感。当年,一经演奏,立刻拨动了无数被日寇所逼而背井离乡的中国人的心弦,成了一首流传全国的抗战乐曲,具备中国乐曲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中国小提琴创作具备韵律美的审美特性。中国小提琴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在音乐框架和韵律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越剧,整个乐段采用了江南小调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而重点乐段的旋律多来源于戏曲和民间小调。比如“哭灵投坟”的整段音乐采用了越剧的嚣板和绍剧的“二凡”腔,展现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而脍炙人口的“化蝶”是由一段昆曲改编而成,其悠扬的旋律是从《游园惊梦》的昆曲曲牌中提炼出来的,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品位。很多中国的音乐创作的音乐结构和旋律灵感都根植于中国民族音乐,因此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意识。
  中国小提琴创作具备意境美的审美特性。中国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充满了意境和韵味。中国的传统审美讲究曲折美,讲究静、虚、淡、远的留白和气韵,因此在小提琴的音乐创作上也弥漫着清净、淡雅、空灵、缥缈的音乐境界,主要表现在音量和音色上。很多音乐作品在创作和演奏上都体现了意境美的特点,比如《夏夜》《苗岭的早晨》《梁山伯与祝英台》《牧歌》等等。以《苗岭的早晨》为例,节奏比较自由,乐曲呈现散型的结构状态,以即兴的速度模拟百鸟的鸣唱,极大地丰富了表演的张力,也为演奏者提供了发挥的空间。琴音在高音处自由跳跃很长一段时间,忽然轻轻停住,余味无穷。意境是中国音乐独特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小提琴创作具备大众化的审美特性。小提琴创造之初是西方贵族阶层的专宠,传入中国后经过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呈现出大众主流的趋势。这与小提琴的创作主题扎根于人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一大批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优秀作品至今还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内蒙舞曲》《秋收舞曲》《山歌》《跳龙灯》等等。在西方,小提琴演奏注重华丽的炫技,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世界,而我国的小提琴创作更多的表现民族个性和内涵。随着大众媒体的传播和普及,通过小提琴比赛和各种音乐会的展现和助推,小提琴越来越为人熟知和青睐,受到大众普遍欢迎。近年来,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无论从专业层面还是民众角度都有所提升。在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小提琴的创作和演奏,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考验。相信在小提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小提琴发展会更好、更成熟。
  责任编辑 李蕊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20例,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降低明显,血流变降低。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等作用治疗肺心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
[目的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与公害 ,对生物垃圾加工厂供料厅的空气细菌菌群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方法 ]使用 ANDERSEN-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 KS- 92 (Impinger)喷冲器对上述地点
期刊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打击乐伴奏的重要性。打击乐伴奏,引领演员唱念做打的节奏,渲染角色的情绪和情感,营造舞台气氛与剧场气氛,掌控整台戏演出的节奏。以司鼓为核心的打击乐伴奏,同时还担任整个伴奏乐队的指挥。  戏曲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打击乐器主要包括最常用的板鼓、大锣、小锣、铙钹,以及根据剧情需要临时加入的色彩打击乐器,如大堂鼓、小堂鼓、小钹、水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5.18%,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大号是铜管乐队的组成乐器之一,也是管弦乐队中中音和低音的担当,与倍低音提琴一起都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大号的音质低沉醇厚、庄严饱满,在音色上既有柔和动听、沁人心脾的一面,又可以大气豪迈、蓬勃激昂,在强弱音的配合下表现力十分丰富。大号的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是自创造以来经过历代演奏艺术家的改良和提升,其演奏方法和艺术魅力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大号发明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蛇形号。1835年德国人魏普莱西特
期刊
一、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应成立专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层层把关、防范第一、定人定岗”的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具体责任到人。从组织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其发展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琵琶”一词并不是指乐器,而是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西汉时期琵琶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与中原乐器相结合,成为今天中国抱弹乐器中发展最成熟的乐器,是弹拨乐器的首座。琵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诞生之初的宗教色彩,在历代乐师的改良下,成为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根据形态不同,有五弦琵琶、四弦琵琶、月琶、响琶、南琶、水晶琵琶等种类。从演
期刊
小提琴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发展的几百年来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逐渐浸染了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然途径。所谓民族化即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从本民族的人民生活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运用本民族的艺术思维方式来组织材料,反映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作品。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14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