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方法初探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总是孜孜不倦地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当学生步入高年级,随着概念学习的积累,对众多概念会产生一定的混淆,在个人思维中弱点存在的现实下,很多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应用中表现得比较弱。为此我开展了《对小学数学概念掌握能力较弱的学困生个案研究》的专项课题实践,期待走进这些学生群体,激发他们的概念学习潜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趣事,也总结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真实案例
  前几天,班级举行了一个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剧本选拔会,许多学生都热情澎湃,这时候,我也灵感迸发,想让学生为名著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制作一个水塔和圆柱形的布娃娃。其中的水塔需要由一个圆锥做头顶,圆柱做身体,从而表现出水塔的特征,因为故事中的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鼓励下,认识了水,感悟到了生命的神奇。在布娃娃的制作中,因为莎莉文老师送给了海伦的礼物。布娃娃必须要用正方体做身体,两个长方体做脚,球形做头。
  很多学生都认真完成了任务,用我发的塑料纸完成了任务。但是李梅梅同学的制作很稚嫩,水塔中的圆锥的设计不是很完美,在布娃娃的制作也是不理想的。
  二、处理办法
  1.理解概念的“静慧”启迪
  我为此,让李梅梅来到我的办公室,一个人静静地观看视频,在收看“表面积、体积”的相关概念,这时候,李梅梅同学在我的陪伴下,自己来观看视频,在视频中,我悄悄把视频的关键点进行定格,从而让她看到自己理解概念的不足,原来李梅梅在计算概念的时候,对于表面积中:隐藏的部分,自己没有看到,所以自己总是很含糊地在理解。
  2.积累概念的“静观”差异
  在让李梅梅同学自己理解概念的时候,我注意自己准备了自己的道具。原来在开发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时候,我注意了让学生来自己思考,学会静态观察,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采用自己制作的概念道具。很多学生在自己理解概念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空间想象力较差,所以自己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对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的直观理解,在具体的教具制作中,我开始寻找新颖的材料,如塑料罐、易拉罐、还有各种神奇的泡沫,彩色泡沫,在我的教具开发中,我开始自己来动脑子,开始用心来让学生的概念薄弱点得到深化。
  3.习得概念的“静思”有悟
  为了让学生更好区分概念的差异,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尝试编制一定的口诀和歌谣来帮助学生记忆常见的概念差异,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概念的掌握不需要太多形象化的记忆了,但是在概念的掌握中,依然没有自己的思考,同时在概念的掌握中缺少灵动的概念辨识力。
  三、反思提升
  1.提供支架,形成概念小磁场
  学习支架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的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从支架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标等。还可以表现为更为随机的表现新式,如解释、对话、合作。通过相应支架展示,可以促进学生对新任务的研究产生深化作用。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通过学习支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概念学习中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通过自己的修整和调整来实现对概念理解的深化。如在掌握“圆柱的半截面”的相关计算中,需要学生对表面积的知识有所掌握,在概念的理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诸如“一个塑料大棚就是一个圆柱的半界面”的视频,通过剪辑等,通过多样的组合,可以变成各种形状的圆柱。
  学习支架可以存在于书本的绘图中,通过阅读教材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数学支架,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一些学具或者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幻灯片的制作中,就注意用自己手绘的思维导图作为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中的薄弱点,如“面的遮盖和显隐”,为自己后期的制作做好素材准备,以及在设计思路上提供一定的支架。此外,现代的教学工具,如微课等,也可以作为支架的形式存在于数学概念课堂中。
  2.生活情境,培养概念大空间
  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理解概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提出一节课中呈现的新的教学任务,对于任务的提出,可以创设崭新的情境,如问题情境、视频情境或者是生活情境,将新的教学任务展示出其在生活中的存在空间,使得学生对新颖的概念学习任务产生直观的认识。
  3.思维导图,塑造概念联系多
  思维导图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方式,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在高年段的数学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着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思维导图对于笔者的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在数学思维导图和概念的联系中,笔者加强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感悟到思维导图可以进行相关概念群的理解,还可以对概念的知识形成对比。学生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可以通过手绘,或者机绘。
  4.团队合作,加强概念新理解
  交往和合作,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形成诸多能力的起点能力。在对概念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团队合作,在优生带学困生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概念理解的深化。团队合作可以进行一定的命名,如“爱的数学信仰”“小小华罗庚”“美丽的数学”,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发展培养进行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个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學,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初中体育个性化培养的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个性化培养  引言: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导地位进行教学,是当下教学的必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快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就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将数学思维贯彻到教学中,让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影响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课堂教学;贯彻  数学思想可以说是整个数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正确的数学思想往往能保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着正确的方向,因此数学思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经常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教学指导,并且可以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在课堂上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幼儿的教育亦是如此,但是和一些较大的幼儿来说,教学的模式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幼儿教育;运用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高等院校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专业人才,而高校书馆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和文化传承者,其建设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努力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现实价值,分析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期刊
摘要:新课改有效施行以来,素质化的教育理念已经不断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在新时代下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讲究落实素质教育,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应当将其放在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也需要有寓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概念,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直观情境;体育比赛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推行的新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以识字断句为主,阅读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多读,多写,多练,语文水平才能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是在给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前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尤其大。作为我们的母语,如何教
期刊
摘要:高中体育课程中,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觉锻炼身体,激发对运动的热爱,了解运动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们爱上运动,自觉去运动,当然也达到增强体魄,强身健体的效果。这样的目标促使我们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并树立终身运动的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在家里待着玩手机或者打电子游戏,科技生活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以小学的音乐为基础,来探索对音乐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借助体态律动教学来对学生乐感和音乐理解力的一个培养。同时综合分析了音乐中的体态律动在小学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真正的去讲述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实践操作;体态律动;节奏调整  1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体态律动的概念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感受音乐过程的存在,往往更能直接的表
期刊
摘要:我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本学期的一开始我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我的某一节美术课上,三年级某班有位同学,他的课堂作业没有当堂完成,于是我让他带回家,第二天再递交给我,然而,当他第二天把作业本交给我时,我发现他的第一页作业竟然被撕了!  关键词:原因分析 处理 教学反思  原因分析  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妈妈说画的不像,不好看,就撕了…!”,孩子说这话时,流露出了怕被我责备而产生的一丝不安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高中数学的分层走班纳入教学模式中,分层走班制是近几年结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分层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切实的进步和提高。客观地讲,每位同学存在认知和知识背景上的差异,传统的行政班多沿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让后进生跟不上,逐渐失去信心,还遏制了优等生的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  引言  分层走班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