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修内容在人教版、鲁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的优势与不足,使用人教版教材开展教学时要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注意难度梯度的恰当设置;有效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实现其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 化学教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05-03
  1 前言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以化学知识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奠基性知识。实践证明,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材(以下简称为人教版)进行教学时,通过综合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鲁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苏教版)等三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标准中对于物质结构基础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对高中教材中物质结构基础所处重要位置的定性认识。
  课程标准必修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标准包括:
  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
  6)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
  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2)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3)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4)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5)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区别。
  7)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此外,必修1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中的内容标准有:“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认识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人类认识自然的作用;认识假说、模型化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查阅文献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必修2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有:“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内容与此主题关系也很密切。
  3 三种版本教材物质结构基础主要内容编排顺序比较
  三种版本教材中,苏教版与课标的顺序比较一致,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将原子结构知识和相關的化学史内容编排在此;鲁教版在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中略有涉及,其余内容都集中编排在必修2第一章中。具体对比见表1。
  4 三种版本教学安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人教版
  1)优势。
  ①必修1的教学难度控制较好。一般来讲,物质结构基础内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学生认知发展还很有限。如果在必修1安排,特别是像原子结构模型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艰涩难懂。
  ②系统性较好。物质结构基础安排在必修2第一章,比较紧凑和系统,不零散。
  ③充分发挥了周期表的工具性作用。先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后面几节内容都注重周期表的应用,较好地体现了周期表的工具性作用。
  2)不足。
  ①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利。必修1未涉及物质结构的知识,学生不能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元素的性质。
  ②逻辑关系不够好。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如果物质结构的知识编排顺序为:学习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排布;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总结发现周期律,得出周期表;利用周期表学习典型主族元素和发现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学习化学键。学生容易掌握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材将原子结构知识穿插安排,周期表和周期律对调,虽化解了难度,但逻辑关系不顺。
  ③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如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虽然进行大量练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依然反复出错,说明这部分内容学生接受有一定的困难。
  ④部分内容有欠缺。比如无晶体结构基本知识,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作为“科学视野”,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导致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和系统,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关物质性质的知识存在一定障碍。如果学生不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将不利于学生在高校学习后续化学课程。
  鲁教版
  1)优势。
  ①分散了难度。虽在必修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假说”“模型”中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问题,但未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②知识较完整。比如在“碳的多样性”中介绍金刚石、石墨、C60原子排列方式,使学生对晶体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③系统性、逻辑性更好。先介绍原子核、核素,再研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明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再研究发现元素周期律,学习元素周期表。
  ④元素知识更宽泛。如碱土金属元素、氮族元素、过渡元素等各族元素都有适度了解,各主族元素内容掌握得比较全面。
  ⑤学法指导更好。如预测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创造性品质。
  ⑥化学键内容安排独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及能量等知识内容安排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本质,便于应用化学键知识解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
  2)不足。
  ①物质结构知识有一定的分隔。把化学键知识与物质结构知识分割,使知识系统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②原子结构知识相对滞后。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很有利。
  ③晶体结构知识不够全面。不便于学生理解物质性质,对后续课程学习有一定困难。
  苏教版
  1)优势。
  ①有系统的原子结构模型知识。在必修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介绍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利于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
  ②原子结构知识前置。将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关系等在前期教学中做了铺垫,利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③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必修2“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入手,经过探究发现元素周期律,再利用周期表的规律研究典型元素的性质,符合学生认知特征。
  ④分子间作用力作为必修内容。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不仅介绍了化学键,而且介绍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于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有较大帮助。
  ⑤重视晶体结构的知识。“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节中不仅系统介绍了同素异形、同分异构现象,而且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晶体的概念,使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比较全面。
  2)不足:难度较大。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晶体结构知识难度较大,势必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前学习同分异构现象,对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有益处,但学生对有机物结构比较陌生,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5 利用人教版教材开展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
