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就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和黄瓜幼苗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玉米、小麦和小白菜对黄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均较低;除玉米根系分泌物溶液外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了牛乳腺上皮细胞系,并系统观察了乳腺上皮细胞的长出、贴壁、聚集、迁移、分裂、分化、凋亡等一系列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PN1)基因是影响肉嫩度的侯选基因.根据GeneBank中已公布的CAPN1基因cDNA序列设计同源PCR引物,通过RT,nested和touch-down PCR技术从牦牛肌肉组织总RNA中
以普那菊苣为原料,对菊苣菊粉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菊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为粉状,温度85℃,固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60 m in,菊粉的提取率达58.
根据GeneBank(U37518)中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的cDNA序列,设计扩增引物.采用RT-PCR从人胎盘中扩增出TRAIL基因的全长cDNA.产物纯化后连至pGEM-T Easy载体,
根据旱棚内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的农田微气象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5.0程序软件,设计并合成了M基因的2对引物,以mRNA为模板,通过RT-PCR,RT-nested PCR方法,成功扩增出长度
采用通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对典范性状建立了通径分析化模型,进而完成了对其的决策分析;给出了判断典范性状中主载性状、限制性状及中间性状的方法,以便于育种者根据个体的
针对目前神经网络应用于洪水预报时存在的不足,引入遗传算法、模糊神经网络对BP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BP网络模型的洪水预报模型,并将改进的BP网络模型应用于文