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给学生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片广阔天地。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当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关注学生,使其乐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那么,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因此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中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浓,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研究磁铁》时,我在轻松的乐曲声中,展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园,然后拿着一只用回形针夹住的纸蜜蜂问学生:“谁能让这只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呢?”几个学生争先恐后的到台上来尝试,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我说:“我也来试试,看行不行!”全班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把藏在手中的磁铁放在画板后轻轻移动,蜜蜂也随之飞舞时,学生们十分好奇,禁不住小声赞叹起来“哇!太神了!”“真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来了。我相机提问:“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气氛十分活跃,都想探究其中的奥秘。于是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当弄清楚原来是小小的磁铁在作怪后,我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呢?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弄清磁铁的基本特征。如果说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活动的资源,那么,兴趣则是科学探究的火种,依靠它,可以燃起熊熊的动力之火。
  二、鼓励猜想,指引探究思维。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许多科学领域的探索活动常常是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猜想是学习科学的翅膀,让猜想贯穿于科学探索之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的发现,体验受阻时的失败和成功的兴奋,这样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使科学素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水》时,为了学习水的表面张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硬币上滴多少滴水,水才会从硬币上溢出来?让全班33位同学进行猜测。统计结果:要滴1-10滴的有18人,要滴11-20滴的有10人,要滴21-30滴的有5人,没有人认为要滴30滴以上,实验结果出乎所有学生意外,滴了45滴水,水才从硬币上溢出来,学生个个都非常惊讶。设计这个猜想的目的是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猜想,并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科学探究,验证猜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巧用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是验证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学生用教师提供的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和两根导线,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灯泡点亮,并要求把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记录单上。各个小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一会儿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任务,只有一组的灯泡始终没亮,他们在别组的欢呼声中变得更加着急,当教师发现了这组的情况后,不是叫他们停下来,而是很亲切地安慰他们:“没关系,慢慢来,要不要老师帮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又忙乎起来,但见一个同学一手拿电池,一手拿导线与电池的负极相碰,另一同学一手拿电线的另一头,与电池的正极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灯泡碰电池的正极。当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轻轻地提醒他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你们只用到一个连接点,还有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要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了一下,马上修改连接法,终于点亮了小灯泡,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不仅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四、评价导引,养成探究习惯。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把探究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课都依据实验探究的情况,实施定性与定量评价,引导小学生树立长期探究的习惯。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或者定期留探究性作业(像设计一种检验种子化学成分的设计方案等);让小学生撰写与探究实验相关的小论文,用以考察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把评价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植物嫁接、采集与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小动物饲养条件的实验与分析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作为农村小学科学课的老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脑研讨,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一个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3]肖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6月
  [4]韦钰(加)罗威尔著.《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5]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6]网络资源。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尤其是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的大城市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大量人口由于经济原因大多聚集在城郊结
面对21世纪已经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这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人们似乎已经感觉到新世纪人才之战的弥漫硝烟。而我们现在教育的对象中绝大多数是八十年代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计划政策之后的“独生子女”——被人们称为“独生代”、“小太阳”、“小皇帝”。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可以说中国下世纪的发展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但他们尚稚嫩的双肩能否挑得起这千斤重担
赫尔巴特说;“教学应贯穿在学生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兴趣是标,其本在于大脑的兴奋,是中枢神经的最佳功能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 、紧密结合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普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帮助。本文首先指出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紧跟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步伐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将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古诗教学更显她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教科书。诵读古诗可以从中汲取做人的力量,提高人的 气质,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古诗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四读”教学法即:、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熟读古诗、自悟自得,适度讲解 诵读体会,和展开想像、拓展诵读的教学法对于从事小学古诗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法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唤醒学生意识,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创造性和激励性等方面探索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兴趣;积极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因此,恰当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让他们一步
提升食用葵的生产率是推动其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保障我国油料作物安全的有效路径.基于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较前沿的GML和EBM模型,分析了我国食用葵全
【摘要】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和作用。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  【关键词】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水平低下;基本任务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说话能力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