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凸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47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家不难在许多课例中,发现不少的教师对课改实质和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表面热闹生动,缺憾不少,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其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本人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能凸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现本人就自己的理解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引发学生乐学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堪称典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作文公开课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盎然,积极性空前高涨,原因很简单,教师不吝啬自己的分数,学生的作文在他那儿能得400分,甚至还要更高,你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不高吗?试问,难道学生的作文真的写得那么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者的目的显而易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教师不该把学生视为被管制的对象,而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对待处理问题。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要尊重、信任学生,要热爱全体学生,在热爱优生、中等生的同时,教师别忘了学困生更需要你以一颗炽热的心去对待。教师要热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赶上同班同学,树立学好的信心。如课堂上,教师可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即使回答出错了,教师也要给予他们积极、肯定的鼓励,允许多试。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消除了紧张情绪,容易产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学生便不会再为做不好、说不出而担心受怕,而是大胆地去说、去参与,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有学生的位置,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自觉实践,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陶行知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魏书生也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魏书生曾经在全国班主任会议上讲过的,他一直主张学校这个地方叫学校非常正确,至于教室、教材是找别扭,造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每天,学生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拿出教材,等着教师来教他……至于学习生字词,魏书生则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并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虽然魏书生讲的是中学的语文教学,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主人。
  诚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储备尚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请看:有位教师,在教“喜欢”的“喜”这个字时,问学生是如何记住的,不少同学回答平平,然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老师的掌声,她是这样说的“十颗豆子掉在一口锅里”,回答得多好啊!这样的回答却出自一个二年级小学生之口。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更多。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凸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应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还是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下列基本素质: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能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朗读;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问题的书,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上的付出,觉得我们的教学工作离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即如此。同时,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其它科目。由此,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尽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如何让学生博览群书,开展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
【设计思想】  1.我以为,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全在于没有理解文章的主题;要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迅速把握主题的能力。  2.依据课文的文体特点,迅速把握主题。  根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规律,通过对《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在典型环境——“祝福”中的活动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而快捷地理解人物形象,从整
世界经济论坛1月25日至29日以线上方式举行“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商界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围绕“把握关键之年,重建各方信任”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应对新冠疫情下全球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等挑战,寻觅合作抗疫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方案。  刚刚过去的一年,人类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怎么了,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主题“学会读书”。主要篇目是《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这几篇写景文章都是以“自然山川”为中心内容,热情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材编排中,洪宗礼主编着重从“吟哦讽诵”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要学会读书,掌握学会读书的方法。  教材第一单元主题词:“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他考察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他并非要求考生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  一、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首先要清楚知道学生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那么,教学反思究竟有何意义?教学反思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就教学反思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有助于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常常令我们不少一线教师束手无策。如果逐段逐句分析,总觉得课时太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这样做,又感到好像没有讲深讲透,担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会大打折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长文短教就是实现这一课标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即优化教学目标,大胆取舍,抓住重点,巧妙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新课程要求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课堂的生成性,这固然没错。但由于过分强调主体性和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便弱化并退居二线,由当初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我们都知道,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正因为他们在许多领域有许多未知的东西,而要弄懂这些东西,仅靠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远远不够!如果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就能解决问题,还需要教师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昆明翠湖公园、海埂大坝等观鸥景点在内的多个景区关闭。为保障红嘴鸥顺利越冬,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鸥粮,由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分两次在海埂大坝组织投喂。图为2月4日,工作人员在昆明海埂大坝上喂鷗。(刘冉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