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行PET/CT检查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证实,恶性患者42例,良性患者23例。所有患者注射18F-FDG后50~60 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 min行延迟显像,记录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滞留指数(RI)。比较二者对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

结果

胰腺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SUV早期(8.18±3.52)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4.2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恶性病变患者SUV延迟(10.34±4.46)高于良性病变患者(4.55±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胰腺良性病变组SUV早期和SUV延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和SUV延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恶性病变患者RI为(27.76±20.65)%,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7.54±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P<0.01)。PET/CT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6%、31.2%、69.2%。双时相RI诊断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6.5%、61.5%和81.5%。

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6例患者术后病理示Ⅵ区淋巴结转移,余12例未见Ⅵ区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0.5 ~6.0(3.5±1.2)年,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予
目的探讨肺癌化学治疗患者营养水平情况及补益调中散结饮对肺癌化学治疗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因肺癌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根据入组先后分为营养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补益调中散结饮治疗并接受对症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组患者仅接受对症营养治疗;均使用紫杉醇及顺铂进行化学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化学治疗前应用NRS-2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化学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C)晚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NSC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化学治疗组。化学治疗组给予GC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化学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比较两组患
目的 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并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鼻空肠置管组)6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鼻胃置管组)60例,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肠内营养要素膳和/或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在肠功能存在条件下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