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价值错位的回归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官本位”思想在成教业余类学生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本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我爸是李刚”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危害,接着指出“官本位”思想背后的根基——国家主义,引导学生高举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批判国家主义的“官本位”思想。
  关键词“官本位”思想 国家主义 社会主义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胡祖文,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律实务。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42-02
  
  从教以来,每当讲授社会主义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时,发现向学生讲解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少数官员比较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关键是“官本位”思想残毒的影响。下面是我和成教类学生课堂探讨过程的总结。
  一、“官本位”思想的含义和历史表现
  “官本位”其实并非古代词语,其说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即以黄金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官本位”即把是否当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官本位”虽非古语,却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就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主要特征,一是当官乃历朝历代从封建士大夫到黎民百姓的最高追求。是否做官,能否官居高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志。“学而优则仕”,“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切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二是当官就有特权。“千里居官为吃穿”,在那个时代,“升官发财”与“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一样自然而然。
  二、“官本位”思想当今仍然盛行
  “官本位”的含义同学们清楚了,现在讨论一下“官本位”当今是否盛行,或说官本位盛行有哪些表现?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当今中国“官本位”盛行的具体表现有:第一,“拼爹时代”到来。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生拼爹开啥车接送,报多贵的辅导班等。到初中高中,拼爹的活动能力是否能弄进好的中学,好的高中。好不容易工作了,面对就业压力,找个好工作更加需要拼爹的权力,这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爹的官位和金钱就是自己唯一的理想和追求。虽然八零后、九零后思想活跃,而且多元化,可以说是千人千面,但是大家终极的理想和追求却相当的现实,并且相当的一致,那就是“当官发财”。第三,多数人心目中的“成功人士”、“社会精英”无一例外地拥有权力或金钱。第四,权力和金钱是相辅相成的,有权能弄到钱,有钱能买到权。而且有权就想弄钱,否则被人笑话,有钱就想买权,否则心理不踏实。
  这时,我用ppt发布一个问卷,问大家对“官本位”思想流行持哪些感受?(可多选)1、思想错位,需要纠正。2、几千年这么下来的,今天也没啥不对。3、虽然感觉不对,但已习惯了。4、其他。经过统计归纳,大多数同学选2或3。仅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选1,认为“官本位”思想错位,需要纠正。
  我平静地和大家统计完调查结果后话锋一转,向学生宣布,调查先就到这里,现在大家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宪法原则的人民民主原则,我先询问学生人民民主原则的意思,经过一番小小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说出人民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接着提问:“人民当家作主”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学生开始一片沉寂,我强调大家需要回答,学生才你挤一言我挤一语地表述起来,有说“人民说了算”的,有说“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的。但更多的学生显然没有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接着“人民说了算”而回应“想人民说了算,那是做梦!”“人民当家作主只是一个空口号而已”“说人民民主,其实是骗人的”等等。
  讨论到这儿,刚刚冷冰冰的气氛活跃了许多,因为有很多学生受对“人民当家作主”冷嘲热讽的语言所感染,讨论变得七嘴八舌起来,大家似乎都在宣泄某种负面情绪。此时,我提醒大家:“谁知道我刚才问的问题是什么?”重复两遍大家才静下来。我说,刚才你们的讨论跑题了,被一句“想人民说了算,那是做梦!”的牢骚给带跑了。同学们此时也意识到跑题了,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赶紧打圆场说,“你们刚才的讨论算是‘歪打正着’,因为你们刚才发的牢骚正是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对象。但大家一讨论就跑题不好,跑题了一定要记得马上拉回来。”
  “好,我们接着讨论,为什么大家觉得人民民主仅是一个空空的口号?”有同学小声说:“这讨论啥,本来就是嘛。”我问大家:“你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吗?”大家称是。我点头同意,“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不妨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有同学说“特权阶层”,还有人说“一切都是当官的说了算,愣说咱们老百姓当家做主难道不是空口号吗?”
  这时我小结说:“同学们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所以人民就没法当家作主了。”同学们同意。这时我问大家是否听过“我爸是李刚”的丑闻。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学生私下窃窃私语,相互打听怎么回事。我在黑板上记下刚才总结的命题要求讨论:因为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所以人民就没法当家作主了。有同学回答“不对,李刚及其儿子有特权,但就因为他们的特权所以成为大家批评攻击的焦点。”我点头称是并请一位同学介绍该事件,我稍作补充后问大家“正因为李刚的特权身份,所以他们父子成为网络媒体关注批评的焦点”是否属实?大家同意属实。这时我让同学把该观点和黑板上的观点对照起来看,并分析:当今社会存在大量像李刚这样拥有权力的人,但是广大网民抨击李启铭撞人,四天后李刚在央视新闻频道公开致歉,这些情况能否算作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反之,假设李启铭撞人后没有被曝光,没有受到网络媒体的监督,李刚父子是否还会如此被动和尴尬?
