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事关教育持续、稳定、健康、优质发展的重要问题,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色彩。在专家引领的同时,还需要激发教师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开展有效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一点认识。
一、什么是效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反思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而自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进行改进、对师生关系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调适等,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有效”的最重要标准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首先,有效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反思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反思”的外在特征,如反思的深刻性、全面性,反思结果用于实践的高效率等。其次,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和自己内心状态的全面监控、干预和自觉调适能力,体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各种教育手段理性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再次,有效教学反思影响教育教学的未来。
“有效”的标准是针对教师个人而言的,它不是一个死的标准。对教师来说,其反思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改变,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或者,教师对教学反思后,其作用虽然并没有很快直接体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只要教师学会用反思来改进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
二、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开展有效教学反思,就是激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乐教、会教,善教。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实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研究者”。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教师是一个孤独的工作者,教师一旦把教室门关起来,就与外界隔绝了,这种分离导致没有人来指出他(她)教学的不足。教师个人如果没有教学反思的意识,不能主动、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很容易形成教学上的“闭门造车”或“孤芳自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反思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我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可按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一)冷静分析。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回顾一下自己刚才的或过去不久的教学行为,找一找自己的第一感觉怎么样;感到成功之处是什么,失败之点在哪里。可以从下面角度进行分析:(1)教学目标达到了吗?(2)对教材的应用与处理是否恰当?(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教学结构是否合理?(5)重点是否突出? (6)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 (7)课堂气氛活跃吗?(8)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9)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等。
(二)客观审视。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反思“怎么样”的基础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如:产生这种成功或失败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节课为什么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为什么比较沉闷?原因有时一想就明白,有时只能用“也许”“可能”“或许”来推测,要通过多次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才能确诊、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三)认知重建。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一旦找到原因之后,要积极寻求对应的策略。原因有时来自于客观因素,有时来自于主观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作为一个反思者不能把一切都归之于客观因素,应尽量从主观的角度去探寻对应的策略。对应的策略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也可来自于同事之间的研讨。如果一时无对策可寻,可做个有心人,从多方面去寻求、探究,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四)实践回归。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通过分析、审视,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进行实践。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订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加合理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基础,有效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教师只有让教学反思伴随自己成长,才能到达高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什么是效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反思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而自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进行改进、对师生关系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调适等,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有效”的最重要标准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首先,有效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反思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反思”的外在特征,如反思的深刻性、全面性,反思结果用于实践的高效率等。其次,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和自己内心状态的全面监控、干预和自觉调适能力,体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各种教育手段理性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再次,有效教学反思影响教育教学的未来。
“有效”的标准是针对教师个人而言的,它不是一个死的标准。对教师来说,其反思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改变,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或者,教师对教学反思后,其作用虽然并没有很快直接体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只要教师学会用反思来改进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
二、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开展有效教学反思,就是激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乐教、会教,善教。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实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研究者”。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教师是一个孤独的工作者,教师一旦把教室门关起来,就与外界隔绝了,这种分离导致没有人来指出他(她)教学的不足。教师个人如果没有教学反思的意识,不能主动、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很容易形成教学上的“闭门造车”或“孤芳自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反思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我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可按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一)冷静分析。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回顾一下自己刚才的或过去不久的教学行为,找一找自己的第一感觉怎么样;感到成功之处是什么,失败之点在哪里。可以从下面角度进行分析:(1)教学目标达到了吗?(2)对教材的应用与处理是否恰当?(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教学结构是否合理?(5)重点是否突出? (6)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 (7)课堂气氛活跃吗?(8)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9)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等。
(二)客观审视。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反思“怎么样”的基础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如:产生这种成功或失败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节课为什么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为什么比较沉闷?原因有时一想就明白,有时只能用“也许”“可能”“或许”来推测,要通过多次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才能确诊、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三)认知重建。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一旦找到原因之后,要积极寻求对应的策略。原因有时来自于客观因素,有时来自于主观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作为一个反思者不能把一切都归之于客观因素,应尽量从主观的角度去探寻对应的策略。对应的策略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也可来自于同事之间的研讨。如果一时无对策可寻,可做个有心人,从多方面去寻求、探究,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四)实践回归。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通过分析、审视,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进行实践。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订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加合理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基础,有效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教师只有让教学反思伴随自己成长,才能到达高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