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拥有“卡斯特”中文商标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上海卡斯特不过是个“李鬼”。
老毕最近比较烦。
毕杜维,法国卡斯特兄弟简化股份公司(下称“法国CASTEL”)中国代表,虽然年龄并不大,但中国进口葡萄酒圈子里的人喜欢称其为老毕。过去5年的进口酒“黄金岁月”中,老毕抓住机会,闪转腾挪,最终将“卡斯特”做到了中国进口酒第一品牌,除了拉菲,“卡斯特”应该是中国人知道的最多的进口酒品牌——去年法国CASTEL出口中国的葡萄酒超过3000万瓶。
但过去的一个月,法国CASTEL的中国之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4月中旬,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法国CASTEL及其中国经销商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同时,因侵犯“卡斯特”商标的知识产权,判令法国CASTEL赔偿上海班提酒业公司(下称“上海班提”)和李道之共计33734546.26元人民币。
法国CASTEL没有当庭提出上诉,但其中国区副总经理殷凯对媒体表示,从判决当天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准备向浙江省高院做无罪抗诉。
螳螂捕蝉
关于法国CASTEL的中国故事,行业内已经尽人皆知,而其与“卡斯特”中文商标的“纠葛”要追溯到10多年前。
1998年,法国CASTEL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它联手中国国产葡萄酒三巨头之一的张裕,推出联合品牌张裕卡斯特,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以后的岁月,依靠张裕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推广能力,“卡斯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然而,忽略了中文商标的注册为其日后的种种官司纠纷埋下了导火索。
1998年,李道之还在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工作,该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卡斯特”商标申请,2000年获准在第33类果酒等商品上使用“卡斯特”商标。2002年五交化公司改制,经协商转让,商标由公司名下转让给了李道之个人。2008年,上海卡斯特酒业公司成立,李道之任董事长,开始运作从法国原瓶进口的葡萄酒,并使用中文商标“卡斯特”。
2009年10月,李道之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中国代理商,并于2011年6月,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并获得裁定,查封了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CASTEL注册商标专用权,整个案件涉及金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
“卡斯特”还值多少钱?
尽管进口酒市场轰轰烈烈,但在中国的大众消费者层面,能叫上名字的进口酒品牌并不多,“卡斯特”算一个。更为要命的是,很多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卡斯特”和CASTEL的区别,这意味着,“卡斯特”三个字依然是块金字招牌。
一位在进口酒圈混迹多年的大佬告诉记者:“本以为李道之他们拿着商标赚些钱就完了,没想到他们越玩越大。”虽然拥有卡斯特中文商标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上海卡斯特不过是个山寨货。但很显然,李道之志不在此。2011年底的香港全球葡萄酒大会,上海卡斯特就是主赞助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上海卡斯特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两亿。
李道之志存高远,但法国CASTEL也不会束手就擒,可以预见的是,“卡斯特”官司纷争仍会持续发酵,而一位熟悉上海卡斯特的知情人士曾透露,曾经有人建议法国卡斯特从李道之手中购买中文商标“卡斯特”。但殷凯予以否认,“经过上海卡斯特这两年的使用,‘卡斯特’这个商标的美誉度已严重受损,我们没有打算购买。“
老毕最近比较烦。
毕杜维,法国卡斯特兄弟简化股份公司(下称“法国CASTEL”)中国代表,虽然年龄并不大,但中国进口葡萄酒圈子里的人喜欢称其为老毕。过去5年的进口酒“黄金岁月”中,老毕抓住机会,闪转腾挪,最终将“卡斯特”做到了中国进口酒第一品牌,除了拉菲,“卡斯特”应该是中国人知道的最多的进口酒品牌——去年法国CASTEL出口中国的葡萄酒超过3000万瓶。
但过去的一个月,法国CASTEL的中国之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4月中旬,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法国CASTEL及其中国经销商停止使用“卡斯特”商标,同时,因侵犯“卡斯特”商标的知识产权,判令法国CASTEL赔偿上海班提酒业公司(下称“上海班提”)和李道之共计33734546.26元人民币。
法国CASTEL没有当庭提出上诉,但其中国区副总经理殷凯对媒体表示,从判决当天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准备向浙江省高院做无罪抗诉。
螳螂捕蝉
关于法国CASTEL的中国故事,行业内已经尽人皆知,而其与“卡斯特”中文商标的“纠葛”要追溯到10多年前。
1998年,法国CASTEL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它联手中国国产葡萄酒三巨头之一的张裕,推出联合品牌张裕卡斯特,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以后的岁月,依靠张裕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推广能力,“卡斯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然而,忽略了中文商标的注册为其日后的种种官司纠纷埋下了导火索。
1998年,李道之还在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工作,该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卡斯特”商标申请,2000年获准在第33类果酒等商品上使用“卡斯特”商标。2002年五交化公司改制,经协商转让,商标由公司名下转让给了李道之个人。2008年,上海卡斯特酒业公司成立,李道之任董事长,开始运作从法国原瓶进口的葡萄酒,并使用中文商标“卡斯特”。
2009年10月,李道之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中国代理商,并于2011年6月,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并获得裁定,查封了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CASTEL注册商标专用权,整个案件涉及金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
“卡斯特”还值多少钱?
尽管进口酒市场轰轰烈烈,但在中国的大众消费者层面,能叫上名字的进口酒品牌并不多,“卡斯特”算一个。更为要命的是,很多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卡斯特”和CASTEL的区别,这意味着,“卡斯特”三个字依然是块金字招牌。
一位在进口酒圈混迹多年的大佬告诉记者:“本以为李道之他们拿着商标赚些钱就完了,没想到他们越玩越大。”虽然拥有卡斯特中文商标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上海卡斯特不过是个山寨货。但很显然,李道之志不在此。2011年底的香港全球葡萄酒大会,上海卡斯特就是主赞助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上海卡斯特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两亿。
李道之志存高远,但法国CASTEL也不会束手就擒,可以预见的是,“卡斯特”官司纷争仍会持续发酵,而一位熟悉上海卡斯特的知情人士曾透露,曾经有人建议法国卡斯特从李道之手中购买中文商标“卡斯特”。但殷凯予以否认,“经过上海卡斯特这两年的使用,‘卡斯特’这个商标的美誉度已严重受损,我们没有打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