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2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组患者术后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并给予两组患者優质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2%;对照组中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后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对切口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 化脓性阑尾炎 术后切口 感染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106-01
  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腹腔感染,危险性较高[1]。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种并发症可阻碍患者的康复,甚至恶化病情,引发新的疾病。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6.9±3.4)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8.5±3.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预防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观察组患者术后先以3%过氧化氢溶液100ml对切口进行浸泡,3min后以生理盐水擦拭干净,而后以1%聚维酮碘溶液500ml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优质的临床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向患者讲解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症知识及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有所了解,并通过积极的方法去预防切口感染。(2)心理护理。术前患者难免紧张,而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影响手术效果,并降低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讲出内心的想法,进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劝导。(3)早期运动。术后患者短时间内可进行适当休息调养,但卧床时间不可过长,避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术后切口愈合观察。术后定期为患者检查检查切口,看切口是否发生肿胀、脓血,按时为患者进行切口消毒,及时更换敷料,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5)引流管护理。术后观察引流管是否具有阻塞、断裂、扭曲的情况,一旦发生,及时为患者更换引流管,做好引流管护理。而引流管拔除时间主要依据引流液的量而判定,通常情况下术后5d左右即可拔除引流管。(6)敷料颜色变化。术后观察敷料上渗出液颜色、量、气味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判断是否发生切口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量资料,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其切口感染率为2%;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其切口感染率为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并发症不仅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可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对于院方而言,该并发症可影响床位周转,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效率。因此,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术后切口感染的引发因素则较多,如手术时间延长、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此,可通过增强对切口的保护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治疗医师通过增强手术无菌观念,并提高自身手术的技术。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切口护理,保护切口不受病原菌的感染,并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均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聚维酮碘溶液主要成分包括碘、磷酸二氢钠、甘油、磷酸及水,其具有双重杀菌作用,通过吸附菌体、溶解菌体胞浆膜等机制有效降低了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当水分进入后,则可有效促使菌体发生破裂或溶解。此时碘分子通过卤化菌体蛋白质,并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相结合,以达到抑制菌体的目的[2]。相对于生理盐水而言,该种预防方法效果更佳显著。在术后护理中,我院对两组患者采取了相同的护理模式,并以术后引流管护理作为此次护理重点,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变化,并预防引流管扭曲、折断等方式帮助患者顺利引流,进而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由此可见,在相同护理条件下,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具有更显著的预防切口感染效果。
  综上所述,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可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可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该种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谢鸿静,刘卫云,卢思英等.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4,(10):1728-1729.
  [2] 陈艺清,梁芳.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2012,02(6):225-22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与单双侧声带息肉的相关性,为临床有效治疗声带息肉提供依据。实验方法:选取2016年9月1号至2018年9月1号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摘 要】 目的:探究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3—9岁的儿童进行智力追踪调查,其中有150例儿童为足月儿,150例儿童为早产儿,智商位于80—90之间的儿童为136例,占据45.3%。将早期教育、人均生活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父母文化程度、是否为寄养或留守作为变量,采取回归分析方式对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早产儿智商要低于足月儿,早教教
2016年国务院发布多项《指导意见》,为失信惩戒制度搭建基本框架,规定失信惩戒的基本原则、严重失信行为及相关惩戒措施。在国务院政策性文件的指导下,地方陆续开展失信惩戒立法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截至目前,已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12部,多部地方政府规章及大量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各类失信行为、失信惩戒措施、严重失信名单及信用修复等内容,将失信惩戒引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具有一定的积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可能诱发该病,综述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体表分布、针刺反应试验、血清IgE水平、斑贴试验、细胞和
本文简要介绍了葡萄酒中的多糖及酵母多糖的来源与组成,阐述了葡萄喷施酵母多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酵母多糖对葡萄酒的蛋白、色素及酒石的稳定作用
【摘 要】 抗菌药物的出现,是现代医疗过程中对细菌感染疾病防治作用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抗菌药物在医学中的广泛使用,同时还会给病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院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且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也给医院感染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细菌鉴定和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无论对医院还是病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微生物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表面改性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介孔分子筛/硅烷偶联剂@杂多酸复合催化剂SBA-15/MEMO@H n XW 12 O 40(X=P^5+,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