  同学们讨论后小结:广大网民的舆论监督完全可以算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表现,若没有曝光,李启铭撞人很有可能会在李刚权势影响下私了,甚至对死者家属的赔偿都可能大打折扣。同时认为“因为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所以人民就没法当家作主了”的观点值得商榷。
  我进一步追问:虽然“见光死”几乎是一种法则,为什么李启铭还敢当众口出“有本事告去啊,我爸是李刚!”的狂言?而且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同学们讨论得出许多假设,有的说官帽导致骄横,李刚觉得自己不是小百姓,有“我儿子不能在小百姓儿子面前吃亏”的思想,这种溺爱环境培养出现实的“李启铭”。也有的说李启铭以前啥事他爸都能帮他搞定,所以认为撞人后也不会例外。经过我引导,同学得出:“官本位”思想作祟导致李启铭大言不惭!
  三、心里羡慕“李刚爸爸”,从未考虑成为李启铭车轮下女生的概率更大
  虽然同学们批判李启铭时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但我发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批判李启铭的八零后、九零后们自己也生活在“官本位”思想阴影的笼罩之下。他們中的太多人打心底里羡慕李启铭有个当官的爸爸,而且毫不忌讳地表述自己心里对“李刚爸爸”的向往,对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谋得一官半职的迷恋。
  这时我问学生几个问题,第一,拥有“李刚爸爸”的人变成“李启铭”的概率有多大?回答概率很大。第二,被李启铭撞伤的女生会不会羡慕李启铭有个“李刚爸爸”?同学们讨论得出“会恨自己没有像李启铭那样的爸爸”。第三,世界上拥有“李刚爸爸”的人多还是不拥有的人多?回答不拥有的人多。第四,不拥有的人除羡慕李启铭拥有“李刚爸爸”外,会不会希望李启铭不要像对待车轮下女生一样对待自己?讨论得出“都希望李启铭友好对待我个人”。第五,李启铭对待车轮下的女生的心理态度能否满足“都希望李启铭友好对待我个人”的要求?回答“做梦”。
  四、避免“官二代”成长为“李启铭”的关键是批判“官本位”思想
  这时我总结大家讨论的结果:大家羡慕的“李启铭”客观上只能是少数人;“官二代”成为“李启铭”的概率较大;成为“李启铭”的“官二代”们对我们个人以及对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认识到“官二代”本身不是罪,“官二代”变成“李启铭”才是罪。破解上述危害的节点是避免“官二代”成长为“李启铭”。避免“官二代”成长为“李启铭”的关键是批判“官本位”思想。
  五、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排斥国家主义的“官本位”
  官本位思想背后的理论根基则是国家主义。所谓国家主义,指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观念体系。国家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主动追求国家至上,其他的一切在国家面前都得让位。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对立。对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定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学术上总结,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有许多相对立的特征:
  第一,国家主义强调重国家轻社会,国富才能强民,民强的前提是国家富裕。而社会主义则强调重社会轻国家,只有社会和谐了,国家才算建设好了。第二,国家主义重集体轻个体。个体利益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面前无足轻重,先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就不会有家。因此小家的个体利益必须无条件为大家的集体利益服务。但社会主义重个体轻集体。是以人为本。例如汶川地震、玉树泥石流等重大灾害事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常常看见,国家为了救一个人而倾其全力,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第三,国家主义重人治轻法治,重权力轻权利。重人治必然导致官本位思想泛滥。由于国家主义中的国家是抽象的,非常不具体。国家整体、整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国家主义中的“国家”,甚至只要有集体影子的地方都可以上升成国家主义所追求的“国家”。在国家主义者看来,国家同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普通个人是脱节的,不但脱节,而且国家高于社会,更高于社会中的普通个人;可是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国家”,都必须要具体的人或事物来代表,而具体的事物代表国家时还是需要靠具体的人来实现,所以国家主义归根结底是靠人来实现、靠人来掌控的。从这方面来看,国家主义就是人治主义。法律只能算是国家主义者用来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工具。若国家主义者稍有私心,那么维护国家利益就立即异化为维护当权者的私人利益。从这个角度看,国家主义也是典型的官本位主义。
  而社会主义则完全不同,社会主义重法治轻人治,重权利轻权力。强调国家权力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而保护的方法不是靠人,而是靠法。社会主义追求以社会为本,而社会比国家的范围要大很多,以社会为本就不能漠视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而且要以芸芸众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是以芸芸众生为本,而国家主义的以国为本只能是以官为本。因为以人为本的人虽不是指具体某个人,而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但广大人民群众与国家主义中的“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由少数几个人来指代,可国家主义中的“国家”却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甚至是某个人如领导个人来指代。所以我们应该高举社会主义、高举以人为本,批判国家主义、批判以官为本。
  总之,通过对国家主义的批判,实现对“官本位”的批判;通过高举以人为本,挤压官本位思想存在的空间;通过重权利轻权力的提倡,涤清官本位思想的残毒,从而完成“官本位”价值错位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卓国庆.摒弃“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读《江泽民文选》有感.大众科技报.2006-11-7.
