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素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情境是架设在数学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情境教学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构筑了一个快乐、高效的数学学习范式,多维度的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真情美思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多维度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思维空间及活动空间,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空间;核心素养
  多维度的情境教学有利于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数学有了载体,能加速教学目标的推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情境教学无处不在,其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会创设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对数学课堂产生不同的促进作用。多维度的情境数学课堂将不断焕发出生命力,进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贴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拓展认知空间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情境,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也就是“情景、境地”(见《现代汉语同典》第七版)。“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育的精髓概括为“情景交融,境界为上”。在数学教学中,情境是促发学生数学思考和数学探究的重要媒介。以情境为导引,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情境,往往能给学生更多的认知启示和学习启发。将情境建筑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上,更能让学生对情境产生一种亲近感。创设生活情境,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等服务的。生活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为取向的情境,由于非常贴合学生实际、非常“接地气”,所以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学生在将抽象事物变为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培养了模型思想,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唤醒认知,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当以工厂的生产标准零件方式展开,而应融人情境之中,用情境来包装,只有这样,数学知识才能显现出活力与美感。情境之于数学,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数学新知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不和谐,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盘活数学思维。通常情况下,问题情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将问题寓于情境之中,不断变化问题形式问题内容,就能让问题变得更具挑战性,就能更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情境运作,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思考、探究的时空。
  三、理智探险,创设“思考情境”,拓展患维空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情境教学应当以“思考”为核心,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理智的探险”。创设“思考情境”,有助于催生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在“思考情境”中,学生的逻辑思考、直觉思考、形象思考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能照亮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
  学生的数学学习,说到底就是“面向思考的事情”。创设“思考情境”可以促发学生主动“运用思考”,积累学生的“思考的经验”。在“思考”的情境中,教师要优化学生的“运用思考方式”,不断点亮学生的数学之思,进而解放学生的数学之思,最终让学生思考有序、思考有向、思考有理、思考有创。
  四、动手实践,创设“操作情境”,拓展活动空间
  智慧在指尖跳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画图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李吉林老师说:“儿能和经验是要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在与社会、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情境中来实现的。”在情境教育理论指导下,把学生的数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与“用”的“中介”,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进而“以用促学”。操作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将实物都集聚到学生的周围,召唤着学生去探究。
  这种操作化的情境,能让学生深度卷人学习、探索之中,并深化自我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数学操作是学生数学思考、探究的“拐杖”,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金钥匙”。促使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操作情境”将“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出来,学生“做中学”用脑并用,主动建构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操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的数学认知拾级而上,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积累,数学思维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情境具有通透性,能消除学生与数学之间的隔阂;情境具有濡染性,能润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境是链接“理性数学”与“感性儿童”的纽带,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多维度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展开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实现“转教成学”。学生自我研学、交流互动,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深度,提升了数学学习的素养。
  參考文献
  [1]张天斌,“一切皆有可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随想[J].小学数学参考,2009(29).
  [2]尹侠.教好“数学广角”,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贵州教育.
  [3]沈星星.关注课堂生成,造就美丽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7(07).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题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
目前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困难,因为初中数学知识量大,要求中学生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理解数学的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多媒体等这些技术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這样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
在《课程方案》中,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课程方案》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数学活动课要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不再是单纯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