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家不难在许多课例中,发现不少的教师对课改实质和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表面热闹生动,缺憾不少,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其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本人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能凸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现本人就自己的理解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引发学生乐学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堪称典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作文公开课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盎然,积极性空前高涨,原因很简单,教师不吝啬自己的分数,学生的作文在他那儿能得400分,甚至还要更高,你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不高吗?试问,难道学生的作文真的写得那么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者的目的显而易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教师不该把学生视为被管制的对象,而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对待处理问题。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尊重、信任学生,要热爱全体学生,在热爱优生、中等生的同时,教师别忘了学困生更需要你以一颗炽热的心去对待。教师要热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赶上同班同学,树立学好的信心。如课堂上,教师可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即使回答出错了,教师也要给予他们积极、肯定的鼓励,允许多试。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消除了紧张情绪,容易产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学生便不会再为做不好、说不出而担心受怕,而是大胆地去说、去参与,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有学生的位置,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自觉实践,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陶行知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魏书生也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魏书生曾经在全国班主任会议上讲过的,他一直主张学校这个地方叫学校非常正确,至于教室、教材是找别扭,造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每天,学生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拿出教材,等着教师来教他……至于学习生字词,魏书生则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并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虽然魏书生讲的是中学的语文教学,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诚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储备尚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请看:有位教师,在教“喜欢”的“喜”这个字时,问学生是如何记住的,不少同学回答平平,然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老师的掌声,她是这样说的“十颗豆子掉在一口锅里”,回答得多好啊!这样的回答却出自一个二年级小学生之口。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更多。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凸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应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还是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其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本人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能凸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现本人就自己的理解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引发学生乐学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堪称典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作文公开课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盎然,积极性空前高涨,原因很简单,教师不吝啬自己的分数,学生的作文在他那儿能得400分,甚至还要更高,你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不高吗?试问,难道学生的作文真的写得那么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者的目的显而易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教师不该把学生视为被管制的对象,而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对待处理问题。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尊重、信任学生,要热爱全体学生,在热爱优生、中等生的同时,教师别忘了学困生更需要你以一颗炽热的心去对待。教师要热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赶上同班同学,树立学好的信心。如课堂上,教师可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即使回答出错了,教师也要给予他们积极、肯定的鼓励,允许多试。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消除了紧张情绪,容易产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学生便不会再为做不好、说不出而担心受怕,而是大胆地去说、去参与,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有学生的位置,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自觉实践,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陶行知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魏书生也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魏书生曾经在全国班主任会议上讲过的,他一直主张学校这个地方叫学校非常正确,至于教室、教材是找别扭,造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每天,学生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拿出教材,等着教师来教他……至于学习生字词,魏书生则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并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虽然魏书生讲的是中学的语文教学,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诚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储备尚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请看:有位教师,在教“喜欢”的“喜”这个字时,问学生是如何记住的,不少同学回答平平,然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老师的掌声,她是这样说的“十颗豆子掉在一口锅里”,回答得多好啊!这样的回答却出自一个二年级小学生之口。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更多。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凸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应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还是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