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给予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对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比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MBI评分、MMBE量表康复护理后与康复护理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给予临床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康复护理;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3-01
老年时期常见精神衰退疾病中老年性痴呆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指患者的智能在清醒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全面、持久衰退等症状,临床以丧失工作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情感行为障碍、计算力衰退、记忆力衰退等表现为主[1]。为了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隨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48例,女10例,年龄在80~9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85.3±4.2)岁。本组研究对象与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患者之所以出现老年性痴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给予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大的作用。对痴呆老人要有着尊重的心理,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缓慢柔和的语气、清晰的声音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出现遗忘事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反复、耐心、不厌其烦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如患者存在缺少热情、性格孤僻、缄默少语、淡漠等情绪,应该通过体贴、关心的言语和患者构建信赖关系,常常对老年患者给予肯定以及赞扬。
1.2.2饮食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应该对饮食营养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患者患病过程中,因为患者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等逐渐降低。因此,尽可能的让患者食用维生素、蛋白质、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等方面的食物,同时将无机盐合理的补充。患者在入院前尽可能避免过饱,防止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倘若患者有着较重的病情,无法饮食,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鼻饲,给营养全面供应提供保障。
1.2.3安全康复护理
如患者痴呆程度属于轻度,医护人员则应该在卡片上将患者的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病情等清晰的写上。如患者属于中度痴呆,则应该严格给予照顾,对其单独外出活动给予控制。患者的衣着尽可能穿着较为宽松的类型,禁止穿着过长的裤子以及衣服。要为患者准备防滑、平底、大小合适的鞋子。改变体位时应该有着缓慢的动作,在有专门陪护人员跟随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痴呆患者出门活动。如患者属于重度痴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应该通过专门的人员全面照顾,患者没有稳定的情绪时则应该给予床栏保护或者暂时的约束,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2.4定向力训练
主要是对人物、地点、时间等方面给予定向力的训练。于患者厕所以及病房内将醒目、易懂的标志简单的设置,给予多次训练,确保患者对厕所、病房所在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辨认。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该将护理人员的称呼、简单的生活知识详细的反复的告诉患者,使患者脑内形成简单的记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康复护理时,将天气、地点、时间、日期等反复的告知患者,让患者慢慢的对时间有一定的观念。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判定,根据患者问话程度的差别,选择不同的判定标准。中学以上少于24分,小学小于20分,文盲小于17分。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断,只是对躯体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有着越高的得分则代表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的MBI评分、MMBE量表康复护理后与康复护理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老年性痴呆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临床干预,使患者临床发生的不良刺激得到减少,对发生老年痴呆疾病启到延缓以及预防的作用[2]。老年性痴呆疾病具有缓慢病程进展、较长病程等基本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衰退得到减缓。
参考文献
[1] 吴艳.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4(01):725-726.
[2] 周密,张泓,陈秋华.5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02): 633-634.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康复护理;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3-01
老年时期常见精神衰退疾病中老年性痴呆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指患者的智能在清醒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全面、持久衰退等症状,临床以丧失工作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情感行为障碍、计算力衰退、记忆力衰退等表现为主[1]。为了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隨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48例,女10例,年龄在80~9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85.3±4.2)岁。本组研究对象与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患者之所以出现老年性痴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给予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大的作用。对痴呆老人要有着尊重的心理,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缓慢柔和的语气、清晰的声音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出现遗忘事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反复、耐心、不厌其烦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如患者存在缺少热情、性格孤僻、缄默少语、淡漠等情绪,应该通过体贴、关心的言语和患者构建信赖关系,常常对老年患者给予肯定以及赞扬。
1.2.2饮食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应该对饮食营养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患者患病过程中,因为患者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等逐渐降低。因此,尽可能的让患者食用维生素、蛋白质、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等方面的食物,同时将无机盐合理的补充。患者在入院前尽可能避免过饱,防止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倘若患者有着较重的病情,无法饮食,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鼻饲,给营养全面供应提供保障。
1.2.3安全康复护理
如患者痴呆程度属于轻度,医护人员则应该在卡片上将患者的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病情等清晰的写上。如患者属于中度痴呆,则应该严格给予照顾,对其单独外出活动给予控制。患者的衣着尽可能穿着较为宽松的类型,禁止穿着过长的裤子以及衣服。要为患者准备防滑、平底、大小合适的鞋子。改变体位时应该有着缓慢的动作,在有专门陪护人员跟随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痴呆患者出门活动。如患者属于重度痴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应该通过专门的人员全面照顾,患者没有稳定的情绪时则应该给予床栏保护或者暂时的约束,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2.4定向力训练
主要是对人物、地点、时间等方面给予定向力的训练。于患者厕所以及病房内将醒目、易懂的标志简单的设置,给予多次训练,确保患者对厕所、病房所在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辨认。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该将护理人员的称呼、简单的生活知识详细的反复的告诉患者,使患者脑内形成简单的记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康复护理时,将天气、地点、时间、日期等反复的告知患者,让患者慢慢的对时间有一定的观念。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判定,根据患者问话程度的差别,选择不同的判定标准。中学以上少于24分,小学小于20分,文盲小于17分。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断,只是对躯体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有着越高的得分则代表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的MBI评分、MMBE量表康复护理后与康复护理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老年性痴呆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临床干预,使患者临床发生的不良刺激得到减少,对发生老年痴呆疾病启到延缓以及预防的作用[2]。老年性痴呆疾病具有缓慢病程进展、较长病程等基本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衰退得到减缓。
参考文献
[1] 吴艳.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4(01):725-726.
[2] 周密,张泓,陈秋华.5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02): 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