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对科学精神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小学生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后备力量,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的新一代科学工作者,对于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从哪些方面培养,如何培养,要收到怎样的教育成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第二课堂”实践情况
  教学活动既是发展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实验教学活动传授已联系学校的部分中小学生及社区中的学生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组织学生们旁听大学实验课,将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实验带进他们的世界,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对科学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组织本学院专业对口的学生到学校为学生们开展“第二课堂”,比如,展示不同于课堂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以及车模制作等;设置多元化课程,加强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的含量,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例如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讨论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讨模式,我们会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主动探索和相互研讨来解决、验证问题,以激发他们对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其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此次实践,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学生如果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没有哪一个童年不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幻想,做出许多别人认为是傻事的探索,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去探索呢?那就是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兴趣就是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能作为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手段,又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促进学生紧张地、长时间地开展认识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个性特点。【1】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儿童学习研究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第二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学校方面
  大部分学校仅以课内教学为主,将整个教学重心放在课内教学中,对第二课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许多学校受上级政策的引导,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即使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但由于学校对于第二课堂没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未对学生的活动制定较为统一的标准,使得第二课堂的活动浮于表面化,变得较为混乱。
  2、教师方面
  根据长期的教学,教师造几乎都以第一课堂为核心,对第二课堂不够重视。第二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只是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休息的过程,并不认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较为重大作用。所以对学生只是进行了一些向上的引导,没有同一的标准,而内容更是因人而异,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对于学生的指导只是教学外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连接。
  3、学生方面
  在学校里,学生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被动。通过调查发现,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以低年级的学生居多。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里组织的活动过于枯燥乏味,而且经常一样的活动重复举办,使他们是去了兴趣度。而较高年级的学生则表示学习压力过于沉重,宁愿多抽出些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而非参加活动。与此同时,家长也不是很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三、“第二课堂”展望
  科学精神是人类从长期的科学探索和科学成就中积淀衍生出来的精神气质的集中表征。科学精神作为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学校越来越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第二课堂将如第一课堂一样被重视。第二课堂正走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之上。
  科学精神被视为文明的精华,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一个民族缺失科学精神,有如失去指标的帆船,无法驶到正确的彼岸。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诞生于科学领域,却不局限于科学领域。【3】虽然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科学精神有着不同的解读以及发展,但其基本要求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只有不断的发展科学精神,我们的社会才会奋勇向前。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花朵成长的好,才会有更美的明天。
  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为国人的科学素养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细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丰富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引导他们迈进奇妙、神圣的科学殿堂,放飞探究的心灵,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让科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科学课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塑造者。我们要为自己的科学素养寻求一个坚实的基础,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以胜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浙江】
其他文献
校企协同培养越来越成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流模式。协同培养作为新生事物,具体的协同机制、操作形式尚在探索中。以研究生工作站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为例,分析
为探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茎流速率和日蒸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沙柳茎流速率的影响,选取1龄(1a)、2龄(2a)和3-5龄(3-5a)沙柳单枝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热平衡原理
摘要:现如今,由于传统制造方法的落后工艺、制造时间长等局限性的影响,在制造模具时已开始广泛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模具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模具的产品质量,具有强烈的优势,其发展前景尤为广阔。文章就数控加工技术特点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作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现代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引言  模具具有结构(型面)复杂.精度要求高.使用的材料硬度高.制造周期长
作为汽车的动力装置,发动机会随着汽车运行时间的增长而产生一些故障,从而影响汽车的稳定和驾驶的安全。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和检测方法,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剖析
摘要:随着“以旧换再”等国家对再制造发动机鼓励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国内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已成为必然趋势。以重型卡车再制造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再制造发动机购买意向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分层调解回归分析重点探讨情景因素在购买意向对购买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策鼓励和企业推广这2个情境因素对购买意向可否转化为具体的购买行为起到非常重要
自学习《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后,我发现如今的阅读课中,的确有更多的老师在关注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甚至还有“回声读”,读的花样不断翻新,读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揭开这层热闹的面纱,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课堂上的朗读是几多欢喜几多忧。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丑小鸭》,当老师让学生朗读“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句话时,有个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