  [2]易艳刚.公务员招考黑幕频曝?别陷入“拼爹时代”.新华每日电讯.2010-12-7.[2010-12-11]http://xj.people.com.cn/GB/188516/13415554.html.
  [3]呂世伦.论我国法制现代化中的国家主义障碍.法律思想的律动——当代法学名家演讲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薄振峰.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与国家.法学理论前沿.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社会,艺术正不断扩大其范围和内容,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渐渐得到社会认同,呈现泛化趋势。但在艺术形式增加的前提下,其艺术审美价值却在流逝,艺术作品注重短暂娱乐不再追求审美愉悦。本文以娱乐节目为切入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艺术 审美价值 娱乐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51-01    一、娱乐节目  凡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
摘 要 本文重在阐述江都市改善民生,创建和谐幸福之城的实践举措,从“富民”、“惠民”、“安民”三个纬度凸现我市“幸福民生”的内涵,从执政理念的提升、“以人为本”的践行、转变生产方式的需求等方面就创建和谐幸福之城进行简述,并进一步就如何建设好和谐幸福之城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 民生 富民 惠民 安民 和谐幸福之城  作者简介:吴玲,中共扬州市委江都区委党校教员。  中图分类号:D926.1文献标识
摘要 更多还原夫妻财产制是我国婚姻家庭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有关家庭生活的和谐和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历来是婚姻家庭立法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沿革,结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相关内容,探讨我国立法关于夫妻财产规定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的有效方法,以更好地体现法律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 夫妻财产制度 司法解释 婚姻法  作者简介:刘琳,
摘要本文试用通俗的语言以刑事检察业务改革为切入点解读现代法治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的、较为成熟的人权保障、谦抑思想、形式理性等三个刑法理念问题,并对刑事检务的改革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刑事检察业务 法治社会 检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022-02    根据陈兴良教授的理论,刑法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刑法条文;第
摘 要 近几年来,明溪县院以网络为基础、广泛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作为办公办案手段,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市院技术处的指导和院党组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实际应用 检察工作 科技含量  作者简介:曾美清,明溪县人民检察院。  一、理清思路,确立检察业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明溪县院党组高度重视技术信息化工作,多次就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
摘要民主自古以来就一直是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现代民主制度在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在现代语境中强调的社会制衡理论。从民主的多元化和权利制衡重点的转移,反观人类社会各种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始终离不开权力制衡。现代社会的政治运行呈现出的一些问题或许可以从古代的政治制度状况中吸取精华,并更多的关注人本身的真正要求。  关键词民主 社会制衡 权力 市
摘 要 当前新型城市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课题。城市化就是城镇化,包括都市型居民点的镇和市。本文以新型城市化的含义为切入点,谈谈当前检察机关在构建新型城市化中应如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关键词 新兴城市化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暨中党、左勇,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被赋
摘 要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均为对人身以有形力实施打击,行为结果均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机关在案件定性方面时有分歧。本文拟从海淀检察院两例改变公安机关定性的案例入手,试从犯罪对象、殴打行为起因等方面对二者加以区分,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案件性质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 故意伤害 寻衅滋事 随意殴打  作者简介:邢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风险社会”理论席卷而来,在刑法解释的语境中,风险同样存在。由于解释目标不确定性、解释结论的多样性和刑法解释在实践中的“水土不服”导致了刑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化风险。风险与利益并存,也许不能做到完全消除风险,但是可以对刑法解释的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与控制,以期许在防范刑法解释风险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刑法解释 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陈京东,江西省宁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摘要民事再审制度,是为保证诉讼公正而设立的一种诉讼救济程序。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过度赋予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侵犯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平等对抗的权利,忽略了“当事人主义”的积极作用,存在许多弊端,应当在保留检察机关对部分案件启动再审权利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限制。  关键词民事再审 当事人主义 检察机关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