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与思考小学数学教科书“式与方程”的衔接特点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范本,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教科书中知识的衔接影响着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式与方程”是一个关键的知识模块,其不仅是小学数学由算数到代数的过渡点,更是数学知识在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上的飞跃。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式与方程”的衔接特点,以期为教科书的设置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式与方程;衔接特点
  1.前言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初步涉及对方程、解方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被划分在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尽管设置较为有针对性,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阻碍作用。另外,“式与方程”的相关内容,逻辑性较强,其主要是强调数学的显示情景,即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衔接性,因此对其设置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但是,当前的衔接缺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思维受到了禁锢。为了改善这些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其衔接特点,关注各个主体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2.小学数学教科书“式与方程”的衔接特点
  2.1独立单元式螺旋上升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与“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等。在苏教版小数学学教课中,教科书编撰着立足于学生的心里特征、学生的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情况,采用螺旋上升式编排方法,让学生进行“式与方程”的学习。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四年级下学期“用字母表示数”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将代数思想方法升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代数知识,因此,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单元,在这个单元中,首先是通过构建简单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理解字幕可以表示数,然后,才将问题情景向复杂化延伸,利用这种循序间隙,逐渐增加单独的单元式编排,引导学生能够掌握用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来表示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到了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方程”这一知识概念,教材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简单方程。然后,这一单元中还强调了未知数的表达可以是任何字母,即变量不单表示数们更是一个给定区域中的类。此外,这一单元还扩展了字幕代数的含义,是“式与方程”与前一单元内容做到合理的衔接。最后,在六年级上册,“方程”中,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解方程方法,这一单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方程的各种方法。
  2.2多元散点式后置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式与方程”实际上是学习代数的开端,掌握“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其实是为后继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所体现的“替换域假设策略”就设计了“式与方程”的相关应用和拓展。具体在“大树多高”这一单元的实践活动就可以看出。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同一个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并对竹竿的影子长度进行测量。然后引导学生算出竹竿的长度与影子的长度,则学生会发现,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利用这个比值就能算出数的高度。另外,在“假设思想”中,“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引申。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科中,有很多知识与“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教材的编排利用不同知识模块、不同知识领域对“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式与方程”的理解,使学生牢固掌握“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在掌握了“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利用其知识内容解答其他知识模块中的疑问,做到了知识模块之间的衔接。
  2.3多个层面渐进式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出现之前就有前置性内容作为铺垫。例如:与“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字母表示未知数”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数的运算方法,就为其做出了铺垫:还有三年级下册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和S=a2)以及在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中a+b=b+a、(a+b)+c=a+(b+c)、(a+b)×c=(a×c)+(b×c)等都为学习“式与方程”奠定了基础;最后还有与“字母表示未知数”最为接近的前置性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中,是对“式与方程”相关知识最明显的铺垫。再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单元,从一年级所学过的等式,到最后的求解,其中的内容都设计到了“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不同的知识点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但是不同层面的知识和不同层面的思维互相渗透,相互融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科书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要求必然十分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小学数学教科书整套书的内容编排,并了教科书中各项主题内容之间的融合与衔接,进而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科书主题的衔接特点,充分发挥教学书的价值。另外,利用主题间的衔接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勇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明英.小学数学教科书“式与方程”的衔接特点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7(23):56-58
  [2]刘道生.例谈如何衔接中小学的方程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5(10):29-37
其他文献
金刚石薄膜由于其极高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并且透红外光特性和电阻率高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光学、医学等领域.对采用氩氢等离子体电弧(即上电极)与碳氢化物在水冷
根据西铜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69+6×90+90)m连续梁合龙段的施工,介绍了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工艺、影响因素,以及需解决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为以后同类连续梁的合龙施工提供了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很多复合地基存在边载效应,边载效应下复合地基沉降及差异沉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利用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8组模型试验
新形势下,人们对医院的选择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医院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各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成了患者选择医院的
大量工程经验表明碾压密实度对高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有很大影响,而现行设计规范没有对200m级及更高面板堆石坝的压实标准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通过对不同碾压密实度下的高
【摘 要】音乐除了能让人得到放松之外还能够修身养性,成功的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增加对文本材料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的情景教学更为逼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本,本文以此出发,对音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渗透
<中国优生优育优教百科全书>是一本喻生育、养育、教育于一体的科普丛书,运用当今的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解析人类生殖的奥秘、遗传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总结了古今中外优生、优
12月14日,2014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全国城郊经济年会以及201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北京城郊经济研究会年会在京举办。会议主要议题是: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探索案例、农村“三块地一块产”改革理论与实践。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顾问尹成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作主旨发言。  尹成杰在发言中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