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肥料性能与科学施用方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上化肥用量在逐年增加,而利用率却逐步降低,土壤肥力状况递减,粮食产量提高日趋困难。如何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养地护地,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化肥工业的投资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问题。
  
  1 生产施肥现状
  
  目前,饶河县在肥料施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做法或,主要表现为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在施用方法上采用的表施和撒施,浪费严重。不少农田化肥用量过多,投肥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利用率低。农业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之大,而且还导致农作物抗逆能力下降,产量低,品质差,而且加剧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2 合理施肥原则目标
  
  合理施肥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肥效,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以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施肥,培肥地力,不断改良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的良性发展。
  合理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用养结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测试,及时掌握土壤肥力变化的状况,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增产效果。
  
  3 常用肥料的施用方法
  
  3.1 氮肥的施用方法
  氮肥是施肥中三要素之一,种类较多。如尿素属中性肥料,适宜各类土壤,投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收保存。因此,尿素应适当深施盖土,不宜表施,尿素施在10cm深的土层中,比5-6cm表施的利用率增加15%-20%。
  
  3.2 磷肥的施用方法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磷肥主要是磷酸胺肥,根据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易被土壤固定的特点。磷肥不宜分散施,采用开沟施或穴施及作种肥施效果为佳。施用磷肥时应掌握早施、集中施、混合施,如与有机肥以及氮肥、钾肥混合施用、采用适量施用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其利用率。
  
  3.3 钾肥的施用方法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和氯化钾。根据土壤类型和钾素含量水平及钾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和被土壤所固定的特点,进行合理施用钾肥。钾肥常常以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为主,作基肥时应采取深施覆土方式。
  
  3.4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微生物肥料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中和有害微生物相互拮抗,还能产生抗病、防病、乃至治虫的作用,此有代表性的产品有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和硅酸盐菌(钾菌)。另一类是微生物的代谢物质,如氨基酸、黄植酸等,将它和矿质微量元素加以配合,制成液态或固态的产品,达到刺激作物圣战和抗御病虫害的作用。每亩地用量100克左右。再一类是借助微生物腐解有机质的功能,例如发酵或酵素菌,加速农家肥或秸秆的腐烂,达到增加土壤腐殖质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代替化肥。一般可减少15-20%的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浸种、蘸根、做底肥、追肥,沟施或穴施。但以拌种最为简便经济、有效。其拌种方法是先将固体菌肥加清水调至糊状或液体菌剂加清水稀释,然后与种子充分搅拌,稍晾干后播种,并立即覆土。有的菌肥也可以和化肥同时拌用作底肥。
  施肥一般应选择晴天施。下雨或刮风的天气不宜施肥,因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施用化肥易淋失。施肥时还应做到基肥深施,追肥集中深施,即把肥料施到表土8~12cm深的土层中。因化学肥料作表层撒施,由于肥料本身挥发、土壤固定、排水流失等原因会造成大量损失,而化肥深施,能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施肥,不但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可以促进农民节本增收,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维适行放疗(3D—CRT)加同步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方法56例局部晚期NSCLC其中ⅢA32例,IHB24例,3D—CRT治疗,每次2Gy,每周5次,TD60~72Gy/6~7.5周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
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重要作用,重点对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