  1)原子结构知识适当前置。最基础的物质结构知识可以适当前置。在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物质的量”内容之前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复习初中教材的基础上,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了解研究化学还要用假设、模型,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因—外因规律”,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做好铺垫。
  2)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按照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周期律→周期表→周期表应用→化学键安排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征。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用假设—验证等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用实验探索等归纳法总结形成规律,用演绎法应用周期表周期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适当拓展。简单介绍晶体结构的知识,使物质结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5)优势互补。发扬人教版优势的同时,积极吸纳鲁教版、苏教版教材的优势,弥补人教版教材的不足。
  6)把握好难易度。如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苏教版教材没有涉及,鲁教版中未作为主要内容,习题中也没有出现,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予以取舍,晶体结构等知识也需把握好深广度。
  6 人教版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建议顺序与纲要
  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构成,原子核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素,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必修2“物质结构基础”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變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排布规律,周期表结构(周期、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区,元素的发现和新物质的合成。
  3)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的表示。共价键:共价键,共价化合物,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化学键与反应: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4)不同类型的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7 教学实践的体会
  效果良好 学生比较早地厘清了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对于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够把握实质,理解到位,学习相对轻松。
  进展顺畅 前面知识有铺垫,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发,现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元素周期律,进而在周期律的指导下学习周期表,研究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内容合乎逻辑关系,进展比较顺利。
  知识系统 原子结构→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难点分散 学生比较早地熟悉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对“电子式”这一难点的学习做了铺垫;在共价分子电子式的学习中,结合苏教版的特征,有意识强化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的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研究各元素在共价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对数,降低了有机化学教学的难度。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晶体结构知识,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各类物质的物理性质,便于有机物等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在美国,声称在某某旧宅中看到“鬼影”,或哪座“凶宅”又在“闹鬼”的事,屡见不鲜。有报道称,一所由历史遗迹改造成的办公楼里,经常出现怪声和鬼影,像是有人从天花板、书架、书桌上跑过,还发生过天花板瓷砖、架子或桌子上的物品自己移动等事件。在里面办公的人常会感到有幽灵的存在,产生了不安和恐惧心理。  弗雷德里克·雷明顿艺术博物馆坐落于纽约州的奥格登斯堡,成立于1923年,致力于收藏和展示美国知名艺术家、作
作者:[英]安贝尔·艾利奥特  出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自古以来,中国人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错,“严惩不贷”,才能让幼小的树苗沿着“修剪”的轨迹繁茂参天。即使在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今天,老师和家长们也主张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强化”来实现孩子的条件反射与行为修正,从而让他们朝着理想的、甚至是大人们预设的方向成长。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乖”,如果他们没能达成老师家长的预期,如果他们在“修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张宏佳,迟文成 译  出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书评  教师从教的实用建议  詹润演  《为师之道》是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在伊顿公学担任校长时期的作品,也是为师多年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的总结。从这本书的16章中,令我最受益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培训与教学。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在本书中提到:“教师培训的关键是了解教学内容的主题,同时培养活跃、亲切、有效
培养全科教师,解决农村教师紧缺问题,是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的。5年来,一些全科教师帮助强化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现在,培养全科教师逐渐成为教育界更多专业人士的共识。  初步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机制  《意见》要求:各地要“采取定向委培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
摘 要 “5E学习模式”与中职教学有效整合,体现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中职汽车文化“汽车使用的国家规定与标准”一课为例,分析“5E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整合实践和策略。  关键词 5E学习模式;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7-0072-04  1 “5E学习模式”的含义  所谓“5E学习模式”具体指的是将学习过
学生升入初中学段,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上的成人感需求和生活经验上的稚嫩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他们往往表现得容易激动,感情脆弱,禁不住打击。面对这样的花季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师该应怎样开展教育和引导、小心呵护这些敏感的心呢?  从三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初一年级某班,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安排下做课前跑步热身运动。突然,“砰”的一声,一个男孩重重摔倒在地,好一会儿也起
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后,张居正回乡奔丧途中,从北京到江陵迢迢数千里,盛况空前,各地文武官员无不倾巢出动,设祭迎送,靡费浩繁;有的官员甚至跪在地上呼天抢地,如丧考妣。此行尤其招眼的便是首辅高贵奢华的“如意斋”。所谓“如意斋”,就是张居正回乡乘坐的轿车。  轿车由河北真定知府钱普“供奉”,前半部是办公室,首辅白天在此处理公文;后半部是寝室,劳累了便可小憩。轿车既大且重,需三十二个壮丁抬轿,左右两边各站
七月,河北燕郊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官网发布的人才落户公告,引发广泛关注,有猜测指“燕郊此次推出人才落户计划,是不是借人才引进的由头给楼市输血”,而且该公告仅发布4个小时又删除了。对此,燕郊高新区人社局日前发文回应称,企事业单位集体户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已实施多年,此次发布的公告是对人才引进落户工作程序的具体说明,不是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政策,更不是网络上解读的房产政策松动。  4小时即删,可谓反常。根据官方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是没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得资金融通行为。当网络借贷以非正规手段在大学校园日渐风靡,当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为借贷关系的主体,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校园贷”盛行背后  “借贷风”为什么在校园盛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客观上促成了大学生借贷。现在的大学生,正是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
前溪在2014年1月14日《长沙晚报》撰文指出: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山西五台县,校园内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老师要凑份子,自备纸元宝送到学校。该现象经山西省教育厅调查后,已被叫停,省教育厅还将进一步调查处理。学校和迷信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忻州市,校园内竟然流行做“法事”,甚至公然让学生参与,让人大跌眼镜。  诚然,当地校园内流行做法事,有着地方风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